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元萌 《会计师》2013,(6):46-47
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仅有助于内部控制的建立,还增强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促进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首先就应该优化内部环境。现如今随着人本经济时代的到来,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建立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环境,将有利于各利益相关者保持和谐的经济关系并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内部控制的发展及现状,提出建设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并指出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2.
丁娇 《投资与合作》2011,(8):236-236,237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自我调节和自行制约的内在机制,而内部控制环境是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基础,所以导致内部控制系统失效的关键原因是内部控制环境存在问题。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针时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运行。内部控制环境理论从产生至今已经历了四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本文探讨了控制环境的范围界定、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控制环境的构成要素等,然后提出我国企业应着重从各构成要素入手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企业内部环境作为内部控制实施的基础,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得到完善,对于我国接下来的内部控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指出我国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紧接着结合主要问题提出我国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COSO认为控制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它奠定了公司的内部控制文化和结构,决定了一个组织的基调,影响着整个组织内工作人员的控制意识。内部控制环境好比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投资环境一样,要硬件、软件都好,方能筑巢引凤,唤起投资者的热情和信任。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论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内容,进而论述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组织制度,是确保企业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进建立或改善良好的控制环境。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使其成为内部控制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一种监督形式,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相似文献   

8.
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对特定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建立、加强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一些因素。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控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环境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健全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监督评价与纠正、信息交流与反馈等构成。从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现状看,离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加强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将内部控制活动与业务经营管理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及时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审和改进。建立内部控制的评价制度,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回顾和检查,并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组织结构、经营状况、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谢元萌 《会计师》2013,(11):46-47
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仅有助于内部控制的建立,还增强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促进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首先就应该优化内部环境。现如今随着人本经济时代的到来,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建立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环境,将有利于各利益相关者保持和谐的经济关系并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内部控制的发展及现状,提出建设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并指出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内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目前会计界讨论的较多的两个话题。但对于公司治理,尤其是内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人们的认识上并不一致,甚至一定程度上存在混乱。本文认为内部控制与内部公司治理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胡为民 《新理财》2014,(1):63-63
纵观外部环境,对于广大的CFO朋友来说,2014年可能不会比2013年轻松多少。那么,如何才能在如此复杂且充满变数的大环境、大趋势中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如何能够保证持续不断地为企业提供充足高效的现金流,则是企业CFO们一直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今秀 《新理财》2012,(6):28-29
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一家于2011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于上市前进行的系统化内部控制优化建设工作为例,给出上市前优化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1建立内控建设的组织保障为确保内部控制规范、优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该公司成立了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及内控建设工作小组,同时聘请外部咨询机构工作共同完成内控建设工作。2拟定内控建设工作计划该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主要分为拟定方案并确定实施范围、召开动员会、内控培  相似文献   

14.
石明辰 《新理财》2010,(7):76-77
近年来,企业内部审计作为完善的公司治理和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的重要因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实务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内审的效力.  相似文献   

15.
财务并非仅仅是严谨而精确的报表和数字,理性与客观背后,还有着一股不可忽视的无形力量。  相似文献   

16.
内控建立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爱琴 《新理财》2010,(2):96-97
目前,中央地勘单位正处于由事业向企业转型的关键阶段。随着地勘单位战略目标的实施和经营规模的发展壮大,对地勘单位集团化管控水平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更高标准、更加严格和更加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化解和降低财务风险,实现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罗胜 《新理财》2012,(5):73-74
在我看来,在中国保险公司开展内控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妥善处理好以下几层关系:"控"与"不控"。套用一句俗话,可以说"内控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内控是万万不能的"。再完美的内控,都不可能防范住所有的风险。我们的目标只能设定为通过严格的内  相似文献   

18.
解码内控     
滕琳 《新理财》2013,(1):79-81,10
世界并没有在2012年毁灭。打破了所谓的古代玛 雅历法的“末日”预言。 一如往常,我们顺利地度过了2012。 不同的是,过去一年,我们多了份理性与谨慎。  相似文献   

19.
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中内部监督体系的架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部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制度基础,是对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再控制。我国现行的由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共同构筑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职能存在重叠,各监督主体的独立性与其监督职能不完全匹配,内部监督流于形式,亟待根据我国公司治理的特点,重新安排各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并根据其独立性配置相应的监督权限。  相似文献   

20.
We argue that domestic business groups are able to actively optimise the internal/external debt mix across their subsidiaries. Novel to the literature, we use bi‐level data (i.e. data from both individual subsidiary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consolidated group level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model the bank and internal debt concentration of non‐financial Belgian private business group affiliates. As a benchmark, we construct a size and industry matched sample of non‐group affiliated (stand‐alone) companies. We find support for a pecking order of internal debt over bank debt at the subsidiary level which leads to a substantially lower bank debt concentration for group affiliates as compared to stand‐alone companies. The internal debt concentration of a subsidiary is mainly driven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p's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The larger its available resources, the more intra‐group debt is used while bank debt financing at the subsidiary level decreases. However, as the group's overall debt level mounts, groups increasingly locate bank borrowing in subsidiaries with low costs of external financing (i.e. large subsidiaries with important collateral assets) to limit moral hazard and dissipative costs. Overall, our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istence of a complex group wide optimisation process of financing co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