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2011年4月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非公开定向发行规则》。作者在对国内外非公开定向发行债券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列举了推出非公开定向发行方式的四点重要意义。作者对非公开定向发行的主要特点与制度安排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了非公开定向发行与公开发行的六点差异。作者从维护市场健康发展、约束市场违规行为的角度出发对非公开定向发行市场发展中应予重视的几类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活跃市场交易、推动市场发展,促进银行问债券市场需求的差异化、多样化,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2011年4月正式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非公开定向发行规则》。此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榴继以中期票据形式注册并成功发行定向工具,金额合计130亿元。非公开定向发行方式的推出不仅仅是债券品种的创新,更是发行方式的创新,为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拓展了全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2011年4月29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非公开定向发行规则》,标志着我国债务融资工具定向发行制度正式扬帆起航。定向发行具有效率高、费用少、方式灵活等优点,是金融市场证券发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2010年,美国定向发行债券745支,总规模达2952.09亿美元,占公司信用类债券总发行量的比重超过30%。与公开发  相似文献   

4.
银行间债券市场私募债券发行现状与制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推出的中小企业私募债,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然而其实早在2004年中国的私募金融债就已产生,2011年交易商协会颁布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非公开定向发行规则》,普通私募债宣告诞生。截至2012年4月11号,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私募发债60只,规模达到1550亿元,成为私募债券的主体。银行间私募债的运行特征怎样?私募发行制度如何创新?基于上述问题,本报告对银行间私募债券市场的运行特征和制度设计进行了详实的研究,希望为交易所私募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热点     
"私募债券"走向前台 酝酿已久的“私募债券”在2011年的“五一”前以一纸《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非公开定向发行规则》的形式向市场宣告其正式推出。  相似文献   

6.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主要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非公开定向发行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银行问债券市场进一步创新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成效显著,其中,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对创新的鼓励为市场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该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归纳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创新原则,并从基础产品创新、金融衍生品创新、做市商及其配套制度创新、发行与结算方式创新等多个角度提出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创新的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8.
银行间债券市场介绍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指依托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买卖和回购的市场,成立于1997年6月6日。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目前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部分。记账式国债的大部分、政策性金融债券都在该市场发行并上市交易。银行问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包括债券回购和现券买卖两种。债券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短期资金融通业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发展债券市场、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的政策指引下,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债券市场的全球第二大债券现货市场.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势必会对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在分析债券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商业银行应对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由机构投资者构成的、进行大宗交易的场外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1997年以来,人民银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坚持市场化与规范化原则,按照场外债券市场的模式,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规范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主体不断增多,交易品种日渐丰富,债券发行、交易方式及债券市场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展示了良好的发展绩效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欧美国债市场做市商制度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国外债券市场发展的实践,我们发现做市商制度是活跃国债市场不可缺少的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虽然也存在做市商制度,但是有行无市的困扰一直存在,形同虚设.本文重点对美国国债市场和欧洲MTS市场的做市商制度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国债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章主要从数量的角度分析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体交易行为。由于传统金融市场理论与银行间市场的实际情况存在不符的情况,作者试图用行为经济学理论来解释银行间市场的主体交易行为。由于数据方面的原因,本实证分析仅局限于银行间现券交易。实证结果显示,银行间市场不同主体之间的行为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最后,论文引入行为因子,对传统债券定价模型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3.
透明度对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变化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验透明度制度变化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变化趋势是否有影响,本文将突变理论引入债券市场研究,并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综合流动性、国债流动性、政策性金融债券和短期融资券流动性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数据的生成过程没有出现结构突变,整体上观察,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呈平稳上升趋势。我们又使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检验了透明度变化对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明度对流动性的影响因债券而各异,对整个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也因各种债券受到透明度的影响强度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结构型多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揭示了M2的变动对金融子市场的整体影响,结果显示M2的变动能在约7个月后对各金融子市场达到影响最大化。脉冲模拟则显示M2的变动容易造成股票市场短期波动而长期影响却不明显,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则影响显著,其预测误差贡献率达到28%,从侧面证明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易集聚。进一步的模型检验证明:银行间债券市场存在正反馈交易情况最为强烈,发生流动性黑洞可能性大于其它市场。最后,本文对实证结果作了原因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金融市场中基准利率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从资产定价角度给出了基准利率选择的理论框架,并对我国市场中的利率体系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在均值一方差标准下,银行间隔夜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间隔夜国债回购利率并不是最有效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与银行间国债回购市场内部各利率与期限之间的关系不是单调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与银行间国债回购利率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占优关系;相比之下,存款利率尤其是活期存款利率最有效从而更适合作为其他资产定价的依据,应该成为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ARMA模型的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间质押式债券回购是目前我国货币市场交易最为活跃、成交金额最大的品种,其利率已经成为货币市场的代表性利率,同时也是我国短期金融产品定价的利率基准之一。本文试图寻找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的重要因素,并通过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研究各种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变量对该利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关键期限利率债进行Delay系数分析比较,来观察银行间债券市场在2013年监管综合治理前后的市场效率状况及变化,从而检验监管综合治理政策的有效性。研究显示,经过两年的综合治理,银行间债券市场效率已显著改善,通过健全完善债券市场交易机制,可以减少市场摩擦,提升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择美国债券市场作为我国债券市场的参照,通过对美国债券市场以及国内其他类型债券市场的相关制度和规定的总结、思考,认为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应该由证监会统一监管,采取核准制发行并逐步向注册制发行过渡,在面向机构投资者的银行间场外交易市场交易;应该充分发挥自律组织对监管的补充作用,鼓励私募发行以发挥其对公开发行的补充作用,完善做市商制度以引导其对场外交易市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市场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实证分析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服从随机游走过程,而且相互间存在协整关系,从市场内部可以判断市场是有效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与债券回购市场同期限的利率具有正向的协整关系,两个市场的利率具有趋同性,从市场外部判断市场也是有效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有效性对我国基准利率的选择、利率市场化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袁敏  郭冰 《证券市场导报》2007,16(11):25-29
短期融资券是由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作为一种融资性的无担保商业本票,短期融资券的信用风险客观存在。本文讨论了我国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发展,并通过对短期融资券级别与信用利差之间关系的分析,来为短期融资券评级的作用提供实证证据,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的主体长期信用级别与信用利差之间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