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P2P网络借贷平台出现的问题较多,带来了较为恶劣的经济影响。文章先分析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特点,然后从我国有代表性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入手,分析其风险,如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借款人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最后基于P2P借贷平台的角度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法律关系上看,P2P网络借贷平台本身的经营行为与P2P网络借贷行为的法律性质大不相同的两个法律行为。通过深入剖析各主要类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行为发现,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资金流向、单笔借款金额和对应出借人的数量,以及P2P网络借贷平台是否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借款人从事非法集资等,都会涉及触犯非法集资底线的问题。其中,对债权转让型P2P和保本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行为,不能直接等同于非法集资;但如果其经营模式选择不当,就会涉嫌非法集资或非法从事金融业务。为有效解决各类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合法性问题,可以从改善资金托管方式、限制借款金额和出借人数量、强化债权转让管理、规范平台保证责任、赋予P2P网络借贷平台部分业务合法性等方面,加强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行为监管。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世界范围内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Zopa在英国成立,经过多年的发展,P2P网络借贷模式赢得了金融市场的广泛认可。本文通过对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市场需求分析以及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发现虽然目前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行存在金融监管不完善等问题,但是整体来讲,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未来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民间借贷日趋活跃,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方兴未艾。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羊群行为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影响P2P网络借贷平台后续投标的所有变量划分为4个维度,包括标的特征、信用特征、个人特征和往期借款,从这四个维度中选取了17个自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然后基于“拍拍贷”的1642条不同借款者的当前借款项目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当前投标次数对获得后续投标可能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投标次数能够对获得后续投标的可能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证明P2P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羊群行为。因此,需要从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入手,降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息不对称性,避免羊群行为的盲目性给网络借贷平台资金安全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业态的重要形式,以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灵活性,低廉的操作成本,越来越得到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用户的青睐,其业务内容已经从早期的借贷信息发布和交易撮合向其它借贷和金融服务范畴发展,其服务形式、交易模式、风险控制方法也不断变化,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逐渐深入,成为传统金融机构的有利补充。本文通过对上海地区P2P网络借贷企业的调研,从P2P业务所面临的问题,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消极和积极因素,客户需求和政策影响等内容出发,对P2P平台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影响P2P网络借贷借款人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并且利用"新新贷"等P2P网贷平台上的数据做实证分析,结果发现,P2P网络借贷借款人的学历、婚姻、房产、车产、工作情况和提供的材料数量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婚姻和工作情况的影响较大。最后,针对P2P网贷平台借款人信用风险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P2P网络借贷在国内快速发展。然而,随着P2P行业的高速发展,各类风险与问题频出。本文通过分析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管理中的常见风险,对比不同借贷平台的运营管理模式,分析各平台的运营特点,提出优化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P2P网络借贷,是指帮助投资者与借款人实现直接借贷行为的中介服务行业。发展P2P网络借贷对缓解我国小微企业及个人融资难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2007年“拍拍贷”网贷平台成立以来,我国网络借贷平台数量日益增长,对小额贷款领域贡献明显,但同时由于监管的缺位,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规范操作引发的风险给整个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通过对我国现阶段P2P网贷平台运行模式、发展规模等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发现网贷平台发展良莠不齐,存在借款利率过高和监管不力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快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监管、完善平台信息公布和加强平台内外部合作等规范P2P网络借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梦 《财会学习》2020,(1):180-181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而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压倒式增长的发展现状。然而涉嫌诈骗、跑路、提款难等问题平台的频频曝光也反映出P2P网络借贷模式的不足之处与发展空间。本文就我国P2P发展进行分析,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P2P网络借贷模式与发展现状,揭示出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存在和得以发展的原因以及问题平台频出现象发生的原因,并对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稳健、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P2P网络借贷(Peer to Peer Lending)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小额借贷创新业务.从2006年开始,P2P网络借贷市场在中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然而其一直面临着借贷成功率较低的问题.论文采用人人贷平台的3148条交易数据对个人信息对借贷成功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对借贷成交结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借款人的借贷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P2P技术在校园网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P2P技术的分析及其在校园网中应用,提出了在校园网中建立文件共享系统的思路,并对P2P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论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网络借贷,即在网上实现借贷,借入者和借出者均可利用这个网络平台实现借贷的在线交易,一切认证、记账、清算和交割等流程均通过网络完成,满足了人们对资本便利快捷的需求.本文阐述了P2P网络借贷的基本概念、发展情况和积极意义,分析了其业务流程可能引发的风险,认为应将网络借贷纳入监管体系,制定监管原则、模式、内容以及安全与技术指标,引导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姚淑姬 《金卡工程》2010,14(4):20-21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复制不仅成本低廉,而且越加容易,从而导致在线版权侵权现象更加频繁。在这种背景下,P2P网站运营商应运而生。针对Napster以及Grokster两个案例,分析法院在具体案件中如何对P2P网站运营商的行为作出裁量,并指出对以上两个案例作出截然不同判决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韩丽霞 《金卡工程》2010,14(11):206-207
资源发现是整个网格系统的热点研究问题,本文作者结合检察网络工作实际需要,结合P2P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区域的网格资源发现的新方法,按照资源的类型将网格资源划分为多个区域,具有相同类型资源的网格信息节点组织在同一区域中,各区域由一个域中心节点进行管理,各域中心节点形成P2P层。把网格中的资源分为域间-域内两类,从而大大提高了查询效率和通信效率,减少了网络流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通过中美的P2P情况,研究P2P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并以此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股票市场持续低迷,各类投资理财产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中小投资者亏损累累,再加上央行的连续降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降,P2P理财市场却日趋受到欢迎。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P2P模式作为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一个相对较新的金融理财模式正走入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蓬勃发展,网贷行业更是高歌猛进,行业火爆的背后却存在一些严峻的问题,P2P网贷的风险问题以及如何防范成为行业发展的难题。本文试述在行业监管即将到来的新时期,网贷领域存在的风险类型以及促进该行业健康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P2P网络借贷是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大潮下新兴的行业,它在推进金融创新,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解决目前困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方面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推动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也起着一定的倒逼作用。然而,任何一个新事物出现的同时也会伴随产生相关的问题,P2P网络借贷也不例外。特别是近期以来,大量P2P网贷平台公司出现大量的负面事件,成为困扰该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P2P网贷平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旨在促进P2P网络借贷有序健康发展的四项举措。  相似文献   

19.
P2P理财是指借款人和投资人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融资和投资的个人对个人金融行为。P2P理财行业这几年在我国呈爆发式增长,但P2P理财平台跑路、诈骗等情况迭出,因此P2P理财平台如何完善平台风险控制,是摆在监管层、行业和平台自身的重要问题。本文对P2P理财的相关概念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大致阐述,分析了P2P平台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提出了应对这些风险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P2P融资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平台数量大幅增长,融资规模快速扩张,但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本文分别以拍拍贷、红岭创投、宜信财富为例,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平台的风险防控机制。认为在风险防控上存在监管部门不明确、P2P平台对客户的信用评价手段缺乏、贷款信息公开度不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宏观政策措施和微观风险防控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与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