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郭磊 《甘肃金融》2016,(5):31-33
文章介绍了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际主要债券市场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并结合我国债券市场实际情况,探索出三步走的场外债券市场中央对手方清算路径:银行间债券市场以中央对手方清算为主,其他清算为辅;实现场外市场和利率互换、外汇掉期等衍生品交易的中央对手方清算;建立统一的场内场外债券清算平台,最后提出增强中央对手方法律效力地位,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互联互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玄 《上海金融》2012,(6):49-52,117
摩根大通巨亏事件,将场外衍生品交易与监管问题推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央对手方机制产生及发展的回顾,说明了该机制对场外衍生品交易具有的重要意义。为防范场外衍生品交易中的风险,需要借助中央对手方机制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3.
刘玄 《上海金融》2012,(6):49-52
摩根大通巨亏事件,将场外衍生品交易与监管问题推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央对手方机制产生及发展的回顾,说明了该机制对场外衍生品交易具有的重要意义。为防范场外衍生品交易中的风险,需要借助中央对手方机制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4.
一、中央对手方的内涵 CCP(Central Counterparty)即中央对手方,特指在清算过程中,介入交易双方,充当“买方的卖方、卖方的买方”,并保证交易执行的实体。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是指由某一清算机构充当中央对手方,成为原始交易双方的法定对手方的清算机制。这一清算机制还内含着一系列风险管理安排、多边轧差(大多数情况下)等制度性内容,可以视为整个交易后处理程序的一个完整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16日,支付和清算委员会发布了《OTC衍生品清算和结算安排的新发展》这一报告,分析和关注场外衍生品交易清算和结算安排中关于交易记录和交易确认滞后、抵押品使用、中央对手方清算、一级经纪商、合约变更、交易中止这六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发展的领域以及未来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雪静 《上海金融》2012,(10):36-40,117
次贷危机后,为避免对手方风险,各国及地区加快了场外衍生品市场引入中央对手方进行中央清算的步伐。目前,国际上对中央清算机制的保证金模式主要有基准模式、实体隔离模式、完全法律隔离模式、有追索权的法律隔离模式、可选择模式五种。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中央清算应以上海清算所为主要载体和平台,在结合各品种的具体功能、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场内期货交易所的成熟经验,并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推出以实体隔离模式为主的可供选择的保证金模式。  相似文献   

7.
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规模巨大,具有个性化程度高、交易方式灵活等优点,但同时存在杠杆高、流动性参差不齐、操作风险大、价格缺乏透明度等问题,汇聚在非集中清算的场外衍生品市场中的庞大风险敞口是影响全球金融稳定的一大因素。集中清算制度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一项成熟和稳健的金融制度,它曾多次帮助西方国家缓解了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后果。过去在国际上,集中清算模式仅依靠市场的“自然选择”,一直无法占据主导优势。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了提高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性,各国政策制定者都认识到要运用强力改革举措把场外衍生品“推入”中央对手方集中清算。本文着重比较场内外衍生品在各种清算模式下的主要差异,借鉴全球衍生品市场改革经验,探索如何激励我国场外衍生品交易进入中央对手方集中清算。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后,为总结危机经验教训,防范场外衍生品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积累,20国集团成员都在积极推动实施中央对手清算机制。我国对中央对手清算等相关概念混用较多,不仅容易造成误解,且也不利于取得社会共识以及对中央对手清算机制进行新的立法。从金融市场中清算和结算的概念入手,分析中央对手清算机制的运作原理和与其相关联的集中清算、中央清算、强制清算、多边净额清算等概念的由来及各自内涵和外延,讨论中央对手清算的功能特征及在我国尚存的法律障碍等问题。最后,建议通过立法或修法等方式厘清基础概念,解决制度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票据市场活跃度和交易量日益提升,市场参与者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票据交易市场的呼声日渐高涨,对票据交易的资金清算和资金配置效率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广泛应用的中央对手方清算制度有望引入我国票据交易市场,以提高资金清算效率、降低交易对手方风险,进一步活跃票据交易市场。建立票据市场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首先可分步建成全国票据交易平台,对接人民银行电票系统和大额支付系统,建成票据集中交易和清算运行机制,然后按照"成熟一项、推广一项"的原则逐步扩大参与主体和业务范围。  相似文献   

10.
刘浚淇  陈艺云 《上海金融》2012,(7):22-26,116
次贷危机以来,中央对手方清算作为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各国监管当局的普遍关注,对于推动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与金融风险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央对手方清算在交易商与交易主体的激励、道德风险与风险管理激励、合约标准化、中央交易对手的协调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后危机时代中央对手方清算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周莉萍 《银行家》2013,(4):45-47
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最早可追溯到1892年纽约股票交易所清算中心的建立,发展于20世纪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盛行于20世纪后期。当前,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已经遍及全球各类证券交易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典型的中央对手方机构包括美国的CME清算公司(作为主要的中央对手方机制,为股票、固定收益证券、  相似文献   

12.
关于场外衍生产品市场引入中央对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为降低相关系统性风险,中央对手这一概念逐步引入并应用于市场。文章就引入中央对手的历程、意义以及所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及发展,提出引入中央对手清算在我国衍生品市场未来发展前景下的潜在意义及存在的困难,并对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引入中央对手进行简要评估。  相似文献   

13.
基于银行间债市交易清算存在“瓶颈效应”+“尾盘效应”、托管清算跨市场、外生影响因素多等特征,文章指出,可通过细分交易场景、量化交易对手方特征,使用大数据分析构建智能化动态交易对手方库,以管理操作风险、提升操作效率。一、市场特征(一)“链条式”的场外交易模式银行间市场总体来说是体量巨大的场外交易市场,大量交易通过机构(产品)间点对点成交。与交易所扁平化的集中清算机制不同,银行间市场清算的背后往往是若干机构(产品)组成的清算链条。链条上的各个节点环环相扣,一个节点操作滞后或失误,将影响后续各个节点清算进度与成败,因此具有显著的“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衍生品市场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最快的市场。衍生品交易所在实行电子化交易、不断提供新的产品组合方面进展迅速,同时交易所之间开始加速整合和全球化。中央对手方清算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上均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此外,新的基于因特网的市场也越来越对衍生品交易所的发展趋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艺云 《新金融》2016,(5):44-49
次贷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变革就是引入了中央对手方机制来管理交易对手风险,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管理,但中央对手方机制内在的一些缺陷,如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激励问题、保证金与保障基金的顺周期性、集中清算市场的分割等,都可能会引发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对中央对手方机制内在缺陷的分析,本文对相关的监管措施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央对手方机制及监管体系的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廖慧 《武汉金融》2015,(2):35-38
本文在系统性梳理中央交易对手特点的基础上,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分析引入中央交易对手(CCPs)进行场外衍生品集中清算的利弊。从收益的角度来看,引入CCPs能够为市场参与者节约资本、降低交易对手风险等,能够为CCPs所有者节约清算成本、降低操作风险、收集市场信息便于管理等,有利于增强整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透明性以及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等。从成本角度来看,引入CCPs除了承担一些机会成本、考虑具体的衍生产品特征外,还需要有一系列的硬件、程序上的安排。同时,本文还对CCPs的监管和治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场外衍生交易清算机构高度集中了场外衍生交易的交易对手风险和操作风险,若丧失清偿能力可能引发或加剧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机构应当在衍生交易清算机构的成员资格、风险管理、违约管理等方面对其加强风险监管。监管机构应在清算机构公平公开的成员准入要求与控制成员对清算机构和其他成员带来风险之间实现平衡,对同时参加若干清算机构的成员施加较高的最低资本要求;加强清算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和投资风险监管,要求清算机构建立危机后业务恢复、清算持续机制;在违约管理制度设计中应避免追加保证金要求引发成员的流动性危机乃至加剧金融系统内流动性危机,以及因非违约成员对违约基金增加出资限额不明确而产生的成员之间的风险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0月)纳斯达克OMX引入北欧中央清算对手机制。10月4日,纳斯达克OMX宣布将与欧洲多边结算设施(EMCF)和美国存管清算公司旗下的欧洲子公司EuroCCP合作,于2012年4月前在其北欧市场引入中央清算对手机制(CCP),为其交易会员提供多个结算公司选择。10.4  相似文献   

19.
因其非标准化合约和非集中交易特征,场外衍生品市场存在交易效率低下,透明度低,交易对手方信用风险管理与监管困难等诸多难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传统思路是标准化、中心化,但这又牺牲了场外衍生品个性化、定制化特征。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在缺乏中心化可信权威的条件下建立信任机制并实现交易,可有效解决制约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基于区块链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包括:权威认证共识机制、智能衍生品合约、统一信用评价体系、系统风险监测模型等。经论证,应用区块链技术可有效改善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运行组织,提高交易效率和透明度,改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加强监管穿透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20.
段蕾 《国际金融》2013,(2):13-15
从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的发展来看,不管市场模式和发展道路存在多大差异,一个统一的认识是:降低金融系统清算风险是提高、活跃市场交易,达到金融稳定的关键因素,国际清算银行(BIS)于1996年在十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中推出的CLS体系也是出于这个初衷。特别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外汇市场遇到的最大问题已经由"我怎么能够更快捷地交易"转为"我怎么能够更安全的交易",说明在外汇市场发展中交易对手方风险管理受到了高度关注。而中央对手方清算方式通过减少参与者与双边授信安排,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是目前最有效的降低对手方信用风险的清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