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业务模型与IT规划关系的阐述,说明了业务建模的重要性,并通过对业务建模过程和业务模型在IT规划中的应用介绍,提出一种可以实际运用在银行IT规划中的业务建模方法。按照兴业银行业务推动IT战略的总要求,兴业银行在建立起全行统一的企业金融事业部组织架构后,为了适应新的企业金融业务发展战略,有必要对企业金融业务条线现有的业务模式和IT系统进行再梳理,并制  相似文献   

2.
《金融电子化》2010,(1):37-40
架构建设犹如“城市规划”,如何将业务与IT资源有机组合,推动金融业务不断发展,是当前科技部门面临的挑战。技术应用栏目1—3月刊拟围绕金融机构IT架构建设的优势分析、同业对比,及IT架构管理等话题,组织系列文章,与行业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于现代商业银行,企业IT应用架构是承载业务运行的基础。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新业务模式在实现上对企业IT应用架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建设银行在实施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有一个很好的契机,即“新一代核心系统”项目的建设。按照“集中、集约、集成”的信息技术发展原则,“新一代核心系统”旨在重构一个商业驱动的企业级IT系统。企业级系统是从业务的顶层设计开始,而非从局部需求发起,根据业务架构梳理的114个业务组件以及流程建模、数据建模的成果,规划设计出“7+1”层的IT架构和64个信息技术服务能力。IT架构中基础设施及服务层涉及网络、存储、计算、安全、运维管理等技术组件,依据面向服务架构(SOA)设计的理念,参考业界已有云计算模型,设计出“新一代核心系统”的总体技术架构逻辑模型,该技术架构模型能有效支撑建设银行未来“两地三中心”的云数据中心运维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建立企业级的数据和业务应用总控中心,实现IT基础设施、业务应用、数据、安全策略的统一部署与运维管理,已经成为各行业IT建设的重点。目前,国内每年数据中心投入的增长率在20%以上。然而,由于基于不同的IT基础设施和架构,数据中心普遍存在异构和基础架构多层复杂的问题,复杂架构、性能瓶颈、能源等诸多问题的挑战,极大地增加了管理复杂度和IT运维成本,亟须对计算、网络、存储三大资源进行全面整合。  相似文献   

6.
金融信息化使信息系统从传统的后台支持转变为业务发展的直接驱动力,IT日益成为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信息化建设和推进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深层次、机制上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如何将IT战略与业务战略相融合?如何对IT服务进行管理?如何在我国商业银行现有公司治理结构和IT管理架构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实际应用IT服务管理的模型和方法论?如何避免实施过程中可能的困难和挑战?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金融业务已由过去单一的存取款业务向提供多种业务、多种服务转变。因此,需要改变过去分散、单一的网络架构,建设一个稳定、高效、安全的金融网络。  相似文献   

8.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再造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个人金融业务结构的调整和营销方式的转变是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再造的两个主要内容,其中,个人理财业务是个人金融业务架构的核心,在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的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也要采取更为科学的营销方式,从而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迅速转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安全和信息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网络是应用的基础,其整体架构和技术水平对整个金融业务的开展有着深刻影响.网络系统信息的安全是金融系统信息安全体系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进行网络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经济左右世界,金融辅佐经济,IT推动金融。 金融业是对IT技术依赖最大的行业之一,是IT应用最成熟的行业之一。IT技术和产品与金融业务融合的深度,其他产业难以企及。目前,金融信息化已从管理、数据、业务集中,发展到以客户为中心的风险管理、创新、客户服务集中,金融产品和服务也几乎都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的,都是可以在网上交付的。因而,金融IT只有不断突破“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更大的灵活性”挑战,才能助推金融业务适应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由于服务无处不在,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的理念和方法完全有可能帮助企业夺取商业制高点,金融企业也不例外。从长远看,国内金融企业有必要为满足客户需求、适应业务转型、管理变革的要求,而构建兼具前瞻性和适用性的IT架构。同时,国内金融企业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巨变,要求企业IT架构为业务发展提供战略容纳和战术柔性,使得企业可以对变化的环境作出快速反应,满足竞争的需要。简而言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IT系统的刚性越来越强,已不能适应业务快速发展创新的现实情况。因此变刚性IT系统为柔性IT系统,成为金融业IT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引入柔性理念优化IT系统,阐述广东发展银行理财通系统在系统建模方面的实践经验。我们在路径性、扩展性、程序投产、资源调配等方面融入了大量的柔性理念,将柔性IT融入到整个系统架构中,实现了刚柔并济,有利于化解IT系统的运行、投产、资源紧张等诸多风险,并使系统能够快速地响应业务创新的要求,提高了新业务投入市场的速度,为商业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外汇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外汇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已从大规模网络、平台、业务系统的建设阶段逐步转向以深化应用、提升应用效益为主要特征的“运行维护”阶段。但外汇外汇政策相继出台,外汇网上业务应用的持续增加,其外汇IT基础设施的架构越来越复杂,单纯凭某个工具或某个人,已经不能胜任如此大的运维工作量和满足外汇监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金融行业数据大集中,金融业务系统大量应用了当今IT新技术,在促进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滞后的现象。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约束机制不完善是当前金融信息案件时有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有的基层金融单位还一时难以适应业务系统网络形势的发展变化,网络安全运行管理、密码专人管理、操作员管理、数据备份存放管理等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更是金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防范利用计算机进行金融犯罪,防范、控制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业务健康稳定发展等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开行“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将按照“理念领先、规划领先、架构领先、管理领先”的原则,面向国际领先标准,建设一流信息科技队伍和IT系统,把IT打造成银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支持开发性金融业务全面发展,推动开行实现成为国际一流市场业绩的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金融创新离不开IT的支持。随着金融业IT建设的推进,IT的作用已经渗透到金融业务的方方面面,有力地促进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工作实践中也暴露出了新的问题:业务与IT不能有效地融合,IT的价值体现受到制约。因此,如何实现业务与IT的融合成了当前金融业创新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认为,实施业务技术治理、构造最佳投资组合及提高混合业务技能将是解决这一课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金融专用网络中国金融学院信息管理系陈进金融网络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专用业务网络,其形式多样,从微机局域网络到大型机组成的广域网络都有。本文将说明目前常用金融业务网络的特点、结构、组成、以及其在金融业务和管理中的应用情况。一、概况综合银行系统的业务活动有柜...  相似文献   

18.
根据高德纳咨询公司测算,2008年全球业务流程外包(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的市场规模已达6825亿美元,而金融业务流程外包(Financial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是BPO的一个子集。所谓金融业务流程外包,即金融机构将自己基于IT技术之上的业务系统委托给专业公司,由其按照服务等级协定(SLA)的要求进行管理、运营和维护,在金融业也称为IT外包(IT Outsourcing)。  相似文献   

19.
智能化建设已成为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对智能金融业务应用的框架机理与实践路径的系统性研究与思考还不够深入。以商业银行不同业务领域的应用为视角,结合金融智能化应用研发体系的建设脉络,深入探究了智能金融在多样化场景中的实践框架与业务应用的技术架构。智能金融的业务应用及其技术实践均表明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在具体业务场景中的落地应用在较大程度、较高水平上推动了金融机构经营质量与效益的提升,推动了金融机构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基于业务实践与应用效果,进一步就推进智能金融发展的机制路径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十一五”进入第二个年头,建设更符合其业务特性和应用系统现状的IT架构,改变过去那种作坊式信息系统应用建设方式,强化规划指导作用,整体协调推进科技和业务的发展,将成为人民银行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和建设的主旋律。新年伊始,本刊记者就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的关注点以及IT架构的重整等问题独家专访了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文四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