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勇阳 《征信》2011,(2):33-35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但重点是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管理功能未能很好地发挥,明显存在"功能缺位",致使参与金融活动的主体存在违约的可能性,进而导致失信行为.只有不断完善各项信用管理制度和办法,提高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效率,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包括信用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防范和杜绝各种...  相似文献   

2.
建立个人信用征信体系 加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缺失是我国转轨经济中日益突出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存在信用的缺失,面临着巨大的信用风险。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从我国商业银行体制、内部管理以及建立健全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3.
郑冲 《新金融》2007,(8):51-53
西方商业银行普遍认为行业信用风险的实质即为行业信用集中风险,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保持分散化、避免行业过度集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包括行业信用风险识别、度量、管理手段、监测、报告等内容的管理框架。其中,开发信用组合模型以准确度量行业信用风险,广泛运用行业信用限额、信用衍生工具等有效手段两方面最为突出。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通过加强行业分析与监测工作、提高行业信用风险度量精度、综合利用各种管理手段,逐步提高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是银行业最古老的风险,也是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而商业银行作为承担信用风险的企业,管理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的生存之道。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历史、体制等原因,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信用文化缺失,信用风险管理的技术落后。对此,我国商业银行应通过加强贷款管理,培育健康的信贷文化,改善风险管理方法,创新风险管理机制等手段,增强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银行针对其面临最重要的风险之一的信用风险采取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长期以传统模式为主,这种方式较为被动,缺少积极性及动态有效性。该种方式的缺陷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显得更为严峻,而信用衍生品作为能够有效转移信用风险的创新产品,很有须要将其引进到信用风险管理中。在学习与借鉴前人关于信用衍生品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应用的经验上,运用了实证分析方法,对银行信用资产质量与信用衍生品交易量的关系作出了研究,得出了信用衍生品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降低或转移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了作用,进而保证了信用资产质量的结论,结合了信用衍生品在我国实际的发展现状与条件,提出了该产品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徐艳丽 《时代金融》2009,(6X):34-35
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刚开始向量化分析改进,本文探讨了典型的现代信用度量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对改善我国现行的贷款风险度管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方商业银行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冲 《新金融》2007,(4):28-31
西方商业银行普遍认为行业信用风险的实质即为行业信用集中风险,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保持分散化、避免行业过度集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包括行业信用风险识别、度量、管理手段(或工具)、监测、报告等内容的管理框架。其中,开发信用组合模型以准确度量行业信用风险,广泛运用行业信用限额、信用衍生工具等有效手段或工具两方面最为突出。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通过加强行业分析与监测工作、提高行业信用风险度量精度、综合利用各种管理手段与工具,逐步提高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贷款信用质量低下是阻碍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瓶颈,因此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在我国就成为一个充满挑战意义的课题。“信用矩阵”理论的先进性在于,它根据借款者的信用等级量级预测信用风险提出了“边际风险”的概念。“信用矩阵”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新试点最新进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中国银行间市场2010年创新试点推出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它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贷款等信用产品的信用风险剥离定价,并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其推出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特征。通过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中投资主体培育、市场定价、做市商机制、信息披露、市场外部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信用缓释工具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完善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有利于商业银行等投资者动态、专业地管理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信用风险管理视角的信用衍生产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彭  金柯  戴鑫 《海南金融》2006,(12):55-5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用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研究和引进这一新兴的金融工具,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银行业信用风险的产生和管理以及信用衍生产品作了介绍,对我国引进这一金融产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要闻回顾     
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5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消息称,已于日前印发《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办法》旨在规范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的内控机制和管理流程,夯实信用风险拨备管理基础:一是明确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治理机制,二是夯实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基础,三是规范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过程,四是加强预期信用损失法监管。  相似文献   

12.
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模型,是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测目标的重要保障。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企业层面,贷款企业信用质量状况将对应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水平。对此,从贷款企业的财务与非财务两个层面设计信用风险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信用平稳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模型,并给出信用风险测度模型的应用实例。研究发现,在信用平稳下,依赖于专家评判及打分方式,使得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于解决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问题具有很好的操作便利性;也可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信用风险监测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信用危机背景下产生的信用衍生品,为有效管理信用风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更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06年12月,全球信用衍生品市场规模为34.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1%。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一直局限于传统的信贷限额、抵押担保和分散放贷等最基本的方式。无  相似文献   

14.
为切实改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加强了对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力度,逐步建立起了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然而作为主要信用风险控制的内部信用评级方法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和缺陷,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信用衍生工具:国有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手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用风险已成为银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它关系到银行的生死存亡,是银行机构及其监管部门最关心的问题。信用风险管理不善是导致商业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信用风险转移机制和信用风险防范方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信用衍生工具已成为信用风  相似文献   

16.
王来星 《济南金融》2003,(12):24-25
为切实改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加强了对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力度,逐步建立起了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然而作为主要信用风险控制的内部信用评级方法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和缺陷,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信用衍生产品是一种使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分离出来,并从一方转让给另一方的合约。它的出现,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本文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的概念及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信用衍生工具对我国银行风险管理的借鉴意义;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在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个人住房贷款是指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机制相对比较欠缺,特别是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能否认清并有效化解信用风险,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健康和快速发展。本文从完善客户的审查机制,个人信用体系、个人客户信用评定机制、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及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意识等多种途径,论述了对个人住房贷款存在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风险管理是衡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数字经济时代,商业银行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面临挑战,过度关注主体信用以及风险识别过于依赖经验等特点使其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文章探索主流风险缓释手段和传统风险识别模型的局限性,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亟需在公司治理、担保方式、金融科技运用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从而实现新金融背景下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从八十年代引进信用卡信用消费,信用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今天消费信用已长驱直入住房领域,装修和汽车等信用消费也有所发展。但是消费信用走到今天———从零敲碎打式到要求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商业银行的个人信用管理明显跟不上消费信用的规模发展。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商业银行只能有限度地开展消费信用业务,这与中央把消费信用作为刺激内需的重要举措不大吻合。本文从消费者个人信用问题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当前个人消费信用风险防范的矛盾,试图协调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用风险防范与消费信用业务发展两难选择的关系。  一、个人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