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误差修正模型估计:1995-2004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莉 《上海金融》2005,(10):24-26
本文应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1995~2004年各季度的相关数据,对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说明:1995年以来的实际货币余额一直与GDP、一年期存款利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保持着协整关系,这一实证分析的结果说明十年以来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中长期关系相对稳定。同时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中国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对M1增长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且M2实际余额的短期调整速度要低于M1实际余额的短期调整速度。  相似文献   

2.
货币需求对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至关重要.用协整检验方法对中国1979~2003年间的长期货币需求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说明M1实际余额与实际GDP和1年期存款利率存在同积关系,M2与实际GDP和1年期存款利率以及通货膨胀率存在同积关系,这表明实际货币余额与实际GDP,利率或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用误差纠正模型对M1和M2的短期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估计,表明在短期狭义货币的变化对收入的短期波动、上期通货膨胀率、上期货币需求的短期波动和ECM敏感,而广义货币需求的波动在短期仅受收入的短期波动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误差修正模型对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说明:实际货币余额一直与GDP、通货膨胀率之间保持着协整关系。同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表明,M2的增长幅度小于中国GDP的增长幅度,货币需求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反相关关系,说明近年来出台的货币政策能有效调整货币需求波动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协整理论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78—2004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狭义或广义的实际货币余额需求与实际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从而说明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是长期稳定的;货币供给短期具有非中性,是经济增长的短期Granger因;货币需求的利率半弹性为正,利率并不能真实反映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5.
杨丹 《金融纵横》2009,(7):8-10
本文运用1990-2008年的数据资料,对我国长期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我国M1,M2与GDP,利率水平和货币化程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货币供应量的高收入弹性、低利率弹性和高货币化弹性说明我国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正确的,且以M1作为中介指标比M2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1994-2010年的非平稳季度数据,应用门限调整方法研究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发现货币需求与收入、汇率、利率及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协整关系,M1和M2短期需求函数存在门限调整。门限误差修正模型表明,M1、M2短期需求函数在长期均衡偏离低于门限值时能回复到长期均衡,在长期均衡偏离高于门限值时不稳定;收入、通货膨胀及汇率影响M1和M2的短期需求函数,但利率只影响M1的短期需求函数,不影响M2的短期需求函数。大多数时候货币需求能自我修正,但目前货币需求处于门限以上,限制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协整理论和非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利用1978-2004年的年度数据对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狭义或广义的实际货币余额需求与实际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这说明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是长期稳定的;货币供给具有非中性,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货币需求的利率半弹性为正,说明利率并不能真实反映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8.
M2/GDP是货币化率的近似指标。在货币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且M2/GDP已经超过2时,M2/GDP已经无法近似货币化率。所以,要解释以M2/GDP衡量的高货币化率,反而需要考虑货币化之外的因素。根据货币交易方程,M2/GDP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高货币化率的本质是货币流通速度非常低。因此,要解释高货币化率,应该分析经济主体对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需求为何这么高,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如此低。本文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推导出,中国的高货币化率主要是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财富积累增加和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导致投资渠道有限且收益率较低造成的。本文利用数据初步验证了相关假说。本文也进一步推断了货币化率下降的最可能的路径:在货币供给增速不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投资渠道增加,对货币的需求降低,资产价格上涨,居民财富增加,消费增加,从而推动物价和产出逐步上升,M2/GDP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9.
转型时期我国货币需求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为背景,从传统货币需求函数分析出发,运用协整检验和 ECM模型对我国 1994-2005年阶段性货币需求的稳定性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货币需求、国民收入、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由于不完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管制的存在,货币需求函数表现出高收入弹性和低利率弹性.而短期货币需求函数并不稳定,根据短期货币需求函数很难准确预测货币增长率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增加了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和风险.基于 ECM模型的短期 Granger因果检验,支持利率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短期均衡关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我国1992年第1季度~2006年第3季度的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Wald系数检验和HP滤波分析,检验了货币供应量(M2)争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协整关系.研究发现:M2和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M2与GDP之间的关系显著正相关.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短期调控效果不明显,我国货币供应量具有明显的内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