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李春涛  薛原  惠丽丽 《金融研究》2018,457(7):124-142
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6-2015年的数据,研究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我们用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作为测度盈余质量的指标,发现社保基金持股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发布财务重述的概率,这表明社保基金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并且,社保基金的这一治理作用在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水平较差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上市公司中更加显著。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和安慰剂检验等方法弱化了内生性问题之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说明社保基金持股和盈余质量提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我们称之为社保基金的公司治理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保基金可以通过抑制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增加机构调研次数等途径提升被持股公司的盈余质量。本文有助于认识和评估社保基金持股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督与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控股股东所有权结构与关联方担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1998年到2003年的关联方担保数据为研究对象,检验了不同股权结构下上市公司关联方担保发生的概率及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本文的结果显示,随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上市公司为关联方担保发生的概率呈现出先显著上升、其后不显著、最后显著下降的交化趋势。此外,我们还进一步发现为关联方担保对上市公司自身价值的影响显著为负,且这种负相关关系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偏低时显著加强,而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处于高位时显著降低。这些研究发现意味着监管关联方担保行为的重点应更多侧重于控股股东持股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6~200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根据投资目标对机构投资者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机构投资者独立性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管理层代理成本和控股股东代理成本越低,而非独立机构持股对两类代理成本影响有限。在进一步考虑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影响后,发现独立机构持股在控股股东偏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情况下更能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表明在此情况下,独立机构对管理层自利行为有更大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4.
“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基于大股东实际控制度的评价”(以下简称戴璐、孙茂竹(2005))一文以我国资本市场为背景,从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程度可能偏离其持股比例这一观念出发,着重分析并检验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程度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控制程度同公司价值是非线性关系,并且控股股东越倾向于超级控制则公司价值越低。  相似文献   

5.
自Johnson等(2000)对“利益输送(tunneling)”进行前瞻性的讨论以来,国内外都有大量文献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黄志忠和薛云奎撰写的《股权结构和性质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下称该文)一文即是一例,该文研究了股权比例和股东性质对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越高,侵占公司资源的可能性越低;(2)在大股东数量少、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情况下,大股东可能会合谋侵占公司资源,导致上市公司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3-2007五年间存在控股股东的分红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对股权分置前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每股现金股利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支持现金股利的"侵占"假说;股权分置改革后,存在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下降,并且每股现金股利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正相关系显著减弱,从而证实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 2 0 0 0— 2 0 0 3年的关联交易数据为基础 ,对所有权结构与控股股东的掏空 (Tun neling)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控股股东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关系 ,但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则表现出严格的负相关关系。另外 ,控股股东的控制方式以及产权性质也对其资金占用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其中 ,通过控股公司控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低于通过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 ,国有企业控制的公司的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高于非国有企业控制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8.
社保基金作为证券市场上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能否发挥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应,实现其社会效应愈发被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从社保基金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前后公司盈余管理变化的角度来衡量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社保基金与其他投资机构者一样发挥了监督作用,能够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有效抑制盈余管理,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同时发现,国有持股比例、公司规模对社保基金的这种治理效应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金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影响基金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基金管理公司股权结构对其所辖基金的绩效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股东数、大股东持股比例、大股东控制力、金融类股东持股比例可以对基金绩效产生正面影响.为达到基金收益最大化,需建立"5~6名股东构成股东会、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金融类法人高度参股"的最优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10.
储浩 《金卡工程》2010,14(10):193-194
本文以中小板上市公司公开信息为为依据,基于2009年的样本数据,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两个方面,对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公司绩效的评价上也是从盈利能力、成长性能力、股本扩张能力以及市场价值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研究结果显示,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提升呈显著正相关;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不显著;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这说明当股权适度集中在几个大股东手里时是有利于公司股权结构的完善及绩效的提升,而控股股东绝对控股程度的提升却不一定能达到正向的效果,股权制衡也不是影响公司绩效的主因。  相似文献   

11.
邱杨茜  黄娟娟 《金融研究》2021,497(11):170-188
自2014年《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颁布以来,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逐渐增加。与此同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引起的控制权转移风险也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那么,有质押的控股股东是否会策略性地利用员工持股计划来缓解风险?本文利用2013—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考察控股股东质押对员工持股计划的影响。研究发现:前期控股股东有股权质押、质押率越高的公司随后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可能性越大,该效应随着控制权转移风险的提高而增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员工持股计划进行短期市值管理是有效的,但并未显著提升公司长期价值,提示控股股东存在借其进行内部人利益绑定和市值管理的动机;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下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为背景,从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程度可能偏离其持股比例这一观念出发,着重分析并检验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程度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而检验结果显示控股股东的控制程度同公司价值是非线性关系,并且控股股东越倾向于超级控制则公司价值越低。  相似文献   

13.
依据2014年一直有境外股东持股的沪深 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考量不同类型外资持股的治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境外股东持股能够提升公司治理效率,不同性质的境外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存在差异。外资基金和非金融类外资股东的治理效应是显著的,QFII未能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此外,外资持股在民营企业中的治理效应优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4.
内部控制是企业有效防御和应对各种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选取了2012—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上升能够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但前提是机构投资者已具有一定的持股比例;(2)在企业处于非绝对控股的情况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升对内部控制质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3)在企业处于绝对控股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会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频频发生。控股股东作为上市公司的所有,是通过直接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进而间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既然控股股东也是公司的所有,利益也与公司利益紧密相关,因而,这种侵占行为也必然会给自己造成损失。那么,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进而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又是什么?本试图就控股股东的侵占动机、强烈程度进行量的度量、分析,提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常青  李宇坤  李茂良 《金融研究》2018,457(7):143-157
近年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普遍现象。与此同时,国家大力鼓励创新,企业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利用2011-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实证分析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抑制企业创新投入,且这种作用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和两职合一的公司中会更加显著;(2)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负面影响只有在股权质押率较高和距离平仓线越近时才会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高管更换视角考察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其高管激励效率。我们检验发现:(1)控股股东利益侵占会降低公司高管更换对业绩的敏感性。(2)当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时,公司高管更换对业绩的敏感性受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负向影响更大。(3)当市场化程度较高时,控股股东利益侵占对公司高管更换效率的损害更小。这些实证结果表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会损害高管激励效率,并且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时更为严重,但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虽然机构投资者对管理层的监督能体现在许多公司决策上,但是这种作用大部分是不能观测到的,而管理层薪酬却是公司决策中能直观观测的部分,因此适宜于用来对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影响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考察这两者的关系能更好地理解股东与经理之间代理问题的实质。因此,通过对机构投资者持股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关系的实证研究,可以检验现阶段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所产生的影响,从而考察机构股东可否承担优化我国公司治理的重任。Adres等(2005)研究管理层薪酬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发现,机构投资者能…  相似文献   

19.
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仁俊  高开娟 《会计研究》2012,(5):50-58,94
本文分析了大股东控制权实现过程中对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监督或冲突作用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股权性质和不同成长性公司中的不同表现。研究发现:大股东控制对管理层的作用显著影响股权激励效果;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作用明显,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大,管理层股权激励效果增强;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与管理层股权激励之间存在冲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股权激励效果越差;高新技术企业大股东控制权与管理层股权激励之间存在冲突;非高新技术企业中第一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存在不明显的监督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从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环境角度解答了我国股权激励效果不佳的困惑,为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启用管理层股权激励方案时考虑适宜的公司治理环境特别是大股东控制程度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卢国伟 《中国外资》2014,(5):155-155,157
相对于非存续分立公司,存续分立公司有息债务比例较高、债务期限较短,这种关系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减弱;非存续分立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有息债务占总债务的比例和债务期限负相关,存续分立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有息债务占总债务的比例和债务期限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