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扶贫开发战略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金融精准扶贫,因此对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创新与研究,对我国贫困地区贫困摆脱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本文主要是对我国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创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对于贫困问题的研究已形成较完善的分析体系,极大地丰富了精准扶贫的内涵。但多为针对单一贫困地区的扶贫实践研究,缺乏多地区的比较分析,难以在实践上为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模式的选择和实施提供具体参考。同时,由于每个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存在不一致,如何提高精准帮扶的精准化程度,为贫困地区选取一种合适高效的帮扶方式,是精准扶贫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精准帮扶,以比较分析为研究视角,选取甘肃省慈王村与湖南省双阜村为调研对象,分析总结两个村精准扶贫模式的实践情况及成效,进而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精准帮扶的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贫困地区如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力实施金融精准扶贫已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普惠金融与金融精准扶贫定义及发展出发,着力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在贫困地区发展普惠金融与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全文以精准扶贫的发源地湖南湘西州为例,分析其在金融精准扶贫推进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指出贫困地区应结合普惠金融理念,着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已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党的十九大回顾了"精准扶贫"5年来的成效,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降到4%以下。论文以青海省为例,阐述精准扶贫的内涵,数据分析青海省精准扶贫的基本情况,剖析传统精准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探析金融服务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路径,为贫困地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提供实质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贫困地区发展普惠金融与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联系,以衡阳市普惠金融助推精准扶贫的实践为例,分析问题,剖析原因,探索贫困地区以普惠金融为指引,着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扶贫再贷款自2016年3月创设以来,在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发挥了显著作用,根据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在实际使用中,扶贫再贷款支持精准扶贫政策效果需进一步提高。本调研针对扶贫再贷款政策在陕西实践与资金使用模式创新,阐述了提高扶贫再贷款支持精准扶贫政策效果的几点考虑,分析了目前扶贫再贷款在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提高扶贫再贷款支持精准扶贫政策效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实现脱贫目标是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的前提,目前我国正处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交汇期,打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的“最后一公里”,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本文以当前鄂尔多斯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为着眼点,分析了未来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收尾阶段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研究探索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金融扶贫的长效发展路径,对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推进农村精准扶贫是我国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之举。而金融在推进农村精准扶贫中不可或缺,要想发挥金融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要素集聚作用,就需要构建结构完善、高效运行的扶贫金融制度。本文首先介绍了孟加拉国、印尼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扶贫金融制度结构,然后对比考察了各国扶贫金融制度的共性和差异,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各国金融扶贫制度构建的经验,最后结合我国贫困地区实际,对完善我国扶贫金融制度提出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1月,习近平在贫困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精准扶贫不仅成为今后指导中国扶贫的基本方针,而且成为扶贫工作实践的主要抓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和施行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彰显中央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十三五"时期,我国要落实精准扶贫方略,分类施策,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上一轮扶贫攻坚后,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金融服务尤其是针对贫困地区农户的金融服务极其匮乏。作者从需求、供给、收入、成本等要素分析当前金融机构精准扶贫面临"四个增加"、"四个不足"等难点,提出了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四个要明确",为实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围绕资金供给、需求,提出了金融机构实现精准扶贫的六大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我国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而巩固脱贫成果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村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能否脱贫决定的。因此,精准关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扶贫脱贫至关重要,而农村普惠保险可以助力精准扶贫。普惠保险可以提高弱势群体保障,减小城乡差距;提升信用,增强融资能力;提高扶贫的精准性,提高资金投放效率。  相似文献   

12.
文章总结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要模式,指出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创新政策工具、实施差异化监管、重点支持扶贫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力度、拓宽深度贫困地区直接融资渠道、积极稳妥支持"三变"改革、大力提升涉农保险服务能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和便利度、强化深度贫困地区金融风险防控十个方面提出了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阜平模式"是农业保险扶贫的重要突破。笔者结合"阜平模式"的一些具体措施,论述了农业保险是精准扶贫的有效风险管理工具,并提出农业保险精准扶贫需要政府精准扶持,保险公司精准开发新险种,加强贫困地区保险的精准宣传和完善精准的支持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人行昆明中心支行全面统筹安排全省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在其引导下,云南省金融扶贫工作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成效显著,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日趋完善,金融精准扶贫信贷投入不断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创新产品及服务不断丰富,贫困地区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近日,人行昆明中心支行行长李波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行昆明中心支行在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同时,将结合云南实际,坚持在脱贫攻坚关键年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攻克金融扶贫难点,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15.
普惠金融对于支持扶贫具有重要作用。贫困地区的性质,决定了贫困群体对金融的最大需求是具备低成本、方便快捷的普惠金融服务,但普惠金融如何有效支持精准扶贫是一个难点,研究普惠金融支持扶贫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金融扶贫的成效,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广西贫困地区为视角,研究提升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成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自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民营企业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吸纳本地劳务、改善基础设施、开展技能培训等形式,为贫困地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总结了民营企业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形式,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教育水平落后、人才匮乏,是造成贫困地区贫困的根本原因,过去的扶贫模式之所以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正是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教育在脱贫方面的重要性。除教育扶贫以外,扶贫行为的精准性同样至关重要,因此教育精准扶贫成为帮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的必然选择。本文在阐述教育精准扶贫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教育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并就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融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相比之下贫困人口更需要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不仅强化金融精准扶贫,扩大金融精准扶贫覆盖面,而且注重对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从金融机构、扶贫对象和生态环境方面看,金融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仍然面临一些难点问题需要解决.为进一步做好金融精准扶贫,需要正确认识并高度重视金融精准扶贫,完善金融精准扶贫产品和基础金融服务,发展好产业扶贫和对贫困人口的造血扶贫,强化机构间的合作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是仍然有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处于落后阶段,如何能够更加精准扶贫,成为当前财政职能发挥的主要问题.为了能够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各级政府应该坚持扶贫力度,力求将扶贫工作落实到实处,提升贫困地区的人们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由此,本文主要就财政职能在贫困地区中精准扶贫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以求进一步推动和谐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金融机构在服务扶贫攻坚战略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适应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要求,实施精准扶贫,成为我国金融业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普惠金融",积极倡导各类型金融机构共同参与,致力于提供全方面金融服务,积极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在先前的研究中,对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的文献较多,但其二者相结合的较少,本文结合中外学者对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的研究,对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做一个比较性研究,以期对从事精准扶贫的研究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