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华  胡顺伟 《新金融》2004,(10):32-35
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协议)提出的衡量信用风险的新方法,是新协议的主要内容。内部评级的实施以完善的银行内部评级体系为前提。文章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内部评级建设的必要性,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制度建设方面的差距,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内部评级体系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深化内部评级体系开发建设,达到实施新巴赛尔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的要求,全面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的出台,确定了基于内部评级法的信用风险度量和资本金计算框架,内部评级体系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线.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逐步建立了内部评级体系,陆续开始实施《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的内部评级法.本文重点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评级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诸如数据缺失、技术支持、人力资源约束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实施新资本协议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时被要求使用新资本协议中的内部评级法。《新巴塞尔协议》最主要的创新之一就是计算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应用内部评级法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王来星 《济南金融》2003,(12):24-25
为切实改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加强了对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力度,逐步建立起了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然而作为主要信用风险控制的内部信用评级方法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和缺陷,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2007年2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应于2010-2013年间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信用风险资本,并鼓励商业银行实施高级内部评级法。该指导意见为商业银行全面改进信用风险管理,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政策指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电脑》2013,(10):87-87
2012年6月,银监会发布了基于《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简称《巴塞尔Ⅲ》)构建的新的银行监管框架《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所有银行必须在2018年底前完成应对。其中在信用风险部分,要求商业银行须建立完善的内部评级制度以准确评价借款人及债项,实现评级模型的高度化/精细化。银监会的上述要求对中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带来挑战。为帮助中国银行业实现《巴塞尔Ⅲ》要求,提升信用  相似文献   

8.
为切实改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加强了对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力度,逐步建立起了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然而作为主要信用风险控制的内部信用评级方法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和缺陷,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加快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步伐,商业银行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时被要求使用新资本协议中的内部评级法,、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应用内部评级法时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构建较为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0.
莫曙红 《时代金融》2014,(11):90+92
<正>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包括对主权、金融机构和公司风险暴露(以下简称非零售风险暴露)的内部评级体系和零售风险暴露的风险分池体系。我国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等监管要求,是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重要的制度创新,为商业银行改进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标杆和政策激励。内部审计发现,非零售风险内部评级对使用模型准确量化信用风险具有一定的偏离,现笔者对某国有商业银行该评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内部审计的难点进行探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一、商业银行非零售风险内部评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落实监管要求,近几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内部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二元的信贷市场结构,决定了中小银行定位于中小企业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选择。中小企业总体风险天然大于大型企业,中小银行如何实现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持续良性的业务发展、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三者之间的有效契合,有必要进行研究探讨。莱商银行作为一家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多年摸索,逐步实现了被动选择基础上的主动适应和积极作为,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小银行自身特点的、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差异化竞争的发展路径,被业界称为"莱商现象"。本文以莱商银行为例,对其成长过程进行还原、再现和剖析,以期对中小银行的业务拓展和风险防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4家商业银行1992~2006年经济数据,根据协整理论和VAR模型等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我国大、中、小型商业银行信贷投资之间的动态关系,定量刻画了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小型商业银行信贷投资额波动中作用的大小。实证结果表明:大、中型商业银行与小型商业银行的信贷投资额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且大、中型商业银行信贷投资的取向均是小型商业银行信贷投资取向的Granger原因,但大型商业银行之间的信贷传导力度比较微弱;大、中型商业银行信贷投资对小型商业银行投资波动的贡献度都表现出正向效应,相比而言,中型商业银行对小型商业银行信贷投资的传导力度要更大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湖南地区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以检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技术。实证结果表明:大型和跨区域性银行对中小企业未采取关系型贷款;贷款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特征不太重视;大型和跨区域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主要采用信用评分技术。作者建议:第一,整合信息资源,发展独立的信用评估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估,降低大型和跨区域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第二,大力发展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并鼓励其形成和充分发挥对中小企业进行关系型贷款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小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2011年两会期间,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问题着重成为当前一个广泛的关注焦点。那么,当前形势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挑战和自身不足的劣势,如何实现差异化已成为中小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中尤为重要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中小商业银行必须走差异化发展路径的内外部原因,提出了中小商业银行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金融与中小商业银行的竞争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近年来,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的实践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这与产业组织模式的演进、银行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6.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与商业银行经营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经营困境,本文从金融系统风险配置角度对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金融风险的非均衡配置及商业银行关系型信贷技术的缺失是出现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本文还相应提出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选择,包括实施混业经营战略,努力提高银行信贷资金运用的主动性;将支持中小企业作为新的信贷增长点,稳步实施中小企业贷款战略;构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体系,积极开拓消费信贷市场等。  相似文献   

17.
摘要:借助突变点检验和数据生成结构分析等方法,本文发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差数据在2011年发生突变,其原因可能是我国经济增长态势出现转折性变化所致。而在研究期内,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利差则日渐缩减。分析表明:经济因素是利差变化的主导因素;大银行利差对经济发展指标较为灵敏;中小银行利差持续收窄;不同规模的银行利差有趋同的态势。我国实施价格型调控的基础已经具备,应继续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而中小银行应坚持走集约化、差异化、电子化的发展道路;大型银行应扩大中间业务收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比例,增强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8.
传统信贷业务中,商业银行通常将风险评估重点放在企业的评级和财务状况上。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授信因交易而存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是评判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供应链金融最大的风险点在于不完整信息下的信用风险和不对称信息下的道德风险。防范化解供应链金融风险,除了运用常规风险管理手段,更要积极引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来提升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能力。本文通过分析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风险,以基于B2B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为例,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模型,对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建设进行实证研究,并围绕金融科技提升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控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信用社,到城市商业银行,再到区域性银行,国内中小银行的每一次业务转型,都经历了核心系统的升级改造,而每一次的升级改造带来的都是伤筋动骨式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外金融环境的日趋多变和金融产品的日渐复杂,一些同行在新核心系统建设中不尽如人意的经历,给本已不堪重负的中小银行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困惑:核心系统究竟做成什么样,哪种建设模式更适合自己。处在两难困境中的中小银行正在经受着从未有过的艰难抉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遵照巴塞尔协议Ⅲ,我国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新规促使我国商业银行优化了优质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提高了商业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监管仍然存在着流动性监管指标因存款增长不足而导致的优化困难、中小型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压力持续增加、监管难度因商业银行同方向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而增加、金融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流动性监管指标监管效果尚需评估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体系,我国亟需有效引导商业银行完善资产负债配置、引导中小型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建立差异化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建立业务数据动态报备制度、及时更新与修正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政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