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中国金融改革发展是分不开的,正是由于金融是国民经济的主要资金供给者和在经济运行中处于调节者的特殊地位,使之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但是在中国经济的转轨过程和金融发展进程中,各种金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就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本文针对我国金融发展中金融风险的特殊表现,提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六项措施:要正确处理好国有企业改革与金融发展的关系:严格划分不良债权,加大处理不良债权的力度;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风险体系;建立金融风险的转移体系;大力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规范证券市场;建立一个良好的防范风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投资与合作》2006,(6):87-87
随着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的频频爆发,金融自由化改革与金融风险防范便成为一个全球笥的经济课题。尤其是中国,在当前经济转型,金融市场化改革以及加入WTO后,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对金融风险防范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3.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一旦出现风险,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同时,金融风险具有潜在性、突发性和扩散性特点,需要我们深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金融风险问题,并寻求对策,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一、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总体目标和思路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思路是:要在经济金融的改革和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实现金融安全运行,为化解历史积聚的金融风险创造良好宏观经济环境;在采取有效措施消化历史包袱的同时,继续采取改善管理、注资、兼并、重组和…  相似文献   

4.
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萍 《现代金融》2004,(1):13-14
在我国经济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的情况下,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信贷与支付的风险上,而要多方面、全方位看待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金融会计风险就是金融风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危害程度并不亚于信贷风险。因此,防范与化解金融会计风险是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明确政府、金融监管机构、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在防范、化解与处置金融风险中的职能定位.建立防范、化解与处置金融风险协调机制,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就此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务探索。  相似文献   

6.
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许多国家所发生的金融危机及其后果表明,金融稳定对国家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十分重要。金融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乃至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安全,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正处在一个深化改革、优化结构、规范治理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把防范金融风险作为关系国家安全的大事来抓,已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金融风险的8种类型,目前面临的金融风险状况,就金融风险作了原因分析,提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七项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玉林市农信社不断采取措施,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困扰,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不尽人意。本文就玉林市农信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和竞争有度的金融市场,但是也产生了诸如大银行内部控制松弛影响货币政策操作,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和经营风险增大,金融犯罪不断发生等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因此,要搞好金融工作,就需要建立和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机制。而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通过查处违规经济活动、揭露虚假会计信息、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供宏观决策信息等一系列措施,可以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是动态依存的,如何在防范金融风险的状态下进行有效的金融创新,是目前金融业致力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对我国商业银行实现有效地金融创新及其相关风险防范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面临金融全球化的挑战 ,从根本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彻底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 ,建立一个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银行体系 ,对于巩固和增强国内外对中国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的信心至关重要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搞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对中国经济金融现状的客观判断 ,并借鉴国际经验 ,1 999年 ,中国政府决定成立 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专门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 ,探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 ,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保全资产。可以说 ,成立金融管理公司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开辟了…  相似文献   

11.
WTO后中国金融业开始混业经营的时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12月11日,历经15年的艰辛谈判之后,中国正式加入WTO.从此,中国金融开放被规定了时间表和加速度,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时代已经到来.到2006年,随着5年过渡期的结束,从事混业经营的外资金融机构将全面进入我国的金融领域,他们凭借其在信息共享、全面服务、融资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势必会对从事单一金融业务的我国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压力.面对临近的金融业激烈的竞争局面,中国金融业要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就必须进行制度上的创新,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开始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时代.本文通过对金融经营模式的国内外历史考察,分析了金融混业经营的推动力,参照国外模式,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政策建议,对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的经营战略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外开放中的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国内外学界就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以及金融脆弱性等著述和理论探讨非常多,但至今也没有形成关于金融稳定以及金融安全的公认的统一的概括与界定.诸多研究文献提出了金融稳定与金融危机的衡量指标体系,并创立了金融危机预警系统,并从各个角度提出了防范金融危机的措施.存款保险制度对于金融稳定的作用,理论界存在争论,但诸多家选择了该制度,并保持存款者的信心,防止金融传染.从研究趋势来看,从宏观面上时金融稳定以及金融安全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3.
刘扬 《海南金融》2011,(7):36-40
国际金融危机让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深刻认识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需要在现有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银行业控制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本文梳理了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银行监管现状,探讨了中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开放已经到了外国资本在中国银行业市场上举足轻重的时候。对外开放在引进外部竞争的同时,也会带来金融稳定问题。东道国政府必须在金融开放与金融稳定之间做出权衡。在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背景中,金融监管成为保证金融稳定的主要途径。以激励为基础的金融监管体系是金融稳定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5.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中国金融监管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融创新对宏观政策的制定、金融市场运行、商业银行透明度均有影响,它能够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也能增大金融风险,还将对金融稳定性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中国的金融监管应建立健全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间以及与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机制,通过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制定,借鉴国外金融监管经验,不断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的分析,讨论了金融创新风险的一般概念.然后,根据金融创新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对金融体系的不同影响进行分类,划分为金融创新自身活动及产品风险、金融创新市场风险、金融创新机构风险、金融创新货币政策及监管风险、金融创新系统化及国际化风险等,并对每一种风险的形成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宫晓莉  熊熊 《金融研究》2020,479(5):39-58
当前各类经济风险交叉关联,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为刻画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路径特征,本文从波动溢出网络的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机制。首先使用广义动态因子模型对收益波动的共同波动率成分和特质性波动率成分进行区分。然后,根据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黄金市场之间的特质性波动溢出效应,利用基于TVP-VAR模型的方差分解溢出指数分析金融系统波动溢出的动态联动性和风险传递机制。在分析方向性波动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解网络方法构建起信息溢出复杂网络,从网络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特征。实证研究发现,房地产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净溢出效应绝对值相较于其他市场更大,其受其他市场风险冲击的影响强于对外风险溢出效应,而股票市场的单向对外风险溢出效应强度最大。在波动溢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股市波动率指数与其他市场波动率指数进行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权重,计算了波动率指数投资组合的最优组合权重和对冲策略。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染机制,对监管机构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volved in risk aggregation is the lack of risk data. Recently,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mapp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into risk types is a satisfactory way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data shortage and inconsistency. Nevertheless, ignoring off-balance sheet (OBS) items has so far been regarded as the usual practice in risk aggregation, which may lead to deviations in conclusions. Hence, we improve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based risk aggregation framework by mapping OBS items into risk types. Based on 487 quarterly financial statements from all 16 listed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over the period 2007–2014, we empirically study whether the overall impact of OBS activities and the individual impact of each of the OBS risk types on total risk depend on bank size. Moreover, this research divides the sample into two subsets, during and after the subprime crisis, to find out how the subprime crisis affects risks of Chinese banks. Our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OBS credit risk is positively linked to total risk while OBS operational risk is negatively linked to total risk for both large and small banks, the overall impact of OBS activities on total risk depends on bank size. The overall OBS activities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large bank’s total risk while they a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small bank’s total risk. Besides, we also found that it is the increase of liquidity risk and market risk that leads to the larger total risk of Chinese banks during the subprime crisis.  相似文献   

19.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in the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 literature views indexes constructed from digital currency news to be fully informed about CBDC uncertainty and its impact on the financial system. We argue that the hedging behavior of participants in the currency futures market could be more informative than CBDC uncertainty news in the presence of limited risk absorption capacity in futures markets. We show that the hedging factor h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 on financial market risk aversion and measures of uncertainty. The hedging behavior of currency futures market participants is informative of agents' reactions to the news and central bank policies around CBDC. Our results also show that CBDC uncertainty is a significant risk transmitter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Hence, this characteristic makes the hedging factor even more important because it can directly impact risk aversion via its moderating effects, which later influence CBDC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贷危机与金融制度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次贷危机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表明,系统性风险的来源已经发生了变化,而金融基础制度的安排,无论是国际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框架,还是监管制度、会计标准和评级体系,却未跟上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了恢复投资人信心,提升金融市场效率,亟需重构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