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敦促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公平交易,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近期颁布了<公平交易指引--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肩负公平对待客户的职责>(以下简称<指引>).<指引>充分考虑了公众意见、近期金融危机的教训以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于2009年3月发布的<非公众投资产品销售和推广的监管体制修订版(草案)>的相关内容.本文简要介绍<指引>的背景材料,并对<指引>的内容进行编译,供开展银行卡业务的银行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网上银行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运营方式和业务运营模式,另一方面也给银行带来新的风险。如何在给客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保障网银交易的安全性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也是各家银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刊将连续刊载由深圳发展银行王光石编译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网上银行技术风险管理指引》(2008年6月颁布),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网上银行技术风险管理的发展。该指引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从行业内有效的实践操作中逐步总结提炼出来的,这些内容对国内网上银行的监管,对金融机构制定网上银行风险管控流程与管理制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网上银行发展迅速,其负责网上银行监管的机构金融管理局2008年3月发布《网上银行技术风险管理指引》.该指引是目前业界最新、最全的网上银行技术风险管理指引,涉及风险管理框架、网络金融服务类型、安全与控制目标、安全原则与做法、系统恢复与业务连续性、外包管理、银行信息披露以及客户教育等12个方面.为了配合该指引执行,新...  相似文献   

4.
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坤 《中国金融》2005,(24):52-52
根据银监会近期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由此可见,目前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定义相当宽泛,公众难以对理财业务的涵义产生具体、清晰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2008年6月2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了《网络银行业务与技术风险管理指引》3.0版。这是该局自2001年3月以来对《指引》进行的第五次更新,旨在帮助银行建立一个全面、稳固的技术风险管理框架。强化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和可复原性,以及设置强大的密码和认证机制对客户数据和交易进行保护,为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外国中央银行法的主要内容(上)《中国人民银行法》起草小组中央银行的法人资格多数国家中央银行法都明确规定中央银行为法人。如《德意志联邦银行法》规定德意志联邦银行是按公法设立的联邦直接法人。《日本银行法》、《法兰西银行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泰国...  相似文献   

7.
《金融电子化》2007,(1):89-90
日前,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强调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活动要构建高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资讯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本刊讯)2006年12月6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共七章四十八条,分为总则、金融创新的基本原则、金融创新的运行机制、金融创新的客户利益保护、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等七个部分。《指引》指出商  相似文献   

9.
《中国货币市场》2014,(10):6-10
近期,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的指导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组织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定并发布了《银行间外汇市场职业操守和市场惯例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和《银行间外汇市场职业操守和市场惯例专业委员会工作章程》(以下简称《工作章程》)。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支付体系监督的立法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作为一个经济金融高度自由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其支付体系主要靠系统成员、参加者和支付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契约进行自我管理。2006年以前,新加坡一直没有覆盖整个支付体系的立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MAS)对支付体系的监管规定散见于《银行法》、《汇票法》以及一些非正式的、合  相似文献   

11.
《金融论坛》2016,(9):80-80
为方便读者、作者及时了解《金融论坛》的最新内容,《金融论坛》已经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名称为“金融论坛”。读者、作者通过以下方式可以关注《金融论坛》微信公众号:(1)在微信上搜索“金融论坛”或“finance forum”;(2)扫描封底“金融论坛”二维码。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副局长张瑞莲日前在新加坡共同签署了《危机管理合作补充协议》.《协议》的签署有助于双方在跨境危机管理等方面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对维护市场信心和中新银行体系的稳定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家》2009,(6):38-41
近日,银监会发布了《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与监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信用卡》2009,(14):74-75
近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该《指引》特别强调,商业银行应严防客户信息外泄,同时应对有可能造成客户信息外泄的ATM、POS等终端用户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本次《指引》将替代2006年银监会曾下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新《指引》的最大亮点是,银监会将监管目标直接锁定为商业银行。《指引》强调,从保护广大储户利益出发,要求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开发、测试和维护,以及服务外包过程中加强对客户信息的保护,防止敏感信息泄露,  相似文献   

15.
刘博 《中国证券期货》2012,(12):234-235
2012年2月,国际证监会组织发布了《提供复杂金融产品的适当性要求》报告,对健全中介机构向客户提供复杂金融产品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提出了建议。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要求中介机构履行公平交易职责、诚实信用职责、专业服务职责和管理利益冲突的职责。中介机构应当充分了解客户的投资知识、投资经验、投资目标、财务状况、风险容忍度等信息,充分了解所推荐或销售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从而使所推荐或销售的金融产品或服务适合客户。  相似文献   

16.
为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实现信贷资源有效配置,2003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应遵循适度原则,即“商业银行根据客户风险大小和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合理确定对集团客户的总体授信额度,防止过度集中风险”。《指引》明确将“一家商业银行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控制总额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15%以上”的情形规定为“超过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形。根据《指引》精神,各商业银行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最高信用额度风险控制标准。而以集团净资产为基数,以信用等级为调节系数的最高额度风险控制,成为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控制的主要措施(方法),即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限额(最高授信额度)=集团净资产×集团信用评级调节系数。该指标将集团客户授信最高额度与集团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和信用评级状况相结合,首次对集团客户授信总量进行了量化控制,在防范集团客户授信信用风险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随着集团客户交叉持股、偏离主营业务的大规模兼并扩张,以及盲目涉足境内外期货等现象的普遍出现,商业银行信用授信的风险日益多样化。现有的以净资产和信用评级为主要指标的风险限额控制模型的局限也就日益显露出来,从而对集团客户授信最高风险限额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金融消费者可概括为在金融机构接受服务或购买金融产品的客户,是目前我国征信系统主要的信息来源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权益的规定,我国征信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主要包括公平交易权、知情权、隐私权、异议权、救济权。从目前征信实践操作来看,异议权最受金融消费者重视,也是人民银行基层行征信工作受理客户投诉最多  相似文献   

18.
考察归来话经管滕文才近期,笔者随团在新加坡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学习和参观考察,其间,先后参观与考察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华联、发展、大华、华联国内四大银行,有针对性地与同行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总体看,新加坡的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它的金融体制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家》2009,(6):14-14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银行“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和“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政策要求,指导农业银行三衣金融事业部制改革与发展,提高服务三衣和县域经济的能力与水平,近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与监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相似文献   

20.
从双边贷款走向银团贷款——解析《银团贷款业务指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范集团客户风险,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同业合作,改善金融服务,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维护金融秩序和市场公平竞争,银监会近期发布了《银团贷款业务指引》。银团贷款作为一种先进的融资模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有着广泛的应用,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最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核心业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