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商业健康险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近三年保费收入年均增长40.37%,但不同省市间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本文基于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商业健康险发展的省际差异程度及其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与保障水平、医疗费用的负担能力、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城镇化水平是影响省际差异的重要因素;要促进我国健康险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泰尔指数,度量了1979-2008年广东区域会融发展的总体差异、区际差异和区内差异,并预测其未来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广东区域金融差异呈现先下降后扩大的U型变化,而且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区域内部的金融差异大于区域之间的差异,一直以来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导部分;区内差异中,珠三角区内差异贡献最大,而东西两翼、山区区内差异的贡献很小.针对实证结果,文章提出了促进广东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税收收入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区域间税收收入差异较大,这不仅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而且是由于现行税收制度内在地具有扩大税收收入区域差异的特征造成的。区域间税收收入差异的缩小,首先取决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能够逐渐缩小。在当前,更为切合实际的目标也许是,逐渐减缓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收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在我国由来已久,但区域差异的扩大则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重要问题,不断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的研究和思考.伴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不仅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也关系到我国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如何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和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必要总结和比较以往学者的研究思想和结论,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测度方法以及对策建议,正确认识和处理区域经济差异的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5.
区域金融问题是国内近年来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其中诸多研究文献定位于国家角度,主要分析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或省际之间的区域金融差异问题。基于省内的区域金融分析较少,随着国家不断增加的区域发展战略,已经打破了省际的地域限制,并成为附近地区发展的增长极。基于以上原因,文章以区域金融为理论基础,采取实证的方法,对河北省的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求为河北省打造沿海强省和金融大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在我国由来已久,但区域差异的扩大则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重要问题,不断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的研究和思考。伴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不仅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也关系到我国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如何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和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必要总结和比较以往学者的研究思想和结论,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测度方法以及对策建议,正确认识和处理区域经济差异的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7.
丁敏 《浙江金融》2003,(7):25-27
金融发展差异通常是指金融发展水平与金融结构两方面的差异.前者是从量的角度反映区域金融差异问题,包括金融资源和金融交易数量,货币化与金融深化程度;后者是从质的角度反映,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工具、融资机制和金融行为等.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和金融深化,一些区域(一般是经济欠发达区域)与另一些区域(一般是经济较发达区域)相比在金融发展差异上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区域储蓄增长缓慢;贷款业务严重萎缩,贷差转为存差,且呈扩大趋势;金融分支机构撤并,业务功能萎缩,业务量缩减;信用环境恶化等.区际金融发展差异过大会阻碍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给国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等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增加难度.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金华市辖属兰溪和义乌两个县级市进行比较,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作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区域分离系数及空间坐标中心法,以GDP和人口数作为衡量新疆区域差异的指标,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刻画了新疆县域差异的演变规律和特征。研究表明:新疆总体差异变动以2006年为拐点,总体有扩大的趋势;第二产业产值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程度最大,但影响度有下降的发展势头,而第一产业影响度有所上升,第三产业影响度持续下降,同时产业的地理集聚效应大于结构效应;天山北坡经济带与天山南坡产业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新疆经济中心向这两个增长轴带偏移,而人口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现象趋势加剧;三大地区内差异特别是北疆内各县域的发展差异是目前新疆区域差异扩大的首要原因,同时南疆内部和三大地区间差异对总体贡献率有上升的势头,北疆内部差异有下降态势,区域分离系数也以2006年为拐点呈“U”型结构。最后提出不断提高北疆地区沿边高寒地带县域的发展是新疆在今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不断促进南疆增长轴带发育以辐射周边是新疆利用后发优势发展本区经济的重要发力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碳金融四个层面,构建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体系对我国30个省(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按照发展程度大体分为三个区域。随后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由于经济发展观念及增长方式、国家政策扶持等固有因素的差异,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10年以来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总差异呈现两阶段的缩小趋势;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能耗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绿色金融发展差异的减小。  相似文献   

10.
陈华 《会计师》2021,(9):125-126
区际横向碳补偿是一种以碳减排为纽带,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治理模式.文章在明晰区际碳补偿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京津冀区际碳补偿现有的政策制度和实践,并从建立区域性碳核算与碳盘查的标准、补偿模式、补偿资金来源等多维度提出了完善京津冀区际碳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帕累托式的信贷区域配置对协调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对信贷资本的区域配置效率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宏观经济严重依赖银行信贷,但信贷配置效率差强人意;信贷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为省际层面而非区域层面.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大区域之间的信贷配置效率并无实质性差异.省际层面上,信贷配置效率差异非常显著,西部大多数省份和东部的浙江、江苏对信贷依赖程度较大;东部的上海、广东因多元化的金融体系而降低了对信贷的依赖;中部和东北的信贷配置效率较低且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用途之间的生产与配置效率的对称即能实现资本的帕累托最优。基于此理,本文对中国FDI生产与配置效率的区域特征及其区域经济收敛含义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发现是:(1)我国FDI边际生产效率从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依次递减;FDI区域经济贡献则按中部、东部、东北和西部依次递增。(2)FDI促进了中部向东部经济的收敛,但继续拉大东北、西部与东部之间的经济差距。(3)四大区域作为整体,具有较高的FDI配置效率,但区域间并无显著差异。(4)FDI配置与生产效率呈非对称性特征:除中部之外,其它三大区域FDI配置效率均不显著且与生产效率不匹配。基于区域间FDI配置与生产的对称性目标,本文提出优化FDI区域配置、促进区域经济收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区域竞争力区位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国际上一些关于区域竞争力的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区域竞争力的区位差异分析,指出东、西部地区区域竞争力的差异,并解释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西部区域竞争力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78-2017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以及自治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构建多个衡量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并使用多种回归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是否呈现缩小态势,即金融发展是否具有显著的收敛特征。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金融发展增长率与金融发展水平初始值之间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即省际之间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呈现明显的递减态势;从东部和非东部地区层面来看,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绝对收敛特征和一定程度的条件收敛特征。本文建议,一是逐步调整国家的金融发展战略,给予各地区平等的金融发展条件,加快金融发展的收敛进度,实现金融均衡发展;二是根据各地区发展需要,选择适宜的金融业态进行有差异、有特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供需视角,依据2002~2011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整体及东、中、西区域面板模型,分析了物业税对不同区域房价的影响。结果表明,物业税对房价具有抑制作用,且对各区域影响存在一定差异,鉴此,物业税应实行国际差异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区域金融发展非均衡性趋势愈发明显,当前应加强宏观层面顶层设计的实际作用,促进各省级单位的金融合作,完善各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合作制度,从而推动我国金融系统在政策制度方面逐步完善.在各省区经济差异逐年扩大的实际情况下,应该积极促进各区域金融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拓宽交易双方的范围,增加交易角色,以此来改善我国整体的金融生态环境.各省区还应尽快建立起各自的资本市场,以改善区域内金融市场结构为突破点,优化地区资本积累不均的现状.同时应大力发展移动金融,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各区域金融内部的信息化资本有效流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引入创新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等区域异质性指标对传统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11-2018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政府引导基金对非引导类投资基金的引导效果.结果显示,整体上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引导效果显著,二者之间并未表现出挤出效应,且这种强引导效果在中、东、西部地区间无明显差别,其主要解释原因归结于政府引导基金管理自上而下的政策惯性、引导基金的零散化分布结构特点以及体制改革引发的政府职能边界的调整.其他区域异质性指标引导效应显现出区域分化,东部地区受金融市场化指标影响显著,而西部地区的特征变量向科技创新水平倾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7-2012年的数据,分东部、中部和西部等样本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GDP、FDI和汇改政策虚拟变量等对进出口影响的地区差异和动态效应,采用GMM分析方法,实证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进出口贸易有一定的影响,FDI和GDP对进出口有促进作用和替代作用,且存在着区域差异,因此建议在逐步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同时兼顾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曹廷求  张翠燕 《金融研究》2021,488(2):75-93
各地区能否吸引资金集聚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采用直接法依据资金来源渠道计算我国各地区1985-2017年吸引的资金流量数据,并从逐利性以及产权保护两个视角考察地区资金流动动机。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资金与资本回报率之间呈“U形”关系。当资本回报率较低时,资金不具有逐利性,但一旦超过临界值资金则会凸显逐利性。受资金来源结构影响,东部地区资金的逐利性更强,而非东部地区的资金流动不具有逐利性。从资金与产权保护的关系看,总体上,完善的法治化契约制度比代表市场化营商环境的产权制度更能吸引资金集聚,但东部地区产权保护制度是吸引资金集聚的关键因素,非东部地区则是契约制度。各地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过程中应各有侧重,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推动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微观层面各个创新主体之间进行协同,而且也需要我国在宏观层面搞好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省(市、区)之间的协调。按照共生理论的观点,东中西部地区各个省(市、区)可以被看作是不同的创新共生单元,在促进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基于地理邻近的原则构建跨省(市、区)的科技协同创新大区域,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切实建立并强化各省(市、区)微观层面创新主体之间的联动机制,并在宏观层面结合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打造,确定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展战略规划,以构建起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与经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