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点     
信贷资产证券化谨慎重启 9月7日,国家开发银行正式启动规模高达101.6亿元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配售,这是今年首单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是中国自2005年开始资产证券化以来资金规模最大的一单。  相似文献   

2.
张菲菲 《中国金融家》2013,(10):100-101
国庆节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12.74亿元“发元信贷资产证券”在京成功发行。这是农发行首次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也是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又一次涉足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3.
吴显亭 《中国金融》2012,(21):43-45
2012年9月7日,国家开发银行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首单成功试点发行了101.7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标志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进入了有序稳步发展的新时期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从2005年3月启动,到现在已经开展了七年多。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2013年8月,国务院决定扩大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量达4000亿元,存量余额达3000亿元,这对盘活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理论及实践层面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湖南省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概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各金融机构的影响,剖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从完善相关管理政策、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培育市场主体和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等角度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5.
我国于2005年12月由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首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以来,资产支持证券在我国的发展如雨后春笋,目前规模可观,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主要论述固定收益证券之一的资产支持证券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最后系统性地论述我国资产支持证券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国家开发银行首期41.77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ABS);中国建设银行首期30.17亿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两只资产证券化产品于2005年12月12日和15日招标发行,并正式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意味着资产证券化已经全面进入试运行阶段,这不仅是一种金融衍生产品的试点成功,更是诞生了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7.
我国资产支持证券的特征及其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12月15日,首期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MBS)和建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ABS)在银行间市场顺利发行,这是我国首批政策规范下的资产支持证券,标志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此次试点推出的两只证券均以信贷资产为突破口,即开元证券和建元证券分别以国家开发银行发放的公司贷款和中国建设银行发放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支持资产,统称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相似文献   

8.
《云南金融》2012,(12):51-51
2012年11月1日,交通银行作为发起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人民币30.335亿元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这是自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后,首单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证券化项目。  相似文献   

9.
11.1交通银行作为发起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30.3355亿元人民币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这是自2012年5月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后,首单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证券化项目。在信贷证券化产品认购的机构投资者中,首次出现保险资金。  相似文献   

10.
黎阳 《中国金融家》2012,(9):110-111
沉寂4年之后,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正式重启。其间国家开发银行拔得头筹,于9月7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首单产品。随后,市场又传出消息,交通银行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试点资产证券化,而且各大商业银行均跃跃欲试。国开行"拔得头筹"国开行首单产品名称为"2012年第一期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金额达101.66亿元,这不仅是我国资产证券化重启的第一单,也是迄今为止单笔规模最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相似文献   

11.
袁力 《中国金融》2015,(4):17-18
在国务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政策引导下,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2013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规模总计3000亿元,其中国家开发银行1000亿元。作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国家开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勇于创新,圆满完成了千亿元发行任务,有力助推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2月25日,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成功发行了我国第一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金额为41.77亿元,资产池为开发银行发放的人民币公司贷款.与其同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也发行金额为30.16亿元,资产池为建设银行发放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资产支持证券.可以预见,随着我国首批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试点成功,资产证券化将在中国金融领域大规模展开,这对优化银行资产结构,增强银行资产流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对发行情况的梳理,以主要参与方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约束为切入点,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瓶颈,分析认为瓶颈主要表现为发起机构受信贷资金相对充裕、基础资产质量受限、发行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参与动力明显不足;投资机构受发行市场分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流动性较低等因素影响,投资需求受到抑制;受托机构核心技术参与度不高、缺乏公开市场发行资格与经验,发挥作用极为有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应适时启动不良资产证券化、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税收优惠政策、探索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交易所发行以及鼓励受托机构获得公开市场承销资格等化解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起步于2005年,由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进行双重审批,至2008年共发行666.4亿元。2008年初,因受次贷危机影响,审批暂停。2012年,经多次反复论证后,国务院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仍基本沿用之前的审批模式,至今已发行1189亿元。其中2014年上半年金额高达839亿元,市场潜力凸显。当前,信贷资产证券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1月1日,交通银行在全国银行问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人民币30.3355亿元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这是自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后,首单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证券化项目。  相似文献   

16.
赵蕊 《银行家》2011,(8):91-93
截至到2008年,中国共发行了19单累计668亿元资产支持证券,从客观效果上评价,此类产品均未出现违约情况,只是由于诸多原因制约而无法得以大规模推广。尤其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的监管部门和学术界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之路,一时间继续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成为讳莫如深之事,中国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银行业迎来福音 资产证券化破冰而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2月15日,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受托机构和发行人,宣布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了30余亿元“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下简称“建元”)。来自银行、证券、保险业的51家金融机构竟得“建元”的承销商资格。而同一天,国家开发银行也推出了40多亿元“2005年第一期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至此,“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资产证券化,在同一天以同一血脉不同思想的“双胞胎”的方式,正式在众人面前亮相。  相似文献   

18.
一 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影响 发端于美国的资产证券化金融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对国际金融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资产证券化研究还比较薄弱,目前尚属起步阶段,而完整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实践也相当欠缺。银行间市场也仅有短短的两年发展历史,即2005年,为了发展国内资本市场和推动直接融资水平的提高,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两家银行分别于2005年12月和2006年4月发行了总额130亿元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  相似文献   

19.
祝小兵 《新金融》2003,(12):24-26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金融企业通过向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将贷款资产进行处理与交易,把缺乏流动性的信贷资产转换为证券,并通过发行这种证券以融通资金,从而达到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CLO)发行注册制的实行,对提高我国CLO发行效率和深化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中小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入手,对A城市商业银行信贷状况进行分析,探索其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并运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通过文献参考、数据查询、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小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调查,结合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趋势和计量分析,探究完善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