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韩经贸关系的日趋紧密,中韩两国已成为各自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因此有必要对中韩两国贸易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本文通过对中韩贸易关系中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的研究,认为中韩贸易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合作潜力,但两国贸易的竞争程度尤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上的竞争会变得尤为激烈。  相似文献   

2.
中韩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今全球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中韩贸易发展迅速,两国已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GHM指数对中韩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韩双边工业制成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为辅;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成品以产业间贸易和低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两国的制成品贸易互补性强,中国相对处于产业分工的低端。为提升中国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力,应采取加强技术自主研发、完善双边贸易合作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日、中韩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贸易互补性和贸易竞争优势等重要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当前中、日、韩三国在机电产品贸易的国际分工上仍明显带有“雁行模式”的痕迹,三国在机电产品贸易中表现出来的产业互补性仍然较强的特征。一方面,中国与日、韩两国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贸易中存在竞争关系,但另一方面,三国在机电产品贸易中却突显出竞争趋势逐渐增强的总体态势。据此,本文提出一些针对性政策建议,旨在促进中日、中韩机电产品贸易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韩企对我国直接投资额逐年递增,对中韩两国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首先研究了韩国直接投资对中韩贸易的影响,然后通过线性回归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韩国直接投资对中韩贸易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政府应予以正确引导使用。  相似文献   

5.
曲姝雯 《云南金融》2011,(4Z):62-62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韩企对我国直接投资额逐年递增,对中韩两国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首先研究了韩国直接投资对中韩贸易的影响,然后通过线性回归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韩国直接投资对中韩贸易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政府应予以正确引导使用。  相似文献   

6.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双方贸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本文结合马克思的国际贸易思想,对中韩两国贸易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韩两国经济关系由互补性向竞争性的转化,本文探讨了中韩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过程和在世界市场中两国的产品结构及竞争关系,对中韩两国经济关系进行评价和前景展望,分析了与中韩经济关系密切相关的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未来战略取向.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分析韩国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本土化问题,尝试探索今后韩资企业在中国的进军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运用了格鲁贝尔-劳埃德(G-L)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Thom&Mc Dowell垂直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采用了UNCOMTRADE数据中中韩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和韩国农产品贸易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在产业内贸易内部,又主要是技术差异主导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因此,本文探索了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中挪两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计算两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结果表明:中挪两国贸易结构朝有利于发挥双方比较优势的方向转变;两国具有贸易竞争力的产品差异较大,产业间贸易互补性较强,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但上升趋势明显。总体而言,中挪两国贸易互补大于竞争,两国通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合作,贸易潜力巨大。中挪建立自由贸易区,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挪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形式以及加强中挪在高技术领域合作,加快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0.
中韩产业内贸易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韩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将产业内贸易细分为水平型和垂直型两种形式.得出了中韩贸易的主要形式为产业内贸易,且在产业内贸易内部,垂直型贸易比例较大,水平型贸易份额逐步上升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与他国央行签署本币互换协议是中国货币合作外交最先开展的内容,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民币货币互换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研究货币互换对中韩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现阶段,货币互换对两国贸易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2.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升级,对两国经贸领域的影响不断释放。本文在中 观产业层面,基于HS国际产品分类标准,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动态显性比 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对中美两国主要涉外产业贸易依存度进行测算,对两国外贸竞争关系、互 补关系及我国涉外产业结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美双方三批惩罚性关税清单 的实施对两国主要外贸产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对风险从贸易领域向我国宏观经济金融领域传导 的机制进行研究。基于上述影响及风险分析,参考贸易战背景下美国扶持涉税产业发展的配套 举措,对我国短期内有效化解贸易战冲击、长期内稳步推进涉外产业转型升级研提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韩、中澳两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和两国经济关系的日渐深化,中韩、中澳将率先成为突破传统地区政治秩序的结构性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自此,在2014年11月短短一个月内,中国分别与韩国、澳大利亚两个发达国家相继完成自贸区实质性谈判,成为中国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的首批代表。可以说,中韩、中澳自贸区建设突破了中国传统的自贸区建设思路,对参与方、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中国新型自贸区目前世界盛行的自贸区版本已经不仅仅涉及简单的贸易投资  相似文献   

14.
中韩自贸协定将促进两国贸易增长,但是由于日韩两国产品结构相似,对韩贸易增加可能"挤出"部分对日贸易额.本文从日韩两国的贸易产品结构、中韩自贸协定减税安排等方面分析了"挤出效应"的原因,建议通过积极参与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等方式化解"挤出效应"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中韩建交25年以来,由于地理的临近优势,近年来全球贸易的大趋势,中韩国际物流出现多点开花式的蓬勃发展,两国贸易日益增多,中国已经成为韩国出口的重要大国。但近年来,韩国一系列政治、经济决策,使得两国关系一度紧张。因此本文首先分析韩国一系列事件对两国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对两个贸易的影响;最终能了解到对两国国际物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韩国的一系列事件的应对和决策提出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卞慧 《中国外资》2013,(16):26-27
近年来贸易交往和经济合作飞速发展,中韩两国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都积极开展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区的研究,并从政府层面积极推进双边FTA的建设。中韩FTA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如何实现已成为当前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韩国FTA战略和政策的发展历程,对中韩FTA的前景比较看好,但具体时间则取决于两国在具体内容上的妥协程度以及化解国内反对力量的能力和态度,建成后会极大地推进中韩两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星 《时代金融》2014,(30):11+13
本文就中印两国在02年至11年期间的贸易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印两国的传统行业,也是出口额比重较高的支柱产业。中印两国在纺织服装行业中既存在竞争的关系也有互补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中印两个在纺织业上的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禹明哲 《新金融》2003,(11):33-35
中韩两国民间贸易开始于1982年,随着中韩建交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两国间的民间贸易日益活跃,这不仅加深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带动了两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在不断发展壮大的民间贸易背后,我们却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民间贸易的健康发展.这就是巨额民间贸易资金结算尚未纳入银行体系,而是通过地下钱庄或大额现钞通关这一非正常渠道实现.这不仅助长了外汇黑市交易,扰乱了金融秩序,还冲击银行的结算业务.如何有效打击并取缔日益猖獗和规模越做越大的地下钱庄,斩断其境内外链条,把民间贸易结算纳入银行体系,是当前金融监管部门及各家商业银行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2006~2016年间中韩两国经济发展迅速,其服务贸易额总量不断增加,然而在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与韩国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本文通过运用TC指数分析我国和韩国的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得出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远不如韩国这一结论,同时从我国的政府、企业、国际形势三方面探讨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薄弱的原因和提高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1992年,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双边的贸易一直蓬勃发展,双方在国际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双方经济发展速度和实力的差异,导致各自出口的商品质量、档次和结构的差异,再加上政策方面的因素,如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产生的结果就是出现了中韩贸易逆差.为了中韩两国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双方应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为实现双方贸易双赢而努力.本文从中韩贸易特点,产生逆差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方面层层深入探计.为解决双边贸易问题提出了几点简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