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代金融》2016,(3)
我国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此外,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及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也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因此,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选取2005~2014年的数据,对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对外贸易差额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民币持续升值不会使我国对外贸易差额下降。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出口导向和引资优惠政策,特定的贸易方式,中美两国GDP增长率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程度很小甚至存在悖论。最后,就人民币升值与我国贸易顺差调节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传统贸易顺差和汇率理论,分别建立贸易顺差名义汇率模型和贸易顺差实际汇率模型,并将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引入模型。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Johansen协整检验分别得出,贸易顺差主要是由外国经济增长造成的,人民币汇率对贸易顺差的弹性系数较小,影响较弱。最后提出斩断人民币升值预期、扩大内需和谨慎对待人民币升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传统贸易顺差和汇率理论,分别建立贸易顺差名义汇率模型和贸易顺差实际汇率模型,并将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引入模型。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Johansen协整检验分别得出,贸易顺差主要是由外国经济增长造成的,人民币汇率对贸易顺差的弹性系数较小,影响较弱。最后提出斩断人民币升值预期、扩大内需和谨慎对待人民币升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11月底,受国际金融形势动荡影响,人民币汇率呈现大幅波动态势。从11月30日到12月15日,尽管人民银行通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干预,试图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但在上海外汇交易中心的即期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依然连续12个交易日盘中触及跌停。其中,2011年12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价为6.3738,按照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3421元,再考虑到官方设定的0.5%的上下波动幅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渐高涨,我国政府审时度势,提出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尽管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论已尘埃落定,但我国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和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却是不争的事实,人民币升值压力犹存。文章首先从内部因素剖析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合理性,继而阐释人民币长远升值的必然性和短期保持稳定的必要性,并从微观层面提出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总原则和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两年多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在不断升值,升值压力和升值预期进一步升级,使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面严峻挑战。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关键是稳定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为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应明确人民币年升值的上限,打消国际游资的投机动机;加强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资金流入监管;实施“藏汇于民”,鼓励企业“走出去”政策。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完善我国的外汇运行机制和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阐述了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并在国内外学者机构的观点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弊和保持稳定带来的影响,从而建议中国政府应当施行小幅度缓慢升值的政策。同时指出,应当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贸易顺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并在国内外学者机构的观点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弊和保持稳定带来的影响,从而建议中国政府应当施行小幅度缓慢升值的政策.同时指出,应当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贸易顺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人民币汇率与中国-东盟经济体贸易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与中国-东盟经济体贸易存在协整关系,在出口方面,实际汇率升值对出口的正向作用比名义汇率的要大;在进口中,实际汇率对进口的影响比名义汇率的要小。中国-东盟经济体出口贸易对人民币汇率的响应存在"奇异J曲线"效应。政策建议是:全面考虑人民币汇率篮子中各种货币的权重问题,提高对东盟经济体地位的重视,同时要关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的物价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特点及现实走势分析:2005—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我国现行汇率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就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现实走势以及相关表象之下的政策原理问题,分别展开了剖析和讨论,认为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的最主要的特征突出地表现为两点:即部分行使货币政策职能和逐渐变得富有弹性。预计未来一两年内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汇率在保持适度弹性的同时.在走势上将开始在一定范围内回归稳定。 相似文献
13.
李石凯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23(3):38-47
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不适用于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中美双边贸易权重也不足以让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汇改后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的走势在人民币汇率体系中也不具有代表性。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尽快计算并公布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以弥补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市场预期及其影响因素与人民币汇率波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市场预期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研究了这两类因素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关系。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此理论框架进行实证,得出的结论是:市场预期是推动人民币汇率在2001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走强的重要因素。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市场干预活动、上一期人民币汇率、中美利差变动和2005年人民币新汇率制度改革等因素在不同方向上改变了市场预期,从而间接影响了人民币汇率走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的快速推进和不断完善,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跨境交易也应尽快提上日程。本文分析了人民币资本项目跨境交易的基本类型,探讨了我国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跨境交易的总体方案设计.剖析了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跨境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近中期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业务开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以汇率的资产组合决定论为基础,探讨了我国央行干预外汇市场对本币供给的影响机制.近年来,人民币产生升值预期,我国外币资产单边增长,央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投放本币的方式,既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又解决了货币供给.伴随着外币资产的过快增长,这种货币供给机制势必引发外汇占款激增,理论上央行能够对冲过剩的流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央行的对冲流动性工具不能无限使用.只要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我国货币供给受纠冲击的风险就不断累积.为了化解货币危机,必须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涮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我国现有的外汇管理制度和面临的特殊发展阶段及发展背景出发,指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将是我国现阶段和未来所面临的一种重要现象。人民币升值及其升值预期将带来我国外汇储备快速积累,在结售汇制度下发生货币倍增效应,给我国带来明显的财富效应;人民币对内贬值即通货膨胀扩大了我国GDP的规模和国际排名,也给我国带来了财富效应。本文指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带来的财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财富幻觉,并对这种情况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收支与实际有效汇率的动态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江西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收支与实际有效汇率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三者之间长期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余额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人民币实际贬值的J曲线效应明显.出口空间的大小不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实际有效汇率的稳定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的升值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恶化江西省的贸易收支,但会对FDI的流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