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贝叶斯概率模型,采用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GMM回归分析出口信用保险市场是否受到代表性启发效应的干扰。研究表明:受制于代表性启发的决策者扭曲未来损失的概率估计,形成损前投保不足、损后过度投保的需求模式;代表性启发确实影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需求市场,但时间递减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朱永行 《武汉金融》2012,(7):7-10,22
本文通过构建我国出口和进口的动态计量方程,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及地区差异。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与我国的出口和进口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出口与进口的汇率弹性系数分别为-1.207和-1.038;同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不同地区出口和进口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性,东、中、西部出口的汇率弹性系数分别为-0.818、-0.777和-0.781,进口的汇率弹性系数分别为-1.215、-1.408和-0.942。最后就缓解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的不利影响以及汇率政策制定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使用1998~2008年的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行业的生产效率与行业规模显著地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而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国内投资对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却成中性结果;分行业的研究显示,行业工资水平对资源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影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则受行业规模因素的影响,这一结论表明:走内涵发展道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是维持与提升资源与劳动密集型行业产业出口竞争力的主导方向,而对于中国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言,先扩大规模再发展内涵是一条现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4-2018年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考量创新要素协同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创新要素协同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性和空间异质性;资源配置、产业融合、技术进步及需求升级在创新要素协同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市场化改革进程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4--2008年的季度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针对长三角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具有创造效应,进一步比较长三角地区的不同省市,发现江苏区域当期的FDI对出口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而浙江区域FDI对出口的影响表现为滞后一期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推动制造业出口质量攀升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2—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综合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质量攀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改善要素资源错配、促进技术创新水平提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等途径,有效促进制造业的出口质量攀升,在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质量攀升的影响存在“空间效应”,邻近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本地制造业出口质量攀升的影响存在“虹吸效应”,具体表现为“空间竞争”。门槛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出口质量攀升的影响具有非连续性,其影响依赖于数字经济自身的累积水平,并且其效应随突破点的变化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本研究为我国进一步加快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变截距面板数据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对27个OECD国家服务贸易出口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测度了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量潜力及结构潜力。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与进口国的人口总量及人均GDP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距离对总量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但对传统的运输业和旅游业影响较小;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潜力与总量潜力存在差异性。因此,有关部门和企业既要充分挖掘服务贸易的出口潜力,又要防止出口出现持续过度的情况,对于不同国家和不同行业更要区别对待,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省级营业机构的业务数据,探究使用出口信用保险是否能够提高出口竞争力,以及通过何种机制产生影响。研究表明: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可以显著提高出口竞争力,且对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通过检验该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发现: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竞争力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通过构造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发现:出口信用保险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发挥间接促进所在地区出口竞争力增长的链式中介效应。出口信用保险的链式多重中介效应影响机制存在地区差异,出口信用保险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出口竞争力,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出口竞争力。出口信用保险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出口竞争力的机制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随着研发投入的增长,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会产生质的飞跃,表现出科技赋能保险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演进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理,继而利用2003~2014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并运用静态、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金融的集聚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方向演进,进而带动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升级,划分子样本的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演进两者对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交互影响呈东、中、西渐减的趋势,这说明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演进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就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教育人力资本以及健康人力资本的存量和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作用及地区差异。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和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5位数分类349种零部件产品的比较优势与技术含量指数,考量中国零部件产品出口与技术结构的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中国零部件产品的比较优势与出口技术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高技术含量零部件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尤为显著。结论表明,中国零部件贸易正在经历从低技术含量零部件产品出口到高技术含量零部件产品出口的出口转化阶段。中国零部件的出口结构仍然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2.
引入汇率变动引力模型,采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2002-2015年面板数据,研究汇率变动和外贸依存度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汇率变动不是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的最重要因素,人民币升值促进了出口贸易,原因在于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汇率变动不是很大;外贸依存度对出口贸易影响显著且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外贸依存度越小,出口潜力越大;两国之间距离对出口贸易有显著负向影响;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尚未显现。因此,我国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以外贸依存度大小分类实施不同贸易政策,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并细化自由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13.
行业标准化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3~2008年中国钢铁、煤炭、服装、食品加工、家电、机械制造六个行业的行业标准数目为基础,利用面板数据变截据模型分析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的总体影响,通过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分析行业标准化对其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的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均存在正面影响,行业标准对钢铁、煤炭行业的进出口及对家电的出口均产生负面影响,对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及家电的出口均产生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以1998-2016年中国及东南亚九个国家面板数据为样本,测度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出口贸易潜力,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8-2016年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出口贸易潜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出口贸易潜力差异较大。航空运输货运量、货币自由度、财务自由度、商业自由度及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均对出口贸易非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依据2014-2019年的中美贸易细分产品月度数据,考量中美贸易冲突对中美两国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冲突对中国从美国进口负向影响显著,且在样本期内具有平稳性与持续性;对中国对美出口负向效应显著,且在样本期内呈"倒U型"趋势.事件前期和中期,在"抢出口"效应作用下,贸易冲突对中国对美出口具有短期促进作用;事件后期,对中国对美出口的破坏影响显现.细分产品层面,贸易冲突对中国从美国资本品和消费品的进口负向影响显著,表明国家和个体层面都对贸易有所限制.出口方面,中国消费品出口所受的负向影响较强.同时,中美贸易冲突对于第三国贸易转移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区域、双边与部门层面,以中国参与CAFTA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为例,考量生产共享程度、结构与动态变化.结果发现:中国与东盟制造业生产共享水平尚处低位,但呈快速增长态势;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共享水平显著较高且前景较好;中国在CAFTA制造业生产共享体系中的获益水平增长较快,但剔除了贸易规模扩张效应的获益效率呈现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7-2017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中国自贸试验区政策试点对地区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影响,并对多期DID的适用性和稳健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显著地促进地区FDI的增长,并对地区FDI增长的促进作用随着城市等级的升高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相比于沿海试点城市,自贸区政策对地区FDI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内陆试点城市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呈现出“长期化”的迹象。中美经贸摩擦与战略博弈已经进入深水区,并可能向金融领域蔓延。经贸摩擦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与投资者预期的影响日益明显。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金融开放前沿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市场建设与融合发展,加速金融开放的进程与各项金融政策的落实,已非常紧迫。本文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应尽快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金融特区”,进一步加大金融业的开放力度,倒逼国内金融机构不断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我国国际金融话语权,建设金融强国。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00~2010年相关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利用外资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都产生了正向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且西部地区溢出效应最明显,其次是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最小。考察不同区域研发机构内生增长机制后发现,东部地区的动态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中部地区东、中、西最小。研究同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科研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2年到2015年14年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考量中国地方政府补贴对中国地方贸易出口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政府补贴对地区贸易出口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市场分割实现,但FDI会弱化地方政府补贴对地区贸易出口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