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0年出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中规定,为缓解最低资本要求的顺周期性行为可能对宏观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商业银行应持有留存资本缓冲和逆周期资本缓冲两种政策工具以用于缓释和修正银行体系对信贷周期的正反馈机制。近几年,关于资本缓冲到底呈现何种周期性特征的研究非常多,那么,本文主要的贡献在于通过资本金补充这个较新的视角来具体分析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是如何影响不同种类银行的资本缓冲周期性特征的,这对于监管当局如何合理利用其中的规律来调节经济发展,缓解银行的顺周期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调整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信贷以及监管当局的监管资本要求具有顺周期性,银行信贷与资本监管的双重顺周期性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调控政策有效性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总结分析顺周期性产生和强化的机制,探索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性的监管框架和政策工具以缓解顺周期性。根据金融监管变革的趋向,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将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建立资本约束的逆周期机制。  相似文献   

3.
银行信贷、资本监管双重顺周期性与逆周期金融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银行信贷和资本监管具有顺周期性.银行信贷顺周期性导致经济繁荣时期的贷款扩张和经济衰退时的贷款紧缩.<巴塞尔资本协议Ⅱ>下的资本监管约束,在经济衰退时会促使银行形成信贷萎缩效应,影响和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次贷危机为<巴塞尔资本协议Ⅱ>下的银行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创新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减轻顺周期的影响,增强金融...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2-2013年我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模型,构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调整模型和信贷行为影响模型,探讨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及其对信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显著的逆周期性特征;资本缓冲调整对银行信贷扩张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的影响程度。根据这一研究结果,为了应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应进一步完善银行体系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充分发挥资本缓冲机制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系统性或有权益分析法(SCCA),优化采用时变多元Copula函数测度了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7年第4季度至2016年第3季度的系统性风险。实证结果表明:基于时变多元Copula函数的SCCA方法能很好地体现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整体性和时变性;回归分析证明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水平、资本充足率、信贷资产质量和宏观经济形势等对系统性风险都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顺周期下的我国银行资本监管有效性分析与改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信贷以及监管当局的监管资本要求具有顺周期性,银行信贷与资本监管的双重顺周期性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调控政策有效性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总结分析顺周期性产生和强化的机制,探索逆周期性的监管框架和政策工具以缓解顺周期性。根据金融监管变革的趋向,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将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公允机制顺周期性在金融风险形成中存在重要效应。以我国A股上市银行2007—2014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公允价值会计周期效应对于商业银行迎合监管行为调整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商业银行公允价值会计运用偏好具有顺周期性,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持有比例顺周期变动及引致经营业绩的波动;(2)在现行监管方式下,商业银行迎合监管行为强化了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监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的发生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一次灾难性的打击,更引起了人们对于资本监管的广泛关注。本文参照国外关于资本监管顺周期的实证研究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2002年~2013年)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  相似文献   

9.
次贷危机的发生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一次灾难性的打击,更引起了人们对于资本监管的广泛关注。本文参照国外关于资本监管顺周期的实证研究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2002年2013年)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深幅调整的背景下,客观认识经济周期对银行的信贷行为和资产质量的影响,对于保持金融稳定以及把握宏观调整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使用2011—2015年月度的微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定量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增长、贷款质量和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正处于长期趋势向下调整和短期周期性收缩的阶段,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有着明显的顺周期变化倾向,且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会对银行资产质量指标产生持续的负面冲击;而商业银行贷款增长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紧密。建议商业银行树立审慎、稳健的信贷经营理念,适度逆周期地调整信贷政策和信贷授权,持续提升风险识别、计量和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6家上市商业银行从2014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三季度的季度面板数据,采用差分广义矩估计(DGMM)方法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和杠杆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货币调控在金融稳定方面并非风险中性,它与银行风险承担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货币政策放松会相应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第二,杠杆率作为资本充足率的有益补充是有效的,银行杠杆水平越低则其风险承担水平也越低,杠杆率监管会减缓或抑制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这也为2018年我国“宽货币紧信用”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就完善并协调货币调控、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收集了2004—2013年我国45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和相关宏观数据,并运用差分GMM回归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做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确实存在,且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刺激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银行的规模大小、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反比;人均GDP增长率、银行业竞争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正比。  相似文献   

13.
庄毓敏  张祎 《金融研究》2021,497(11):1-21
本文从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出发,探讨了流动性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问题。我们将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纳入传统的Monti-Klein模型中,推导出流动性覆盖率监管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手工收集的我国65家商业银行2015—2019年半年度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会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取决于流动性监管约束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行为的选择。商业银行主动调整融资结构、增强负债质量的行为在提高银行短期流动性水平的同时,也能显著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而流动性资产的囤积则可能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因此,应客观看待流动性覆盖率监管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引导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行为,这将有助于实现流动性监管与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4.
Globalization of banking raises questions about banks’ liquidity management, their response to liquidity shocks, and the potential for international shock propagation. We conjecture that global banks manage liquidity on a global scale, actively using cross‐border internal funding in response to local shocks. Having global operations insulates banks from changes in monetary policy, while banks without global operations are more affected by monetary policy than previously found. We provide direct evidence that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are active in global banks and contribute to the international propagation of shocks. This feature was at play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2009.  相似文献   

15.
罗煜  张祎  朱文宇 《金融研究》2015,484(10):19-37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视角出发,探究银行微观主体行为如何影响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我们借鉴净稳定资金比例的设计理念,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行为纳入传统理论模型,刻画出两种流动性管理行为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效率的潜在影响及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50家商业银行2012年第1季度—2018年第2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银行为提升长期流动性水平而进行的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能够显著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但是,部分净稳定资金比例较低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调整非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则有可能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因此,在执行既有流动性监管措施的同时,关注与引导银行资产结构调整方式,对增强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罗煜  张祎  朱文宇 《金融研究》2020,484(10):19-37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视角出发,探究银行微观主体行为如何影响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我们借鉴净稳定资金比例的设计理念,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行为纳入传统理论模型,刻画出两种流动性管理行为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效率的潜在影响及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50家商业银行2012年第1季度—2018年第2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银行为提升长期流动性水平而进行的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能够显著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但是,部分净稳定资金比例较低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调整非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则有可能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因此,在执行既有流动性监管措施的同时,关注与引导银行资产结构调整方式,对增强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pag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shock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credit in an economy. Models of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ypically feature responses that last for a few quarters contrary to what the empirical evidence suggests. To propagate the impact of monetary shocks over time, these models introduce adjustment costs by which agents find it optimal to change their decisions slowly. This paper presents another explanation that does not rely on any sort of adjustment costs or stickiness. In our economy, agents own assets and make occupational choices. Banks intermediate between agents demanding and supplying assets. Our interpretation is based on the way banks create credit and how the monetary authority affects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through its monetary policy. As the central bank lowers the interest rate by buying government bonds in exchange for reserves, high productive entrepreneurs are able to borrow more resources from low-productivity agents. We show that this movement of capital among agents sets in motion a response of the economy that resembles an expansionary phase of the cycle.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出发,探讨了金融危机条件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准备金需求的变化、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还受制于商业银行资本量、风险偏好以及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因此,强化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效果必须配合影响银行信贷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Macroeconomic policy choices in open economies are constrained by the trilemma according to which the objectives of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monetary independence and capital mobility cannot be attained jointly. This paper shows that foreign exchange interventions provide an effective instrument to relax the trilemma. An active reserve policy allows central banks to pursue independent monetary and exchange rate policies when the capital account is liberalised.We use the framework of the portfolio balance model to show that exchange market interventions may substitute for capital controls. Both allow a country to achieve the other two objectives of the trilemma. Our empirical analysis of a large country panel data set covering the period 1970–2010 confirms this theoretical insight: the weighted sum of the three trilemma objectives increases in the degree of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intervention. The capacity to relax the trilemma constraint has increased over time and has been most effective in emerging markets.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实践表明,社区银行是货币政策行动影响经济的一条重要渠道.这一方面体现在货币政策的改变对其贷款活动带来相比于其他银行机构更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经由其将不属于资本市场"活跃的参与者"的小企业也纳入货币政策显著影响的范围.鉴于我国货币政策在基层的传导效果不够理想,社区银行的发展可以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提供基层承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