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力军 《上海金融》2006,(11):31-33
本文实证分析了2001年第1季度至2006年第1季度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的相互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反方向变动,间接证明了钉住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的反周期性质;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的相互影响具有持久性;我国居民消费/储蓄(或消费贷款)受到跨期最优的约束,我们不能忽视前瞻性变量对居民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信贷传导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选取2005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4季度的相关经济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信贷传导渠道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我国1992年第1季度~2006年第3季度的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Wald系数检验和HP滤波分析,检验了货币供应量(M2)争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协整关系.研究发现:M2和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M2与GDP之间的关系显著正相关.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短期调控效果不明显,我国货币供应量具有明显的内生性.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房地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我国1998年第3季度至2007年第2季度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房地产价格的季度数据建立协整模型,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人民币有效汇率和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有利于维持房地产价格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股价波动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股票价格是影响通货膨胀和通胀预期的重要变量;股票价格是通货膨胀、通胀预期的格兰杰原因,反向因果关系不明显;股票价格的上升,在相当短的时期内,即1—2个季度内,与通货膨胀率和通胀预期负相关,然后从第2—3季度开始,股票价格与通货膨胀率和通胀预期正相关,第9季度开始,股票价格与通货膨胀率和通胀预期负相关。利用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假说,本文认为当财富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股价与通货膨胀正相关;当财富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股价与通货膨胀负相关。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格兰杰检验因果检验,研究了我国信贷周期问题,分析了1998—2010年我国信贷周期与宏观经济变量、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社会融资规模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构建完善的货币政 策目标指标体系,选取M2和人民币贷款为社会融资规模的对比指标,基于向自回归(VAR) 模型,利用2002年至2017年6月的季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等方 法,对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操作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 明,现阶段社会融资规模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中国2000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数据,分别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构建货币政策冲击变量和产出模型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是否有非对称性影响。实证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有非对称性,并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信贷配给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采集2004—2015年的货币、信贷、消费、物价和产出的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到信贷市场的传导渠道是顺畅的,信贷和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性关系,但不明显,说明传导过程中存在一定梗塞,货币政策的传导已不再以信贷传导机制为主。今后可以从加强信贷管理、进一步调整贷款结构、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发展消费贷款等方面,提高信贷传导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更清楚地研究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本文在总结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2001年第1季度至2006年第3季度的季度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明,我国的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会导致即期的和未来的一般价格水平上升.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应充分关注房地产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