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农业巨灾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制度迫在眉睫.农业巨灾保险基金是分散农业巨灾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农业巨灾保险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分析其他国家巨灾保险基金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农业巨灾保险基金的设想,并就农业巨灾保险基金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核心机构建设、资金来源和...  相似文献   

2.
构建我国巨灾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默涵 《中国外资》2008,(11):190-191
巨灾风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08年汶川地震已经再一次说明我国商业保险亟需进一步发展,建立中国的巨灾保障体系已经刻不容缓,我国的巨灾风险管理需要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的积极合作。借鉴发达国家建立的巨灾保障机制,对我国巨灾保障体系的建立及相关政策提出建议,即建立巨灾风险保障基金;建立风险评估与风险分散体系;建立多层分担机制;设立巨灾委员会;重视利用再保险机制;发展巨灾风险债券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巨灾灾害发生频繁,农民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但是由于农业巨灾风险存在着特殊性,国家财政和保险业都无力单独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一个农业巨灾风险保障基金,由加入该组织的保险公司负责日常的经营,并由国家为农民缴纳部分基金费.对每一笔进入基金的业务都进行分层再保险,必要时向国外的再保险公司分保,并由国家充当最后承保人,使农民的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如今我国巨灾保险体系构建已经刻不容缓.仅依靠国家财政和商业保险的传统做法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巨灾风险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巨灾保险体系也重在政府行为.本文从政府出发,探讨了在巨灾保险中政府应如何把握其角色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设计和建立并逐步完善我国的巨灾风险应对机制,是摆在政府和保险界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现行的救灾体制有其不足,要建立有政府参与的巨灾保险和再保险制度,组建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要推动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巨灾风险保障机制运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和完善巨灾风险保障机制,有效提升国家和整个社会抵御巨灾的能力,是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巨灾风险损失,现行环境巨灾风险损失补偿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环境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建立我国环境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的路径: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多层次环境巨灾风险应对机制;建立环境巨灾风险再保险机制;建立环境巨灾风险基金;建立环境巨灾风险证券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张涵博 《上海保险》2013,(5):27-30,39
巨灾保险是巨灾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巨灾保险,可以将自然灾害的损失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散和转移,促进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对于一国的经济社会繁荣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面临着除了火山爆发之外所有的巨灾风险,巨灾保险对我国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立我国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我国的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尚未建立,保险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巨灾损失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推动农业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增强我国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的发展、以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对我国建立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的制度模式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农业巨灾风险威胁,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及农业巨灾风险问题。如何发挥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的作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模式,是摆在我国政府、保险实业界和学术界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农业巨灾造成损失的现状及政府参与农业巨灾保险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现状;再次选取与中国农业生产等条件相似的日本、菲律宾、印度等国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阐述了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逐年攀升.对于巨灾损失我国政府已习惯于采取财政的手段来应对一个个非预期的巨额窟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鉴于世界其他国家应对巨灾采取的再保险措施,我国政府可根据我国政治体制和法律完善程度来建立再保险市场,利用市场来分散巨灾风险,而非利用财政与自然...  相似文献   

12.
巨灾近年来已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美国、新西兰及日本三国的巨灾保险制度能为我国在处理巨灾风险问题上得到一些启迪。面临破坏程度日益剧增的巨灾风险,必须要建立巨灾损失的分担机制,以通过保险这种分散风险方式来解决巨灾风险。因此,我国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及时准确反映各地区人口财产状况的居民数据信息系统;以国家的名义建立基本巨灾保险基金;用商业化的方式开展商业巨灾保险;完善资本市场,发行巨灾债券等来解决巨灾损失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汶川地震,损失巨大,而我国的保险行业并未承担起足够的帮助国家和人民分先灾害损失的责任,这主要是由我国巨灾风险损失的保险补偿机制还不完善,因此建立我国的巨灾保险机制已经刻不容缓。首先介绍巨灾损失的多维补偿机制,然后归纳总结发达国家巨灾风险损失的保险补偿机制,最后构建我国巨灾风险损失的保险补偿机制,完善我国保险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损失大的国家。对巨灾保险需求很大,但是由于巨灾的特性,给保险公司带来的风险极大,因此对巨灾再保险有很大需求。通过建立资产、负债和利率模型,根据我国洪水、暴雨损失程度和频率拟合关系式,采用蒙特卡罗模拟分别计算有无违约风险和发行巨灾债券的巨灾再保险费率。通过计算结果看出,发行巨灾债券能够降低违约风险,提高巨灾再保险费率,增加巨灾再保险合同的价值。同时,还考虑了资产负债比、免赔额、债券价值与负债占比对巨灾再保险费率的影响并得到合理结果。本文根据我国洪水、暴雨实际发生情况,从资产负债管理视角研究巨灾再保险定价问题,对于开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巨灾再保险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地貌复杂且自然灾害频发的人口大国,建立较为完善的巨灾风险防范补偿体系无疑很重要,然而至今我国尚未有立法对巨灾险进行有效的引导。本文在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巨灾风险防范的三种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自身国情因素如巨灾险市场的风险偏好、商业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政府风险转移能力等因素进行了论证,认为我国巨灾风险防范模式应采取以政府为主导兼商业保险公司为辅的营运模式,并就如何建立起系统有效的巨灾风险防范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我国巨灾风险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仅依靠政府财政救济来转移巨灾风险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商业保险介入巨灾保险的思路,并阐述了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巨灾保险的优势.以期为我国更好的应对巨灾保险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要求我国在建立起完善的巨灾保险制度的同时应当将巨灾风险分散化。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在巨灾风险证券化上已有很多成功案例,本文通过对日本巨灾债券的研究来获取国外巨灾风险证券化的经验,用以分析我国巨灾风险的分散化。  相似文献   

18.
《会计师》2015,(22)
在我国,巨灾保险几乎是一项空白,一旦发生巨灾事故,相对于日本、英国和美国等巨灾保险市场发达的国家,我国的保险公司认赔额度很低,巨灾的救助主要还是以政府补偿和人民捐款为主。因此,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对巨灾保险建设的新要求,从巨灾保险可保性出发,探究商业保险公司厘定巨灾保险费率的新方法,并举例说明方法的可行性。本文认为,巨灾风险的管理仅靠商业保险公司,或者仅靠政府的财政支持都是行不通的,需要二者协同运作,由财政对经营巨灾风险的保险公司进行财务的补贴,使得保险公司有意愿和能力去完成巨灾风险的管理,实现保险社会保障功能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三、设立巨灾风险基金,增强农险公司抵御巨灾风险的能力由于农业风险具有高度关联性,致使农业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易分散,很容易形成农业巨灾损失,吞噬农业保险公司的所有准备金和资本金,严重地冲击农业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制约其可持续发展。但化解农业巨灾风险,不是农业保险公司自身能够解决的,需要建立政府主导下的中央级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由中央、地方提供财政支持,积累巨灾风险金,对遭遇巨灾损失的农业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增强抵抗巨灾风险的能力。巨灾风险基金的筹集应以国家为主,地方为辅。筹集渠道应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款…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气候变化,各种巨灾日益频发.巨灾的发生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其带来的损失更是各国政府面临的棘手问题.为弥补巨灾损失,确保灾后重建,一些发达国家意识到建立巨灾风险融资体系的重要性,并在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融资模式.我国是一个巨灾大国,但由于法律法规滞后,融资手段单一,尚未形成合理的巨灾管理体系.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美日法三国巨灾融资体系的对比来为我国巨灾风险融资体系构建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