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物价连续攀升,除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需求拉动,及粮食、肉禽食品的供给问题推动物价的上涨,把我国经济放在全球视角下观察,我国的物价上涨,明显有国际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尤其是对美国依存度高,美国经济走软、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贬值等美国一系列经济表现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国物价的变动。  相似文献   

2.
今年来我国市场物价继续呈现上涨趋势,调查发现.目前的物价上涨,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一方面确实反映了农副产品高付出、低产出、价位低的实际。价格的上涨基本反映了其真实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证实了物价上涨与去年金融机构信贷过度扩张导致市场货币供应量大增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3.
从2003年开始,我国部分商品的物价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扬,各方面统计数字也显示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2004年以来,物价继续呈接上涨趋势。面对这种状况,有些人认为存在局部的经济过热,面临通货膨胀压力;有些人认为目前的物价上涨是暂时的,不会导致物价的全面上涨和通货膨胀;我们认为尽管市场价格今年内仍会有进一步上升的压力,但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点和宏观调控的预期效果决定了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较小,我们更应关注的是物价上涨背后反映的制度问题:粮食种植的弱势保护、地方政府追求政绩下的投资冲动、土地的稀缺性和批租的低成本、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在需求等等。  相似文献   

4.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物价总水平高位运行,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同时经济增长呈平稳减速态势。初步判断,本轮物价涨幅已经见顶,价格运行拐点特征已得到确认,2011年GDP增长9.2%,CPI上涨5.4%。从2012年发改委设定的4%的CPI价格调控目标来看,2012年价格翘尾因素将显著降低,物价总水平将呈现温和上涨态势,国内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压力加大。虽然控制物价上涨已经逐渐淡出第一调控目标,但是在导致本轮价格上涨的因素一个都没有消除前,就此判断未来价格风险已消除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5.
马珂 《西南金融》2012,(8):12-14
2000年以来,我国物价经历了三次上涨,分别是2003-2004年、2007-2008年以及2010-2011年.本文通过对这三次物价上涨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分析,认为造成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复杂,虽然当前物价上涨没有近忧,但未来物价仍有上涨压力,不应放松对物价上涨的警惕,要注重平抑物价上涨与刺激经济等其它政策目标的协调配合.同时,应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加强对社会融资总量等监测,管好全社会的流动性才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2009年底推出的经济政策导致房价和物价不断攀升,央行虽然采取紧缩措施进行应对,但物价和房价仍处高位。对我国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及房地产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货币供给增加能引起物价和房价上涨;房价上涨能引起物价上涨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物价波动,货币政策需关注资产价格,同时应谨慎使用货币政策应对资产泡沫,并密切注意货币流动结构,维持货币供给流向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1994年中国物价形势与控制对策解少明,刘国辉,杨金柱,周庆和本文根据一季度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比去年同期上涨20.1%的物价形势,分析预测全年的物价走势,并从理论和政策上提出控制物价上涨的对策措施。一、对1994年物价走势的基本判断在一季度我同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8.
目前,经济高速增长引起的投资规模过大,物价迅速攀升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1993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一直过大,超过总供给,导致“物以稀为贵”。投资膨胀牵动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同时,大约有40%的投资转化为消费资金,又推动了零售物价的上涨,人民币贬值,经济陷入了“投资膨胀—消费膨胀—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怪圈。  相似文献   

9.
(一) 问题的提出我国货币政策大致方针已定,即稳定币值,发展经济。但实践表明,伴随着经济增长,物价也在不断上涨,这似乎成为当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如何既控制物价上涨,稳定币值,同时又要促进经济合理增长,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也不同。我国现阶段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完全仿效西方中央银行制度,不符合我国国情,应结合我国实际,探讨一套新办法。  相似文献   

10.
本币升值可通过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以及货币政策三个途径影响一国的国内价格;本币升值通过国内物价影响经济稳定存在一个正反馈机制;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不仅不能抑制国内物价上涨,还可能推动国内物价的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