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漳州对台金融交流与合作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福建省提出着力建设两岸区域性的金融服务中心,并就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提出了具体构想,全省各市都试图在对台金融合作中获得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本文立足漳州实际,探讨该市如何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在全省对台金融合作区域布局中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货币市场》2004,(3):44-46
身处对台前沿的厦门经济特区,在厦台两地经贸交往日趋密切的今天,两地的金融合作现状却明显滞后并阻碍两地经贸发展。为此,该文建议充分发挥厦门对台种种优势,将其开辟为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以此推进厦台两地金融合作,促进厦台经贸交往深入发展,并为全面加强两岸金融合作探索新路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经济合作制度化进程的开启.在两岸交流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厦门要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在对台方面的先行先试作用,在两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方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立起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4.
厦门与台湾之间存在相似性与互补性是双方开展经贸往来的良好基础,也是金融合作的重要前提.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进一步整合两岸金融资源,致力于打造基于产业、贸易、金融三位一体发展通道,是建设两岸金融服务中心的有效路径,也是台资企业实现永续经营的现实需要.文章阐述出口信用保险在两岸经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5.
武志 《福建金融》2011,(4):21-22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在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的明确支持下,厦门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面临着重大历史性机遇.本文对厦门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总体目标、指导方针、基本定位、发展原则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发挥厦门特区区位优势促进厦台金融合作与交流厦门经济特区金融学会课题组(本文获福建省第三次金融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综观时势,在未来两岸直航中,厦门有望成为"首选点"或"首批口岸"之一。厦台一旦直接"三通",厦门对台优势便会由人为阻隔的种种潜在优势凸显为...  相似文献   

7.
专题报道     
周华育  杨少芬 《福建金融》2014,(9):F0003-F0003
正2014年9月16~18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潘功胜一行赴厦门、泉州开展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及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情况调研,并为福建金融系统干部员工作专题学术讲座。12014年9月16日,潘功胜副行长一行莅临厦门金圆集团调研。22014年9月16日,潘功胜副行长一行在厦门  相似文献   

8.
从比较优势看海峡两岸保险业交流合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保险是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福建对台工作的“五缘”优势,推动两岸保险业交流合作,将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构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海峡两岸保险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及面临的共同问题入手,阐述了两岸保险业合作的现实基础。并从机构准入、保险业改革创新等方面,总结两岸保险业交流合作取得的成效,分析进一步深入合作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推动交流合作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9.
《福建金融》2012,(6):3-4
<正>6月9~10日,由福建省金融学会、厦门大学两岸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两岸金融合作海西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两岸金融合作与中小企业融资",旨在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自身优势,先行两岸交流合作、先试金融改革与金融开放政策,积极服务中小企业,推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来自海峡两岸金融业界、学界和科研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论坛共收到两岸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42篇,其中台湾地区论文26篇,两岸的39位专家作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10.
李伟平 《中国金融》2013,(18):41-42
利用地缘和政策优势,推动厦门对台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和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探索两岸新台币通汇渠道和人民币直接兑换新台币机制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支持厦门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在两岸货币双向兑换和资金清算等方面率先试验。国务院批准的《厦门市深化  相似文献   

11.
当前海峡两岸关系正发生重大积极变化,福建对台民间贸易发展步伐加快,2007年获准设立的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是促进两岸渔业民间团体和企业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文基于东山对台水产品加工贸易合作及外汇金融服务现状,分析了当前两岸经贸和金融合作面临的困境,提出外汇金融服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合作平台建设的若干方略。  相似文献   

12.
厦门是构建两岸金融服务中心的核心城市,具有区位、经验和政策优势。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通过对比海西区五大核心城市,对厦门的综合经济实力、金融业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金融规划等进行分析.总结厦门构建两岸金融服务中心存在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直接竞争和间接竞争),并提出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自由港,是厦门特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厦门因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之客观条件,在投资、贸易、金融、房地产、旅游等方面与台湾开展了成功的初步合作。厦门实施自由港政策后厦门经济合作如何进一步拓展,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本文拟就拓展厦台金融合作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自由港政策的实施将给厦台金融合作带来新的契机 自由港是处于国境之内、关境之外的一种特别关税区。一般地说,自由港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货物进出自由、资金进出自由、人员进出自由。实际上,自由港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迄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厦门市成为获国务院批准的首个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辖内各银行机构纷纷开展针对台企融资的金融创新,全年台资企业贷款规模实现翻番,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此后两年台企贷款增长滞缓,有关各方亟需以厦门市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和改进台资企业融资服务。  相似文献   

15.
“金融中心”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金融业是都市发展的最高阶段,对于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地方政府将“金融中心”的建设作为都市发展规划的重点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本文从世界各国际金融中心产生及功能模式定位出发,对厦门创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存在的差距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进而明确厦门创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并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世界金融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区域金融中心已成为展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新形势下建设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既有区位和政策优势,又有经济总量不足、金融规模偏小等劣势。福建省应以ECFA全面实施为契机,按照建立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的要求,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苏美祥 《福建金融》2012,(10):13-16
近年来,闽台金融业交往日益频繁,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合作不断加强,但仍然严重滞后于闽台经贸合作的发展。福建应积极把握当前两岸经济关系转型的契机,积极推进闽台金融合作,在金融合作的重要领域进行金融政策先行先试,推进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探索构建两岸区域性货币清算中心,以合作创新拓宽台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发掘进一步推动两岸金融合作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两岸金融直接交往与合作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外汇》2006,(9):44-45
海峡两岸经贸往来与金融往来有密切关系,但是目前两岸金融交往与合作严重滞后于经贸发展。在政治层面,两岸金融管理当局至今未建立监管协作关系和相应的协调机制,信息交流不通畅。在制度层面,两岸金融合作相关法规建设滞后,祖国大陆缺乏统一的涉台金融法规;人民币与新台币同为不可自由兑换货币,没有建立双边直接结算关系。此外,两岸的金融监管体制、金融会计制度、金融机构作业标准及程序等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金融监管谅解备忘录(MOU)的签署,标志着两岸金融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为进一步深化两岸金融业交流与合作创造了积极条件,为台湾金融业的对外扩张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也有利于纾解大陆台商融资难问题,同时为两岸经贸往来的全面深化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撑。两岸金融业存在着强势互补性.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金融整合化的趋势下,福建应抓住MOU签署的机遇,增强紧迫感,充分利用已有的合作基础,加快对台金融合作“先行先试”步伐,增强金融服务海西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闽台金融合作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海峡两岸贸易、投资及人员往来等经贸活动的日益频繁,两岸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强金融合作的迫切性日益凸现。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具有作为两岸金融合作试点的天然优势。加强闽台金融合作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目前闽台金融合作尚存在局限性,应积极争取闽台金融合作试点的政策支持,推进两岸金融监管合作,加强闽台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的合作,并加大对台企业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