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其冲击力无论是在实体经济还是金融市场都已经得到充分显现.在一片悲观的氛围中,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次贷危机日益恶化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到防守和抵御风险方面,金融创新等方面的进展也在事实上明显放慢.实际上,如果从一个更长的历史视角看,这一轮次贷危机所可能带来的全球经济金融版图、金融游戏规则以及不同经济体的重新洗牌,对于一个正处于崛起阶段的中国经济来说,在更大程度上来说还显现出不少新的机会.尽管因为中国经济深深介入到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当前的次贷危机对于中国的冲击不容低估,但是中国毕竟在总体经济体系特别是金融体系方面介入全球市场的程度毕竟有限,深刻把握次贷危机演进的逻辑,客观把握中国经济在危机中面临的挑战与机会,避免陷入过度的冒进或者过度的悲观,都是十分关键的.  相似文献   

2.
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逐渐深化,它对全球的经济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中国很难独善其身.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原因的分析,从中得出对我国在金融机构审慎经营,风险管理,合理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昱 《时代金融》2008,(4):11-13
从2007年2月美国次贷业务风险浮出水面开始,受到影响的机构和国家也越来越多,次贷危机的全球多米诺骨牌被推倒,次贷危机开始成为金融专业人士乃至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美国经济的各方面无可避免地受到了此次次贷危机的影响,而美国作为全球经济主体之一,其经济的放缓也将影响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4.
杨渊  闫霄羽  陈曦 《金卡工程》2009,13(5):196-197
2007年末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过去一年,但是世界经济仍然在这场金融风暴的漩涡中挣扎.西方国家从科技革命开始已经经历了上百次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但是最近30年金融危机的爆发频率和危机程度似乎越演越烈,这一场场危机的背后总是伴随着金融创新的身影.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让整个世界把目光都聚集在了以前百般赞美的金融创新上,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被描述成一对孪生兄弟,金融创新是导致这次绵延全球的瘟疫的源头吗?本文通过对次贷危机的深层次的剖析,对次货一系列链条中的金融创新进行了叙述,揭示了金融创新的本质和创新与这次金融危机的辩证关系,并沿着次贷爆发的逻辑链条揭示了问题的根源,最后对创新和危机做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5.
起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化成了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而且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就美国次贷危机可能产生的严重影响来看,格林斯潘所做出的“百年一遇”的判断并不过分。毫无疑问,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化成金融危机并迅速向全球蔓延,可能给全球实体经济带来较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试图探讨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特别是国际金融动荡对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部分声名显赫的金融大鳄损失惨重。由于特殊的金融体制和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这次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较小,但是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对金融机构的启示和警戒我们不能够忽视。文章通过相关具体数据分析了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并从海外投资、信贷业务、金融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了次贷危机对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启示,最后从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完善信贷结构、合理进行金融创新、完善金融监管和加强自身风险评估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与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7.
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部分声名显赫的金融大鳄损失惨重。由于特殊的金融体制和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这次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较小,但是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对金融机构的启示和警戒我们不能够忽视。文章通过相关具体数据分析了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并从海外投资、信贷业务、金融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了次贷危机对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启示,最后从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完善信贷结构、合理进行金融创新、完善金融监管和加强自身风险评估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与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8.
顾京 《新金融》2009,(9):40-44
随着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发展,次贷危机从美国逐渐蔓延至世界其他国家,并从金融领域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本文认为现行的以美元本位制为本质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大了次贷危机的传播范围.本文分析美元本位制的特点,以及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以来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两种循环模式,并且在对第二种循环模式扩展的基础上,揭示次贷危机在美元本位制下如何通过美元这个媒介将危机传导与转嫁给世界其他国家,造成整个世界经济陷入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9.
起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化成了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而且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就美国次贷危机可能产生的严重影响来看,格林斯潘所做出的"百年一遇"的判断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10.
量化管理:商业银行依然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根本上来说,次贷危机可以说是量化管理的危机,作为全球金融创新最活跃的国家,美国经济金融领域信息量化的程度最高,次贷整个融资链条非常长,并由此造成了严重的信息损失和扭曲。本文先从介绍信息不对称入手,对量化管理的趋势与危机进行探讨,继而对后危机时代的量化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指出量化管理依然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苏燕文 《财会学习》2007,(10):16-18
房市泡沫引发次贷危机 美国次级房贷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目前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性的事件,从次贷危机在8月份爆发引发全国金融公司股价下跌,到巨额市值在数天内损失蒸发,进而引发全球的金融动荡,美国对世界金融的影响从次贷危机中显露无遗.  相似文献   

12.
2017年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10周年,这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虽未完全消除,但金融领域的伦理规范却已悄然嬗变。在后危机时代,美国及国际上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传递出对经济发展的重新认识,这些改革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金融活动中人们的伦理规范。本文借此从金融伦理的视角剖析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揭示在次贷危机以来颁布的部分重大金融政策影响下美国金融伦理的转变,并基于次贷危机的教训阐明伦理道德在金融市场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美国实地考察,发现强化虚拟经济、弱化实体经济的经济结构是次贷危机发生的本源,过度透支未来的消费观念是次贷危机的内在原因,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助推次贷危机全球化,美国金融体系存在系统性缺陷、系统性风险放大。为此,金融创新是未来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动力源泉,而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和立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次贷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应在今后的经济金融运行中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重构国内金融监管体系;完善法律制度,增强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加强国际金融改革,增加中国的话语权.并进一步提出金融海啸之下所隐藏的历史机遇--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由此引领改革潮流并逐步在未来全球经济金融竞争中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已经遍及全球,08年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已经影响到了全球的各个国家,我国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金融冲击,为何会出现次级债危机,次级债危机和次贷危机又有何关联,本文将以经济中的房产经济为例,来剖析次贷危机以及次级债危机的形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刘岩 《中国外资》2008,(12):63-64
金融自由化一直为西方国家所推崇,在发展中国家也很有市场。但金融自由化在推动经济、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具极强的杀伤力。面对次贷危机引发的又一轮金融经济危机,有必要对其重新审视,以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7.
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针对金融创新和美国次贷危机两者之间的联系,我们应该再次反思,积极进行金融创新作用的反思,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内,合理给出关于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则及策略:对于金融创新,需要在合理恰当的范围中实施.本文笔者把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作为背景,阐明了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创新应选择的正确路径.这将有助于减小金融风险,实现推动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政 《海南金融》2009,(4):47-49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在高度证券化和高度衍生产品化的金融体系中,由金融创新所引发、因货币政策和政府监管失误所造成的系统性金融危机。本文通过美国次贷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问题,提出了加强对金融创新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推出《次贷风波启示录》一年后,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次贷危机研究课题组再次撰写了《次贷危机正在改变世界:经济思潮、经济政策、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格局》一书。由“风波”到“危机”,从书名的变化中,不难看出作者对于本次金融海啸不同发展阶段的定义和理解;细读之后,更为书中详实的数据材料、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深入浅出的表述所折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模块化作为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同样适用于金融领域并正在日益发挥重要作用.2007年-2008年美国金融系统爆发次贷危机,并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金融海啸.用模块化的方法论能够重新解析次贷危机的产生并为未来金融产业创新和规避金融风险提出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