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2009年,我国信贷高增长引致未来银行不良资产大量积聚的潜在风险引起了各方关注。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发掘不良贷款存在的根源,对信贷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以更加全面的视角,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银行业运行情况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影响因素。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素检验和脉冲响应模型对资产价格、固定资产投资、通胀率、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银行利润等指标与不良贷款率(或不良贷款余额)的因果关系、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货币政策调整都是影响不良贷款变化的重要原因,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对商业银行利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从账面数据来看,中国不良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并不高,甚至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不良贷款率都在可控范围内。但进入2013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形势整体下行、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应付账款坏账加重导致银行净利润增速放缓,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呈现抬头之势。上市银行年报显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2012年不良贷款总额接近3300亿元。除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最高的农业银行继续保持"双降"之外,工、中、建、交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均呈上升态势。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直接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的困境,不良贷款率在经济结构转型中持续暴露。  相似文献   

3.
钟陈  陈苏丽 《海南金融》2012,(7):74-77,80
本文基于Berle和Means(1933)提出的所有权集中可以改进银行风险的观点,选取中国15家上市银行2005-2010年的相关数据,采用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作为检测银行风险的衡量指标,对银行所有权集中度和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所有权集中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但也会增加不良贷款率,这说明银行所有权过于集中和过于分散都不能有效地防范银行风险.因此,所有权集中度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程度呈倒“U”型.  相似文献   

4.
郭俊 《时代金融》2013,(9):246-248
运用SFA方法测度2007年-2011年中国上市银行的利润效率,发现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效率呈逐年提升的变化趋势,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对国有银行利润效率稍高,但两者差异不大。然后,研究了利润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表明:资本充足率和中间业务比例与效率显著正相关,不良贷款率与存贷比与效率显著负相关;股权结构是效率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外资持股对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国有股和股权集中度对上市银行效率呈显著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利润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持续推进,银行业不良贷款加快暴露。本文以2012年3月-2015年3月的浙江省银行机构为样本,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浙江省不良贷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指标、企业亏损面、贷款担保方式(互保联保类贷款占比)等三个指标对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影响最大,且均呈正相关关系;信贷规模、投向行业集中度、贷款投向企业结构、多元化经营水平等指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也有显著影响。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银行业务经营和利润增长放缓,研究经营指标的变动对银行利润增长效率的影响意义重大。运用DEA分析法,选取滨州市6个县(市、区)2015~2019年相关数据进行研究表明:平均资产回报率、成本收入比、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对银行利润增长效率均能产生影响,其中平均资产回报率影响更为显著。为改善银行的经营和利润增长,银行应强化风险管理、挖掘利润新的增长点、推动业务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银行业改革过程中混合所有制构建的阶段性成果讨论入手,考察混合所有结构变化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总结深化改革的方向。本文通过对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民营大股东持股比率增加将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外资持股比率的增加将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会使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提高。而国有股、民营金融机构投资股及未流通法人股对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无显著影响。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认为,我国银行业未来在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可以大力加大民营资本的引入力度,适当规范国外"财务"投资者行为,积极引进有长期合作意愿的国外战略投资。  相似文献   

8.
2006年度中国最大的50家商业银行排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6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数据,我们对中国143家商业银行进行了排名,列出了最大的50家银行;同时还列出了这些银行的总资产排名,以及相应的税前利润、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资本资产比等指标。此次入围的50家银行包括4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8家城市商业银行和6家农村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9.
刘青  刘志远  张健 《金融论坛》2007,12(2):27-33
本文分析了银行处理不良贷款背后的心理动因,并以不良贷款拨备与剥离作为银行放弃对不良贷款恶性增资概率的替代指标,实证检验了银行高层的更替与其对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对2005年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高层的更替与其对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对银行董事长、行长的更替带来不良贷款拔备与剥离的增加,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银行放弃不良贷款或对贷款质量有更稳健的认识,从而降低不良贷款恶性增资产生的概率.此外,退出董事的资历影响贷款呆账准备的计提,且为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2003—2008年我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和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我国银行产权性质、不良贷款率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有控股银行的审计费用更高,且流动性比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大;不良贷款率高的银行审计费用也较高。不同产权性质的银行中,各类风险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国家控股银行的流动性比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为明显。所以,审计机构需根据产权性质对各类风险指标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一直在高位徘徊,成为制约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收集2004年1季度~2009年1季度的最新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共线性诊断、主成分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模型,探讨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和贡献率.由实证结论发现:宏观经济因素与不良贷款余额负相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对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贡献度最大,每增加1%会导致不良贷款平均降低0.0249%和0.0248%;宏观经济因素对降低不良贷款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在操作层面上可通过扩大内需、改善商业银行的外部信用环境等措施间接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12.
The article develops an empirical model to explain how changes in exchange rates have affected the growth of total assets of a sample of the world's largest banks over the 17-year period of 1972–1989. The model was estimated over a period in which U.S. banks' assets grew less rapidly than the assets of large banks headquartered in other industrial countries. The model provides an estimate of the banks' allocation between home currency and foreign currency assets, which allows a calculation of the estimated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changes on bank asset growth.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suggest that no single economic variable explains the faster growth of non-U.S. banks. Changes in real exchange rates were estimated to have had a significant but not overwhelming impact on bank asset growth through their impact on the dollar value of banks' home-currency assets. Other factors, such as faster home-country economic growth, an expanding trad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sector, and the ability of large banks to retain their share of domestic intermediation, were also important factors in determining relative rates of bank asset growth.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should not be interpreted as representing the view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th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or its staff.  相似文献   

13.
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和过程的分析,重点考察了其对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向中间业务转型以及行业集中度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导致存贷利差呈缩窄趋势,但由于贷款占资产比重的提升,改革完成初期对银行净息差冲击较小。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善和金融脱媒的深化,净息差仍呈现下降趋势。此外,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向中间业务转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加强了行业竞争,并提升了行业集中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辨析:一个新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银行的流动性资产分为自愿性(预防性)流动资产和非自愿性流动资产两部分.通过建立银行预防性流动资产需求模型,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分析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汇率波动率、存款波动率和银行存款增加是银行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银行的自愿性流动资产过剩和非自愿性流动性过剩并存,银行大量的流动性资产部分是为了规避融资成本、汇率风险和存款波动等风险而持有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修正的Hotelling模型对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市场化演进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使用2005至2019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了一系列结论。第一,收益率落后的“输家”银行下期将以更大的相对幅度提高其收益率,呈现出“输家”追赶“赢家”的锦标赛竞争机制。第二,上述竞争机制受到“输家”银行排名、不同银行之间收益率差距和监管政策的影响。“输家”银行排名越靠后、不同银行之间的收益率差距越大,那么,下期“输家”银行提高其理财产品收益率的相对幅度就越大,不同银行之间的竞争行为就越强烈;与之相对的,监管政策越严,则不同银行之间的竞争强度越弱。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深入理解我国存款市场化利率的形成机制、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和引导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冲  周峰  刘莉亚  温梦瑶  庞元晨 《金融研究》2020,485(11):113-132
银行以优惠利率贷款为低质企业“输血”,是企业僵尸化的重要成因。然而,基于中国背景的文献,对银行“输血”动机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从地方财政存款影响银行信贷分配的视角,分析僵尸企业形成的内在机理。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银行竞争财政存款及影响企业融资和投资绩效进而僵尸化的逻辑进行刻画,而后依据省份财政存款、银行竞争与微观企业财务数据,对理论推论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财政存款占当地存款比重越大,企业僵尸化概率越高,并且银行竞争助长了企业僵尸化。此外,基于工具变量估计处理了核心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了多种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表明,财政存款的信贷分配效应,促使企业过度投资,导致经营绩效恶化,进而提高了企业僵尸化概率,银行竞争则会加剧该效应。本文拓展了财政存款的经济效应与僵尸企业形成方面的文献,对于僵尸企业治理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海维  侯成琪 《金融研究》2023,511(1):57-74
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通过估值、收入和现金流机制,追逐收益机制以及中央银行沟通和反应机制等渠道增加银行风险承担,通过风险转移机制降低银行风险承担,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本文使用面板阈值模型,基于我国银行业数据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即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取决于货币政策基准利率偏离泰勒规则利率的程度。当这种偏离小于门限值时,宽松货币政策会增加银行风险承担;当这种偏离大于门限值时,宽松货币政策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本文研究对更好地理解我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及金融稳定的影响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冲  周峰  刘莉亚  温梦瑶  庞元晨 《金融研究》2015,485(11):113-132
银行以优惠利率贷款为低质企业“输血”,是企业僵尸化的重要成因。然而,基于中国背景的文献,对银行“输血”动机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从地方财政存款影响银行信贷分配的视角,分析僵尸企业形成的内在机理。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银行竞争财政存款及影响企业融资和投资绩效进而僵尸化的逻辑进行刻画,而后依据省份财政存款、银行竞争与微观企业财务数据,对理论推论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财政存款占当地存款比重越大,企业僵尸化概率越高,并且银行竞争助长了企业僵尸化。此外,基于工具变量估计处理了核心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了多种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表明,财政存款的信贷分配效应,促使企业过度投资,导致经营绩效恶化,进而提高了企业僵尸化概率,银行竞争则会加剧该效应。本文拓展了财政存款的经济效应与僵尸企业形成方面的文献,对于僵尸企业治理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修正的Hotelling模型对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市场化演进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使用2005至2019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了一系列结论。第一,收益率落后的“输家”银行下期将以更大的相对幅度提高其收益率,呈现出“输家”追赶“赢家”的锦标赛竞争机制。第二,上述竞争机制受到“输家”银行排名、不同银行之间收益率差距和监管政策的影响。“输家”银行排名越靠后、不同银行之间的收益率差距越大,那么,下期“输家”银行提高其理财产品收益率的相对幅度就越大,不同银行之间的竞争行为就越强烈;与之相对的,监管政策越严,则不同银行之间的竞争强度越弱。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深入理解我国存款市场化利率的形成机制、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和引导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