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概念及其业务基本情况和近期相应的监管政策进行分析,提出商业银行银信理财产品存在的潜在风险,并对此给出风险防范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魏豪  李阳 《时代金融》2014,(8):128+140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张却缺乏充分的信息披露,监管缺失严重。由于监管的滞后性,监管当局的监管措施迟迟未明确而有力的起到规范市场的作用。从2011年,银监会强力打压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后,2013年又是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政策密集年,2013年3月27日,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8号)这意味着监管层推动的理财产品转型迎来重大突破。本文将会着眼自银监会八号文以来的政策变动以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未来以及监管政策的变动做前瞻。  相似文献   

3.
银信合作理财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监管部门全面叫停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这意味着此前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银信合作产品不久可能将在市场上绝迹。去年以来,商业银行通过银信合作产品进行了大量的表内资产表外化的操作,成功实现了信贷的表内外"迁徙"。今年这类理财产品更呈现出突飞猛进之势。据普益财富统计,2009年9月末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规模还不足6000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发行量已超过2500款,规模达2.8万亿元。尤其是今年二季度,银信合作业务逐月狂飙,发售产品总额达1.4万亿元,而同期人民币信贷投放总额也不过2万亿元左右。银信合作产品被叫停后,整个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将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考察分析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基础上,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分析了银行理财产品大规模发行对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的影响,并指出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变化、对高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实行审核制度、对政信合作、银信合作、银保合作理财产品实行制度约束以及严格审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都会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进而对家庭金融资产调整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开发各种理财产品,目前已经成为各大商业银行开拓新业务的一个重要战场,由于近几年股票市场一直低迷不振,理财产品越来越受投资者欢迎。近几年,在商业银行与信托机构的“银信合作”受到严密监控和限期清理后,商业银行又和保险、证券机构以“银保合作”:“银证合作”的名义开发了各种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6.
段胜辉 《上海金融》2012,(3):51-56,117
商业银行通过银信合作发行理财产品来规避信贷规模控制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约束,造成经济中实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本文通过运用存款创造和货币供应的理论模型证明了银信合作会增加货币供应量,削弱央行的反通胀政策。在此基础上,利用2008年1月到2011年6月的月度数据证实了银信合作对货币供应的扩张作用。  相似文献   

7.
梁婷 《西安金融》2011,(10):79-80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对我国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和股票市场市价总值两者闻的联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股市与银信理财产品两者相互影响;长期内银信理财产品对股市单向影响。因此,规范化、市场化的银信理财产品市场有助于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长期来看,健康稳健的银信合作模式应当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褚建平 《理财》2012,(7):88-89
近年来,票据理财产品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银信理财合作品种之一,其具有风险低、收益高、流动性好等优点。银行发行票据理财产品可以缓解信贷规模压力并提高中奖业务收入。但从监管角度考虑,商业银行开展票据理财面临着政策性风险。本文详细描述了票据理财的运作模式,并全面分析了票据理财的优势与风险。  相似文献   

9.
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对金融宏观调控效果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成为各商业银行发售理财产品的主流。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采取银信合作主要方式.这一金融创新实现了多方共赢局面,笔者着重从金融宏观调控视角,分析了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可能削弱金融宏观调控效果,并提出加强宏观调控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票据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市场概况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银信合作票据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业务特征及市场现状,分析了该类票据理财产品推出的市场背景,并从监管和政策角度提出,应关注票据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完善票据市场制度建设,以规范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银行与信托的合作在2006年起步,2007年得到了较为迅猛的发展.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2008年2月发布的<2007年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分析报告>的统计,2007年有30家商业银行和29家信托公司合作,发行了582只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主要运用于基础建设和证券投资领域,其中运用于贷款投资的占48%,用于证券投资的占43%,用于权益性投资的占8%,用于股权投资的占1%.  相似文献   

12.
银信理财业务监管新规的政策效果及执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银监会下发了2010年第72号文件,此文主要涉及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监管新规(简称"新规"),从脉络上说,这一新规延续了2009年第111号文件和113号文件的思路,主要目的在于规范不断增长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业务.实际上,在新规出台之前银监会就口头叫停银信合作,但从口头叫停到出台此新规的过渡期之短仍超出市场的预期.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年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理财产品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  相似文献   

14.
张雪莹 《金融博览》2010,(20):44-46
从今年7月银信合作理财业务被规范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投资者很难在市场上找到曾受追捧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而债券类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则重新占据市场,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占比也开始大幅扩大。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以来,个人理财产品市场日益繁荣,银信合作产品作为重要的一部分也随着经济总量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不断扩大.本文通过对银信合作产品的发展现状、发展环境和特点分析,旨在探究我国银信合作产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几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最为普遍的投资理财方式之一。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吸收大量优质现金获取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获益颇丰。但从几个著名市场事件和金融危机之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也慢慢浮出水面,本文将由此推开,并进行讨论,然后提出解决建议。一、近几年几个相关市场事件(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众所周知,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主要是商业银行将风险巨大的,房产相关联次级抵押债券销售给大众,然而危机爆发后,银行钻了空子以中介的角色逃避了风险。这种方式也非常类似现在多数银行理财产品业务。一旦爆发危机,客户将承担大部分风险。(二)2010年我国银信合作叫停事件2010年6月银信合作产品共发行504款,当月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约为7778亿元,比上月增加近30%,其中信托贷款84款,规模为138.6亿元,其余为信托投资组合产品(资金使用方向包括信贷、投资债券和股票等)。银行借道信托放贷或超千亿元不排除诱发房地产行业资金链断接风险。因此,2010年7月初,多家信托公司收到中国银监局及地方银  相似文献   

17.
近年银信合作监管政策的变化、效果及挑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简要回顾了自2008年以来我国银信合作监管政策的变化过程.分析了引起政策变化的原因和监管效果。在肯定2010年监管政策效果显著的基础上,指出银信合作监管尚存在执行不到位,政策不公平、不合理等问题。对未来我国银信合作监管政策的制定,文章指出需要注意银信合作政策变化所引发的蝴蝶效应,注意跨业金融产品的监管、银信合作产品中的投资者保护、监管政策的市场指导性以及监管政策合法性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影子银行的中国化"影子银行"概念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提出,其定义为"与传统、正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它游离于联邦政府监管之外,筹集到的多为短期不确定的资金"。与此相类似的概念还有盖特纳提出的"平行银行系统",以及IMF提出的"准银行体系"。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较小,产品结构也相对简单。具体而言,影子银行的中国化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银行业内较少受监管的银信合作业务、委托贷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等。比如,通过银信合作发行理财产品,将银行信贷资产转移到表外,可释放出更大的放贷空间。二是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包括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小额贷款等。  相似文献   

19.
张炜 《中国外汇》2010,(18):49-49
继7月初对银信合作业务“紧急叫停”,201O年8月12日,银监会正式下发了《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0]72号](以下简称《通知》)对银信合作业务给予了明文规范,也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后,各界普遍认为影子银行业中暗藏的系统性风险是此次危机的主要诱因之一,各国监管当局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动态的政策体系作为对危机的响应。银信合作,作为中国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我国监管当局的监管对象。本文将介绍银信合作业务的成因与发展,分析银信合作业务的风险,并对银信合作业务的监管措施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