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资产证券化交易中,资产转让是一个基本交易环节。债权资产的转让必须符合真实出售的法律标准。真实出售的法律标准涉及追索权、剩余索取权、赎回选择权、交易价格的确定、对应收款账户的控制权等基本问题。为了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在司法实践中,债权资产转让的司法审查标准逐渐由实质主义向形式主义转变。我国应通过立法确立资产证券化的债权资产转让的标准,以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安全、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日,银监会加大对盲目扩大表外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的防范,出台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明确提出金融机构开展信贷资产转让必须遵守的原则,指出信贷资产转让过程中,转出方和转入方必须衔接一致,相关风险承担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落空,因而商业银行必须在资产形成过程中对相关法律问题予以足够重视,并加强风险防范,才能有效避免法律风险。下面我们主要讨论转让实践中碰到各种障碍,从而为实务操作提供规避风险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银行信贷债权转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贷债权转让可采用回购与卖断、分散式集中式、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化动作等方式进行,信贷债权转让要处理好价格在确定、会计处理、税收处理等环节,信贷债权转让需要社会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法学角度论述贷款转让的基本法学原理,分析目前我国贷款转让市场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法律障碍.指出银监会有关信贷资产转让的“102号规章”在立法精神上倒退到30年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成为目前信贷资产转让市场停滞不前的制度障碍,有必要加以修订。  相似文献   

5.
证券化是信贷转让的发展方向。我国处于资产证券化的初期,存在着市场规模小参与者少、法律缺失监管谨慎、中介公信力不足、潜在风险大等障碍。为进一步开展资产证券化,应借鉴国外经验,加快法规建设,扩大规模品种,增加市场参与者,培育市场中介,加强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6.
得益于实体经济的支撑,我国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正在蓬勃发展,并且信贷资产转让也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但目前因为经项业务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文章介绍了我国信贷资产转让市场发展和现状,以及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并分析了我国信贷资产转让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我国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贷款转让平台的上线,标志着银行信贷资产从此有了全国性统一规范的公共交易平台。文章借鉴信贷资产交易的国际经验,结合起步中的我国信贷转让市场所面临的不足,提出通过推动信贷转让流程标准化、开发定价服务信息平台、引入并培育市场投资者以及促进评级、法律等中介机构发挥作用等途径,不断完善贷款转让市场建设,并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渐进完善市场后续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8.
张明生 《银行家》2023,(7):54-57+7
<正>信贷资产转让是国际市场开办较为成熟的金融业务,有利于优化银行业信贷结构,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能力。近年来,我国信贷资产跨境转让业务试点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国内法律体系、监管制度、业务规则等与国际通行规则尚未接轨,导致业务实际开展过程中仍面临阻碍,亟需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合理借鉴国际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信贷资产跨境转让制度和业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债权转让制度是商品经济和市场交易发展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债权转让成为投资流动化不可或缺的要件。债权作为财产权,具有利用价值,从而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财产,可以用作交易。现代社会,债权的资本化已成为人们的一般观念,因而债权可以作为资本用来投资,成为资本的体现和交易的客体。银行贷款债权转让是银行将其享有处分权的信贷资产债权有偿转让给债务人  相似文献   

10.
金融监管视角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转让风险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过后,我国商业银行为避开银监会强有力的监管,选择资产负债表以外的信贷资产进行转让,从而达到授信额扩张的目的,由此产生的表外风险引起了银监会的警觉.通过银监会第113号<通知>可以看到审慎性经营规则的法律监管制度的缺失,对信贷资产转让背后风险放大的成因分析,是找出相关解决措施的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11.
防范关联交易风险保护银行债权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耿丹丹 《金融论坛》2005,10(5):48-51
随着关联企业这种企业联合体的产生与推广,关联交易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肯定关联交易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正当关联交易给银行债权带来的潜在风险。例如,关联企业之间通过不正当的关联交易来转移资产、逃避债务,从而使银行债权落空的情况在中国屡见不鲜。因此,如何防范关联交易风险、维护银行债权安全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着力研究了不正当关联交易给银行债权带来的危害及其成因,提出了防范关联交易风险、保护银行债权的对策,并对完善我国公司法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信用卡不良资产管理现状的分析,剖析该中心信用卡不良资产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特别是催收主体及各种催收方式的法律风险,提出防范信用卡不良资产管理环节法律风险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银行间贷款转让市场的建成,标志着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交易机制的规范化运行,这对于促进商业银行从持有信贷资产向经营信贷资产转型、改进和完善其资本管理手段、形成信贷业务专业化与差异化发展、助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利率市场化发展,部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个人消费信贷状况及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杨大楷  俞艳 《金融论坛》2005,10(7):45-50
随着个人信用消费的不断扩大,消费信贷的比重不断提高,在整个市场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个人信贷风险凸现,银行个人信贷中的不良资产率上升。本文从中国消费信贷的总量状况出发,对于银行消费信贷内部结构展开探讨,继而分析消费信贷的客户风险、制度风险及法律政策风险,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客户信用分析法、逐步试点个人破产制度、建立银行内控体系及风险转嫁渠道以及完善个人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保障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峻  刘健 《金融论坛》2006,(4):27-31
新修订的《公司法》放宽了对公司设立与出资的管制,规范了公司的关联交易与对外担保行为,引入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强化了对公司中小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本文认为,在新《公司法》框架下,公司信用的基调已从静态的资本信用转向动态的资产信用。对此,作为公司债权人的商业银行,应当确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不同措施,认真做好贷款管理和评价工作。商业银行必须关注客户公司内部治理和对外经营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公司偿债资产的法律影响。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新《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赋予的权利,有效维护信贷债权。  相似文献   

16.
新修订的《公司法》放宽了对公司设立与出资的管制,规范了公司的关联交易与对外担保行为,引入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强化了对公司中小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本文认为,在新《公司法》框架下,公司信用的基调已从静态的资本信用转向动态的资产信用。对此,作为公司债权人的商业银行,应当确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不同措施,认真做好贷款管理和评价工作。商业银行必须关注客户公司内部治理和对外经营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公司偿债资产的法律影响。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新《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赋予的权利,有效维护信贷债权。  相似文献   

17.
管理层收购(MBO)是优化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提高公司绩效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法律制度不健全、产权关系不明晰、企业家市场不成熟等,使我国的MBO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因此,为防止MBO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必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理顺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明晰产权主体,并积极培育企业家市场,提高企业家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不良资产清收、双降是困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难点。依法清收是实现“双降”目标的主要途径。在目前我国信用、法制环境条件下,各行应发挥系统垂直管理优势,通过整合人才资源,提升经济纠纷案件集中管理、处理层次,探索专业化清收、精细化管理、市场化机制的结合创新,解决长期以来依法清收效益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credit risk of the household and government (sovereign) sectors in Singapore using the contingent claims approach (CCA). The CCA model estimates the default probability of both sectors based on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assets and liabilities of the sectors.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credit rating system, this model is able to provide numerical estimates of the exposures and default probabilities. We find that from the year 2000 to 2013, variations in the credit risk measures correspond to the economic growth of Singapore. In addition, we suggest that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credit risks in the government and household sectors in Singapore is the volatility of the assets held by both sectors, given that the asset-to-distress barrier ratios are relatively stable over the past 14 years for both se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