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分位数回归技术对中国城镇和农村按收入等级划分的居民消费状况进行分析,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阐述,重点考察中国低收入群体消费对扩大内需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差距的确是制约中国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不同收入阶层其边际消费倾向大不相同,并估算出这种消费倾向的具体值。从收入差距的视角提出了提高中国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以便扩大内需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位数回归技术时中国城镇和农村按收入等级划分的居民消费状况进行分析,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阐述,重点考察中国低收入群体消资对扩大内需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差距的确是制约中国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不同收入阶层其边际消费倾向大不相同,并估算出这种消费倾向的具体值.从收入差距的视角提出了提高中国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以便扩大内需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国忱 《首席财务官》2012,(5):48-49,46
升级转型机遇可期随着国家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向家庭倾斜,中国必将很快形成一个实力可观的中等收入阶层。这个庞大的群体不仅能生产出更多的耐用消费品和质量较高的服务,而且也是消费这些产品和服务的主力军,从而使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进入新的良性循环阶段,使实体经济和内需消费共同迎来升级转型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在收入分布视角下构建居民保险消费的理论模型,预见了保险消费的非线性特征及其对保险市场的潜在影响。并采用2011年CHFS数据分别建立城乡居民保险消费的门限回归模型,识别出了这种非线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可支配收入的提升虽能促进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保险消费,但对其高收入群体的作用有限;对农村低收入群体保险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且会使高收入群体削减保险支出。该特征在收入分布变迁背景下将会导致居民总体保险消费的增长出现瓶颈。由此,在“供给侧”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的创新主导作用来激发高收入群体的保险消费活力,并在“需求侧”促使收入分配政策合理向低收入群体适度倾斜,将可能成为扭转当前局面的有效途径。此外,社保收入对保险消费的引导和调节作用还有待开发和加强。  相似文献   

5.
叶檀 《理财》2014,(6):11-11
我国财富分配、财富形成方式特点鲜明,中产收入阶层与贫困群体更加脆弱。稍有不慎,或者天灾人祸,中产收入阶层就会滑入贫困阶层。  相似文献   

6.
马刚  胡琳娜  钟振龙 《中国外资》2013,(10):118-118,120
中等收入阶层是社会结构中较为稳定的关键部分,然而当前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明显偏低,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任务还很艰巨。壮大中等收入阶层,对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也是促进中国社会结构走向合理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中等收入阶层的内涵及划分标准,阐述壮大中等收入阶层的重要意义,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壮大中等收入阶层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近10年来,随着我国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形成了高、中、低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资料显示,不同消费群体之间的消费与投资倾向已发生较大变化,了解目前各消费阶层的构成、消费心理和行为以及投资去向如何,对于把握国内不同群体消费需求的变化,对于指导生产,引导消费,开拓市场将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消费需求曲线假设争论意义进行回顾,根据人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两种基本商品属性需要对商品功能效用需求进行分类说明;从社会学视角,通过牦牛肉的价格变动事例,针对不同收入阶层群体面对商品价格变动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进行效用需求解释:消费者的商品效用需求选择,是由生产者的产品功能品质价值创造、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差异和社会阶层区隔共同作用,在阶层层面上的效用需求具有数量趋多性(基数效用)、在空间结构上具有品质趋优性(序数效用)规律的三维扇面空间需求结构。  相似文献   

9.
合理促进消费的财税政策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围绕合理促进消费的财税政策与机制创新,阐述了对于四个问题的基本观点和认识,指出:应当注重提高低中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应该通过财税政策和其他方面的制度建设,消除社会成员消费方面的后顾之忧;应该通过一定政策手段,解决调动和发挥消费潜力的问题;应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抑制不合理的收入悬殊,抽肥补瘦。  相似文献   

10.
收入差距与高储蓄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从收入差距与储蓄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不同收入阶层的储蓄意愿及储蓄率,以及不同收入阶层的储蓄资产对其未来收入产生的影响,深入剖析了收入差距和高储蓄的相互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关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