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业内,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称太平人寿)既可以称为元老,也可以算是新星,早在80年前,它就是具有民族品牌的保险业翘楚,而在复业后的8年,它又带着新鲜的活力重新跃居到了保险业的前沿.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人们心中不变的是对太平人寿"盛世中国,四海太平"的信赖.正是这份信赖,才成就了太平人寿品牌的影响力.对此,太平人寿北分总经理郑庆红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2.
《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是中国保险业第一次以全球保险业为参照系制定的五年规划。其核心是建设现代保险服务业,实现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这种转变不仅顺应了保险市场格局变化潮流,符合一般事物发展规律,而且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志向和发展前景。“转变”的实质是由传统保险业转向现代保险业,由国内保险市场转向国际保险市场。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保监会逐步放宽保险业海外投资政策的背景下,中国信保、中国人寿、中国太平和安邦保险等保险机构通过为中资企业出口业务提供风险保障等方式推动自身的国际化进程。但是,目前中国保险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过于注重投资海外地产投资,而且存在保险保障缺失、人才国际化发展滞后、投资渠道局限、海外持续投资能力匮乏等问题。此外,中资险企的国际化发展受到主观和客观双方面的制约。对此,保险业应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中资险企应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契机,拓展国际保险业务而且应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支撑,加速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由前进策略、零点调查与东方企业家联合编制发布的“2005年金融服务指标性品牌”评选揭晓。本次评选基于《零点银行服务指数——中国公众银行服务传播指数2005年度报告》和《零点保险服务指数——中国公众保险服务传播指数2005年度报告》中银行业和保险业各大品牌的综合服务表现,从中选出了2005年度金融服务指标性品牌  相似文献   

5.
太平人寿     
<正>太平人寿历史悠久,1929年始创于上海,1956年移师海外专营寿险业务,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市场份额最多的民族保险企业之一,也是现今中国保险市场上经营时间最长和品牌历史最悠久的中资寿险  相似文献   

6.
太平人寿历史悠久,1929年始创于上海,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市场份额最多的民族保险企业之一.2009年正值"太平"品牌创立80周年,借此机会太平人寿北京分公司启动了主题为"同献爱心共铸希望"的爱心图书捐赠活动,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2010年必然是中国保险业不平静的一年,也必然是中国保险业重新布局的一年。从新华、太平、生命高管的大变动,到徐正广重回上海友邦,令大家的目光不得不聚集到这个高速发展而又充满变革的行业。春寒料峭,一个阳光明媚的午  相似文献   

8.
刘华 《银行家》2004,(3):34-3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界的三驾马车之一—“保险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为人所瞩目,尤其是在过去的一年中,三家国有保险公司 完成股份制改造,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在海外成功上市并受到投资者的疯狂追捧,更是把全球的目光聚焦到中国的保险业上。在银行改革掀起轩然大波、证券市场萎靡不振之时,保险业的“异军突起”一方面说明保险在国民经济中尤其是在金  相似文献   

9.
《金融会计》2011,(1):1-1
2010年12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保监会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主办、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保险业CFO论坛暨2010年第4季度保险财会季度例会”在深圳召开。论坛的主题是“跨越与成长”,主要研讨在国内外经济和保险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提升保险财会工作,促进保险业科学发展。来自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约180位财务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在保险业内,单从成立时间上来说,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太平人寿)算是个“新兵”,2001年才正式复业。但如果要追溯太平人寿的源头,它始创于1929,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品牌。从一个民族品牌,只用7年时间,太平人寿就成为了保险业内最重要的一员之一。是什么让太平人寿创造了这样一个传奇?带着疑问,本刊记者专访了太平人寿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郑庆红。  相似文献   

11.
保险业是中国金融服务业中最先开放、而且开放力度最大的行业,也是国有金融机构海外上市的拓荒者。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保险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保监会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保险业的全年营业额约为2100亿元,而到2006年达到了5641亿元,5年时间,增长了2.69倍,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但是与整个经济总量和金融总量相比,目前保险业仍然总量很小,截至2006年末保险业总资产1.8万亿  相似文献   

12.
2003年8月间,在工银亚洲收购华比富通的消息传出前后,不知为何坊间一直流传着工银亚洲要借此入股太平人寿的传言。如新浪财经纵横2003年8月26日在《工行曲线强攻保险业》一文中报道,“关于工银亚洲有意参股太平人寿的消息最早在5月中旬就已出现。”“此前盛传它计划接手富通集团预留的太平人寿25%的股份,却开始得  相似文献   

13.
数字·声音     
《上海保险》2023,(10):4-4
570亿近日,金融监管总局通报了十年来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共建“一带一路”服务情况。2020年7月,原银保监会指导11家中外资保险公司成立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通过发挥再保险独特的专业技术优势,加强产品创新和业务数据标准化,全面提升中资海外利益特殊风险保障水平。目前,“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成员已有中国再保险集团、人保财险等共23家中外保险、再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14.
三、银行保险所带来的新气象 银行保险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给保险业带来了新生力量.上篇中提到,近代著名保险公司大多是由银行出资创办的,比如中国保险公司是由中国银行创办的;太平洋保险公司是由交通银行创办的;太平保险公司先是金城银行独资创办.  相似文献   

15.
综慧 《中国保险》2006,(11):18-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全党全国人民都在为之努力。保险作为一个重要的行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保险业的本质要求。为充分发挥保险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2006年11月8日,由中国保监会政策研究室主办,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承办的“保险与和谐社会”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发改委、人事部、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人民日报、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保险学会等知名专家学者近8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之间的比拼,无不反映出企业品牌之间的竞争。正如黄兆华在《柳工出海》一书中所说的,华为、海尔、联想和中交集团已经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这些企业在海外市场打造自主品牌,是中国企业做强做大海外业务的必由之路。这些品牌“走出去”,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国家形象走出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相似文献   

17.
徐文 《中国保险》2002,(5):40-41
中国工商银行近日利用控股75%的工银亚洲投资1.8675亿港元收购太平保险24.9%股份,成功地介入到增长迅猛的中国保险业,与中国国际形成银保合作并强强联合,它们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加大对保险市场的控制份额。工银亚洲1.87亿购太平保险24.9%股份并计划入股太平人寿。  相似文献   

18.
张浩 《河北金融》2022,(1):65-69
保险业是对外开放战略中的重要布局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的对外开放经历了初步准备阶段(1979-2000年)、大规模开放阶段(2001-2018年)以及全面开放阶段(2019至今)。保险业对外开放对推动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刺激国内保险业发展、促进保险监管体系的成熟、助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显著成效。循序渐进稳步开放、完善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互利共赢、“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保险业对外开放过程中积累的有益经验。未来应进一步巩固保险业对外开放成效,以开放促发展,推进“保险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促进中国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的观点。本文首先探讨了“快”与“好”的定义及其关系,然后从我国保险业的现状出发,根据保险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先“好”后“快”,先恢复一个健康的保险业,然后推动其快速发展,即要又好又快地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促进中国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的观点。文章首先探讨了“快”与“好”的定义及其关系,然后从我国保险业的现状出发,根据保险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先“好”后“快”,先恢复一个健康的保险业,然后推动其快速发展,即要又好又快的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