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宾凯 《当代金融研究》2020,2020(1):137-151
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的社会系统论和二阶观察理论所提供的社会建构论框架,有助于我们从技术、时间、知识、决策等维度厘清技术风险形成的复杂社会机制,促进我们对政治系统和法律系统中的技术风险管制活动进行反思性观察。政治系统通过政策性决策活动规划和控制技术风险的努力,本身也会导致决策风险,政治系统因此发展出令规制失灵而被社会遗忘的应对能力;法律系统内部发展出来的风险预防原则,其功能不在于增加社会的安全水平,而是作为一种程序性反应机制,吸收因科学技术后果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环境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货币演化逻辑以及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论证了央行数字货币产生的必要性;从价值维度、技术维度、运营维度、应用维度的视角,论证了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构建的充分性。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构建过程中可能面临三个主要选择:计不计息、匿不匿名、跨不跨境。这三个选择对金融系统的影响体现为:现金、银行存款与央行数字货币的"三角平衡"问题,金融普惠原则下金融监管与用户隐私保护的"二元平衡"问题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下的全球支付"一点对接"问题。  相似文献   

3.
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展示了一幅现代社会功能分化的理论图景,对于创新认识党内法规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功能高度分化致使社会子系统“运作自成一体”,“运作上的封闭”体现了系统的自主性,而系统的不自足性又刺激了“认知上的开放”,系统间由此出现了互相激扰和信息过渡的结构耦合。党内法规一方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规范,属于政治系统,另一方面通过党政联合发文等规范形式使其进入到法律系统之中,由此既激扰法律系统同时又接受来自法律系统的知识反馈,实现政治系统的“运作封闭”与“认知开放”,成为政治与法律的结构耦合机制(耦合结构),解决了执政行为的 “悖论”与“套套逻辑”。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政治与法律“去界分化”的危险和法律系统向“开放系统”回归的隐忧。基于此,应当从社会系统论的认识出发,通过“党内法治”调适政治系统的“运作自成一体”,发挥宪法的结构耦合功能抵御“去界分化”趋势,并以“系统/环境”的分析路径明确“国法 党规”关系,实现党规国法的互进共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贷款减值理论基础可以从资产内涵、会计目标、稳健主义和风险量化管理理论四个维度来分析。贷款减值不仅是一项会计实践,也事关金融监管与稳定。现行已发生损失减值模型同现代企业估值模型具有内在一致性,但减值确认存在滞后性。预期损失模型旨在前瞻性确认贷款预期损失,消除亲周期性影响。研究表明:预期损失模型对预期改变非常敏感,也无法彻底解决现行模型的亲周期问题;中国目前的信贷商业环境尚不支持预期损失模型的理论构建基础。预期损失模型仍未覆盖贷款利率风险的隐性损失,未来预期会被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贷款定价模型所取代。  相似文献   

5.
法律系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源于1994年政治理论部设置的经济法专业(财税法方向),。2003年6月,经济法教研室从政治理论部分离,成立经济法系,下设经济法教研室和法律基础教研室。2006年6月,学校系部调整,经济法系更名为法律系。师资队伍建设法律系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高素质教师,采  相似文献   

6.
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五年改革纲要》,裁判文书说理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实务部门探讨的一个热点,但时至今日,裁判文书制作质量改观有限;笔者以为,局面未曾根本改观的原因在于,理论的供给和实务上的需求存在着脱节,两者缺乏实证意义上的对接;本文以裁判三段论的解构作为研究的视角,从实证的维度对裁判文书说理的两个核心问题"裁判文书预期受众"、"裁判文书说理指向"进行论证,并试图构建裁判文书说理的一个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7.
薛小蕙 《当代金融研究》2021,2021(1):108-120
行政机关或党政机关联合制发规范性文件是行政实践中的现实图景。通过对教育领域的实证考察发现,法律和规范性文件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互动模式,并在当前改革背景下形成了法律文件共同治理的格局。新时期法律文件共治模式既具有法律位阶理论和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法理基础,也源于“文件治国”在社会政策变迁中的功能多元化需求,以及行政效能原则下的实践基础。法律文件共治模式在治理实践中的功能发挥,需要以厘清二者内容边界作为前提条件、以二者体系共存的相容性作为价值指引,以及以法律的立改废释与文件的清理备案作为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8.
马岚 《金卡工程》2010,14(9):111-111
政治和司法是宪法的基本命题,司法改革应当立足政治层面。在当代法律大转盘上,政治骰子是怎样活跃地跳转着的?本文前两个部分侧重从较为实证的角度:第一部分从西方法官任命和政治问题司法化两个角度看政治和司法的互动关系;第二部分从中国法院内部行政系统对司法的干预(内部视角)和党政机关对司法的干预(外部视角)解读中国政治司法。最后一个部分笔者试图借助达玛什卡的司法程序理论,从政治和司法的双重视角,探讨当下中国司法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不仅是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态变化过程,也是经济结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的变革过程。以往学者只是简单地对工业化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而没有深层次研究工业化理论之间的存在维度、演化路径和演化逻辑。实质上,对工业化理论的研究应持一种全面、系统、开放、多维的视角,且在统一的分析框架内进行。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遵循的演化逻辑与生产力跨越发展合二为一;西方工业化理论遵循的演化逻辑与经济、人口、资源、科技、环境紧密结合、不可分割。新型工业化是这两种工业化理论演化路径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朱建华  李荣强 《征信》2021,39(8):68-75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是一种将互联网金融与生态学相结合的动态平衡系统,其借助生物多样性理论,并整合互联网金融各参与主体,搭建具有分工与协作的特定生态系统.以生物多样性为研究视角,结合当下互联网金融的最新发展现状,分析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构建与优化,进而从顶层设计、互联网金融平台、借款人与贷款人和监管机构四个维度,提出解决互联网金融风险突出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不同语境下的私人秩序的概念、类型、维度等基本问题构成了整个微观制度研究的图景。在单张合约视角下,私人秩序实质是一种化解交易冲突的治理结构;在互联合约视角下,私人秩序实质是合约间的互联机制。私人秩序的理论类型从二元划分转变到了多元划分,但依然难以概括经验中的契约多样性,因此需要对其维度化处理。鉴于比较经济组织视角的私人秩序结构维度在分析层面、维度化依据、内部效度上存在严重问题,基于文本视角重新进行私人秩序的结构维度化分析,私人秩序由激励、协调、权威三个维度构成。这些关于私人秩序的概念界定与维度化处理都是未来微观制度测量与计量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法律东方主义》一书中,络德睦旨在揭示的只是对“中国有法与否”这一问题何以成为问题以及为何西方人对其答案如此在意的认识论根源与政治根源,并未触及作为法律东方主义之反题的东方法律主义问题,更谈不上所为此举是在为当下中国法的任何具体观念进行的辩护与背书。如何界定东方法律主义及其未来将呈现何种样态,本质上仍是一个译介政治问题,需要仰赖于中国知识与政治精英未来的耕耘与塑造。迈向东方法律主义,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需要尽可能摒弃褊狭的法律自我东方主义倾向,需要解决好如何认真对待本土资源的问题,需要处理好政治共同体软硬实力的均衡匹配。  相似文献   

13.
19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法律与社会运动"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为当代西方法律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但近年来也暴露出了一些固有的问题和缺陷。本文通过追溯美国法律与社会运动从"差距研究"到"文化转向"的发展史,以权力/不平等范式的兴起为主线,对这一法律社会学重要学术传统的基本理论立场、意识形态倾向与社会文化语境进行论述、批判和反思。文章的结语部分以此为鉴,对中国社科法学的未来走向提出几点评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岩 《当代金融研究》2021,2021(2):66-86
法律与大众媒体的关系问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但目前尚未形成有说服力的结论。若过分强调两者的分立可能导致新闻管制或媒体权力滥用,若过于强调两者的融合则可能影响司法公正。在系统论视野下,法律与大众媒体具有同质性,两者分别按照各自的纲要分配自身所特有的符码,各自建构具有不同意义的“事实”及其评价。法律与大众媒体作为独立运作的功能子系统,彼此之间既非分立也非融合,而是存在不可避免的激扰关系,且部分激扰关系被结构化并以“论题”的形式构成“结构耦合”关系。因此,法律只有立足于自身,坚守司法公正并不断实现司法统一,才有可能既保障新闻自由又能抵御大众媒体中各类论题与意见的冲击,才有可能稳定社会成员普遍的规范性行为预期。  相似文献   

15.
张先治  晏超 《会计研究》2015,(2):3-12,93
会计准则变革不仅对财务报告和资本市场产生预期影响,而且对企业契约、经营方式与投资行为、宏观经济与社会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制度变迁的影响理论、经济后果理论和外部性理论为基础,根据会计准则变革的目标和相关经验证据,界定了会计准则变革的预期效应与非预期效应,构建了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系统框架,包括未实现的预期效应、后续间接效应、超出效应和事前效应四个方面,分为微观非预期效应和宏观非预期效应两个层次,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本文构建的理论框架,对于界定会计学本质及范畴,拓展会计研究领域,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神户大学的"法经联合研究"(Econo-Legal Studies)项目的基本思路,指出其不同于以往"法与经济学"研究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从法官群体和案件受理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日本法律系统的封闭性,以及改变这种封闭性的困难。这具体表现为法律研究生制度改革的顿挫,还有"诉讼爆炸"预期的落空。本文还通过"定期租赁权"论争等事例,指出经济学者与法学者在认识论层面的差异。不同于经济学者总是基于对未来不准确的预测来进行法律政策判断,法学者恰恰认识到了法学可能存在的局限,强调"法"通过在社会成员之间预先设定共同谅解,来应对未来不确定事态的功能。法学者的这种思路在司法改革中可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诸祺生 《会计师》2013,(6):14-15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是当前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企业理论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演进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把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统一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在处理好企业与社会、环境关系基础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并进而获取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应从企业与社会和自然关系两个维度展开,按照这一逻辑思路,本文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法律与社会理论的关系,描述了德国的独特发展历程。最初德国法教义学和诸社会理论之间存在高度的理论亲缘关系;但如今德国法教义学对诸社会理论却具有相当程度的免疫力。其原因在于三个理论灾难。本文探讨了半私人网络中的基本权利水平效力的法律问题,目的在于以此为例,发展出一种法学保持距离地应对诸社会理论的可选方案。如果法教义学在三个不同维度(即截取、回应、各自的规范性)上成功地处理自治和交织这两者间的棘手关系,那么此种可选方案便能创造法教义学上的增值。  相似文献   

19.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是当前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企业理论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演进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把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统一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在处理好企业与社会、环境关系基础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并进而获取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应从企业与社会和自然关系两个维度展开,按照这一逻辑思路,本文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宋建卫  石茶 《中国外资》2013,(23):258-258
本文以政治参与为视角,剖析了高校社团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承担的作用,探讨了拓宽社团组织政治参与的渠道,并提出了高校社团组织政治参与的发展预期,以期为高校社团组织的政治参与未来提供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