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持续升值早已不是新闻,先是惊慌失措的出口企业,后有雨后竹笋般的银行产品,仿佛一夜间,企业、银行都在忙活着美元贬值这件事。但近期,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争论起美元是否峰回路转,将见底反弹,我想这不仅让出口企业看到一线曙光,也让进口企业倒吸一口凉气……  相似文献   

2.
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暴跌,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走强。至5月12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度上涨,报6.9015(中间价)。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大,不少企业显得措手不及。企业户头上的美元市值蒸发不少,部分已经签订的出口订单的损失,也只能由企业自己来承担。长远的损失还表现在升值带来的产品出口价格的提高,这将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企业具有进出口经营权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且以信用证作为出口结算的方式,即可凭信用证项下的出口单据向银行申请做出口押汇万美元中的240万美元结汇获得60万人民币,完成了抱枕订单的采购。  相似文献   

4.
方庆煌 《福建金融》2008,(10):42-43
2005年开始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给国内出口企业带来了影响。本文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并针对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出口企业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企业交易行为引发的思考 某大型出口制造业企业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其出口收入货币为美元,需要定期结汇成人民币以满足境内支付。2006年,经过营销,该企业开始在银行办理远期结汇业务,初次涉足衍生品交易,企业显得很谨慎,当年全年约40%的外汇收入采用远期的形式规避风险。[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屈国柱 《中国外汇》2009,(18):27-28
7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银监会六部门联合颁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指出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出口贸易,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试点企业通过境内结算银行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备案后,可以将出口人民币收入存放境外,境内结算银行可向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等多项服务。对于企业,这不仅为中国本土外贸企业.也为海外企业带来了贸易便利化、规避汇率风险、降低经营或夺等诸多好处.对于银行,《管理办法》将改变中资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目前只经营外币业务的局限,优化调整中资银行的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从而直接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瑞 《中国外汇》2013,(23):67-68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逐步走高。截至10月9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96天、贬值85天,较年初已累计升值超过2%,升值幅度超过去年全年。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企业的汇率避险需求持续上升。通过对泰安市20家企业汇率避险情况的调查发现,银行外汇避险产品相对单一、避险业务种类同质化严重、境内外联动类人民币业务拓展缓慢以及国资类企业内部考核约束等因素,对企业汇率避险形成明鼎制约。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加大,迫切需要借助银行来控制和化解汇率风险。天长支行抓住这一商机,适应广大客户的需求,及时推出了远期结售汇等外汇衍生产品。6月16日成功与本地一家大型在港上市企业——安徽天大石油管材股份有限公司达成1000万美元远期结汇协议.实现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呈持续升值态势。进入2008年后,人民币加速升值,2008年上半年,由1美元兑7.2996元人民币升至1美元兑6.8591元人民币,升值6.03%。为了解人民币持续升值背景下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人民银行天津分  相似文献   

10.
一是重视金融产品创新。7月21日以前,各行的外汇金融衍生产品主要以美元作为基准货币,8月2日央行允许开办不涉及利率互换人民币与外币间的掉期业务后,银行应尽快推出以人民币为基准货币的金融衍生产品。各行原有的外汇衍生产品一般要通过美元做一个汇率转换,增加企业成本。通过人民币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一方面满足企业锁定汇率风险的需求,另一方面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同时能充分反映市场上人民币供求关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1.
国内某企业向美国出口一批货物。双方于某年3月1日签立合同,合同约定以美元支付相应货款,货款总额为500万美元,结算日期为同年6月1日。合同签立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8.0490。当时,市场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看法不一,美元对人民币既有升值的可能,也有贬值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跨境人民币远期信川证境外融资是指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下,银行为境内客户开出受益人为境外关联企业的跨境人民币信用证,境外机构申请在海外银行办理出口融资,同时在海外银行办理NDF汇率锁定,信用证到期日由银行汇出该笔跨境人民币信用证资金偿付海外银行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手工收集的企业层面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数据,基于理论模型和回归分析,系统考察跨境人民币结算与出口企业创新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跨境人民币结算推广后,试点企业为增强议价权以便能用本币做出口结算,其创新动力会受到显著激发,专利产出数量大幅提升。且当出口企业对出口收入的依赖度越高、出口至非主导货币经济体的比重越大、货币错配越严重时,上述效应表现越明显。渠道分析表明,使用本币结算能够有效克服出口收入的随机性特征,期望损失及波动均有所降低,与理论模型分析一致。本文还发现,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能够提升生产率,但由于个体垄断势力有限,需要对技术升级所削减的边际成本进行“让利”,致使成本加成率未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利用企业层面的人民币结算冲击,为跨境人民币结算相关议题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对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案例回放 近日,某企业在银行办理出口收汇业务时,要求银行将一笔金额为107万美元的汇入款项分为贸易项下收入99.2万美元及非贸易项下收入7.8万美元做两笔申报。银行向外汇局咨询后,拒绝了企业的要求。为掌握企业将一笔收汇分开申报的动机,黄石市中心支局及时与企业取得联系,了解到该企业在出口贸易中,除正常货款外,还有若干非贸易项下的速遣费收入。由于境外付款方将货款、速遣费一次性汇入,造成申报金额大于报关金额,且超过正常的差额核销范围,给企业核销带来麻烦。企业在经历几次出现差额不能顺利核销的问题后,发现核销难的原因是非贸易收入申报在贸易项下所引起的,于是向银行提出要“分开申报”。  相似文献   

15.
一企业利润率下降的原因 (一)企业汇兑损失增加,致使盈利减少。人民币的升值不仅提高了出口产品的价格,失去价格竞争优势,而且还使出口企业的换汇成本增加,从而挤占了企业的利润空间。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总体呈升值状态,升幅为6.88%.上半年升幅为6.5%,下半年升幅为0.38%。虽然下半年升值幅度较小,但汇率的波动仍给出口企业汇兑带来了损失。2007年全年该企业汇兑损失高达上百万元人民币;2008年全年汇兑损失达七十多万元人民币,进而减少了企业利润。  相似文献   

16.
鹤峰县是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出口创汇大县,2005年出口创汇总额1230万美元,占全州的50.1%。其中,农产品出口856万美元,占全县出口创汇总额的69.6%。面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出台,多数出口企业感到无所措手足,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防范外汇风险,但企业负责人普遍感到在防范外汇风险的问题上力不从心,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17.
刘勇 《上海保险》2001,(4):14-14,8
出口企业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把收汇风险转嫁给出口信用保险机构,这无疑提高了出口企业在银行中的信用等级,有利于出口商从银行获得贷款,从而为出口企业扩大出口,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特别在加入WT粕,国际贸易和金融取得突破性进展,出口信用保险为出口企业“保驾护航”的独特功效显得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人民币市场上,由于部分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好转迹象,加强了人民币将保持稳定的预期。从银行人民币远期报价图中可以看出,虽然4个月美元兑人民币将有较明显贬值迹象,但就整体而言,市场对人民币的汇率浮动预期开始明显收窄。对于中国企业来讲,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无疑将是一个好消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汇管理》2009,(6):52-52
在人民币市场上,由于部分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好转迹象,加强了人民币将保持稳定的预期。从银行人民币远期报价图中可以看出,虽然4个月美元兑人民币将有较明显贬值迹象,但就整体而言,市场对人民币的汇率浮动预期开始明显收窄。对于中国企业来讲,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无疑将是一个好消息。  相似文献   

20.
福费廷之福:融资又避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外汇》2006,(7):55-55
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贸易融资是目前企业采用最多的避险方式。在被调查的样本企业中,约有31%的企业使用该类方式。主要原因是:贸易融资可以较好地解决外贸企业资金周转问题。随着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收汇期延长,企业急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问题。通过出口押汇、福费廷、出口保理等贸易融资方式,出口企业可事先从银行获得资金,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同时,企业也可以提前锁定收汇金额,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