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银行作为21世纪金融领域发展的主要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球的重视。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在互联网上设立了网站,并推出了网络银行业务。毫无疑问的是,近年来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建立与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立法体系,构建有利于网络银行发展的法律环境是当前网络银行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网络银行业务的出现,改变了银行系统传统的经营模式,使之在管理方式和营销观念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网络银行是银行业发展的方向,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我国网络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对网络银行的涵义、功能与优势和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企业的经营和服务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作为经济发展命脉的银行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网络银行——一种新型的银行形态应运而生。本文从网络银行的涵义和特征入手,分析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求我国网络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目前发展网络银行业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5年美国的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FirstNetworkBank,SFNB)的开业,揭开了世界银行发展史的新篇章,引起了各国经济界、银行界的极大关注。使全球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办了网络银行业务(InternetBanking)。从此,世界各大银行纷纷走上互联网,在改善银行经营绩效及服务功能的同时,开辟网络银行业务,其影响已冲击到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结构。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网络银行业务的紧迫性随着我国加入WTO谈判的不断成功,外资银行不久即将进入我国,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无疑是一些国际化的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网络银行风险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5年全球首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产生以来,网络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银行形态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其数目也不断增加。我国也不例外,到2002年年底,我国已开展网络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达31家,其中中资商业银行21家,网络银行个人客户超过4000万户,企业客户超过5万户。到2003年年底,国内网络银行的总交易额接近20万亿元,企业客户总数超过10万户。  相似文献   

6.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翊  郭凯 《新疆金融》2009,(3):25-28
网络银行业务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应运而生,并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快速发展壮大,成为现代银行业发展的趋势。本文就我国当前网络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从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发展、重视社会信用约束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网络银行风险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网络银行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网络用户的增加及金融服务的进步,我国的网络银行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我国网络银行业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并且有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评述的同时,深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网络银行风险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网络银行的产生。网络银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银行客户提供了低成本、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网络银行是银行经营的发展方向。但信息技术在改变传统银行经营方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银行带来了各种新形式的风险,对此,本文对网络银行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WOT分析可以在结构上进行深入分析企业的内外环境,经过分析可以将外部机会与威胁同内部优势、劣势加以权衡。本文试图应用SWOT法分析我国网络银行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通过与发达国家网络银行发展状况进行对比,认识我国网络银行的不足,为发挥我国网络银行业的优势、把握机会,避免威胁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网络银行和发达国家网络银行的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通过对比寻找到我国网络银行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并进一步论述了现阶段我国网络银行进一步发展应采取的长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论文指出了我国网络银行发展面临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剖析了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我国网络银行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网络银行税收法律制度的现状,论证了对网络银行征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然后提出了构建我国网络银行税收制度的设想,包括确立网络银行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构建税务管理制度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高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银行和客户提供了简便可行、安全可靠的网上支付清算功能,促进了网络金融服务的迅猛发展。现已有多家商业银行开展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如手机银行用户已近10万,月交易量近15万次,业务涉及查询、转帐、理财等多项服务,工商银行去年电子银行的交易超过了4万亿元。应该说,随着我国的金融网络发展,其服务项目也正发挥巨大作用,有力地推动着金融业务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一些网络银行业务已表现出与其发展不相适应,也隐藏着潜在的风险,将严重影响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析中国网络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时代,日渐兴起的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将给人类带来一场生活和生产方式的革命,面对整个社会生产运行方式的变革,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纷纷开设网络银行,抢占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制高点,形成了21世纪初银行业的一道风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银行也加快了网络银行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银行的关系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网络银行的新模式,迅速席卷了全球,为客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金融服务。但是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网络银行的转化率低、客户感知的网络银行风险较高、消费者的网络信任水平较低、缺乏忠诚的客户基础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发展网络银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我国网络银行必须从品牌、服务质量、网站建设和产品创新等方面来加强管理,建立与客户良好的客户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实现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银行作为21世纪一种新兴的金融业,其低廉的成本和广阔和前景,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刚刚起步,面临种种困难,要做的事实在太多。文章建议我国在发展网络银行应采取如下对策:营造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良好环境;培育我国网络银行主体积极发展;加强对网络银行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7.
魏洁 《金卡工程》2005,9(12):20-23
自从美国在1995年推出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世界各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美国在2002年约有560万个家庭每月至少使用一次网络银行功能或在线支付功能。2003年,东亚银行、汇丰银行等均在我国内地开办了网络银行业务。我国第一家网络银行出现于1998年。有报道说,到2004年底,我国网络银行个人客户已达到1758万户,企业用户已达60万户,网络银行交易量达到了49万亿元。  相似文献   

18.
网络银行: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信息时代的到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银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激动人心的变革。从1995年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的成立,到目前全球约有800家银行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网络银行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自1995年美国诞生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以来,网络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网络银行以优质、快捷、全面的服务为人们展现了未来银行的发展模式,成为金融发展的方向。论文对中国网络银行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中国发展网络银行的几点策略,希望我国银行业形成传统银行业务和网络银行业务"两条腿"走路的格局,走出一条符合中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的网络银行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与传统的金融行业结合使得网络银行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新形态,网络银行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网络银行的产生使得互联网金融规模得到不断的壮大,而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也得到创新。网络银行是金融创新的重要体现,网络银行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繁荣我国的金融市场,但是同时网络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欺诈风险等信用风险,严重损害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因此对于网络银行这一互联网新形态,应当通过加强监管,对网络银行的市场准入条件、法规政策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加强监管,促进我国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