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保持高位运行,央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与银行扩张性的信贷投放并存,导致银行间债市发展展示出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新特点。整体上看,银行间债券发行及交易规模快速成长,银行间市场资金融通及价格形成功能更为显著;一级市场发行利率与二级市场交易利率受加息及加息预期 相似文献
4.
5.
6.
做市商制度有利于改善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维护市场稳定。笔者在文中对影响做市商做市行为的关键因素——做市成本和收益作出具体分析,并就提高做市商做市积极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该文首先对银行间市场近期变化的经济及政策背景因素进行分析,然后从一级市场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收益率这两个层醐括了近期市场变化的具体表现,最后综合众多市场因素对银行间市场的后市演化做出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10.
11.
2004年上半年,在宏观调控和预期加息的背景下,银行间债券市场震荡反复,市场风险得以充分释放.债券发行、市场规模、成交总量小幅增长.债券品种、交易方式、参与机构呈现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13.
香港债券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初具规模.本文从市场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风险控制等四个方面介绍了香港债券市场的特点,并提出完善债券市场交易体制、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市场风险管理等促进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传导货币政策的重要环节,2009年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要微调传导渠道。对其属性的正确判断,直接影响到货币当局选择政策工具的准确性和分析政策效果的可靠性。理论分析表明,银行间债券市场具有资本市场属性并且不断加强,是金融体系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而进行金融功能自我强化的必然结果;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属性正处于一个在保持原有货币市场属性的基础上,资本市场属性不断加强的阶段。银行间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属性的增强容易造成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可能会削弱原有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效力,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将为今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透明度对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变化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检验透明度制度变化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变化趋势是否有影响,本文将突变理论引入债券市场研究,并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综合流动性、国债流动性、政策性金融债券和短期融资券流动性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数据的生成过程没有出现结构突变,整体上观察,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呈平稳上升趋势。我们又使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检验了透明度变化对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明度对流动性的影响因债券而各异,对整个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也因各种债券受到透明度的影响强度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17.
为有效落实302号文对债券市场参与者审慎设置价格偏离指标的要求,强化操作风险管理,研究结合中小型商业银行现券交易的特点及风险偏好程度,选取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样本,分析市场参与者价格偏离容忍度,进而得出不同修正久期债券所对应的价格偏离分布区间,为中小型商业银行价格偏离监测规则的设置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建议中小型商业银行结合自身投资策略及风险偏好程度进行现券交易价格偏离度管理,以充分反映市场价格为原则,审慎设置价格偏离阈值。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交易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而开设丙类账户的机构投资者是该市场的主要参与力量,对其监管关系着债券市场整体监管的成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中丙类账户交易具有普遍性、隐蔽性、短时性、关联性等特点,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本文对丙类账户的对敲、代持、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异常交易行为及风险进行探讨,从交易模式、信息披露模式、监管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丙类账户交易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发展做市商制度、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理顺监管体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2010年债券市场主要特点为:资金面形势变化致国债发行局面逆转,金融债发行主体类型多元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影响企业债发行,中期票据发行遭遇额度瓶颈,超短期融资券横空出世引爆短融一级市场;中债总净价指数呈倒"√"走势,债券指数全面下挫,各类收益率曲线均呈平坦化变动,期限利差大幅缩小,信用利差大幅走低.2011年,预计经济增速放缓不会对未来债券市场产生太大影响,但通张高企则将带来较大压力并引发持续加息预期,中短期内将有大量流动性注入经济体,数量型调控仍将是央行主要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