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洪波  方倩 《保险研究》2015,(1):100-111
提升基础养老金统筹层次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养老金由省级统筹过渡到全国统筹存在着明显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会缩小不同收入群体间基本养老金待遇的差距,是坚持基本养老保险公平价值取向的重要体现。基础养老金由省级统筹过渡到全国统筹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与全国统筹后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密切相关,现阶段可以采取渐进式的过渡路径。  相似文献   

2.
提升基础养老金统筹层次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养老金由省级统筹过渡到全国统筹存在着明显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会缩小不同收入群体间基本养老金待遇的差距,是坚持基本养老保险公平价值取向的重要体现。基础养老金由省级统筹过渡到全国统筹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与全国统筹后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密切相关,现阶段可以采取渐进式的过渡路径。  相似文献   

3.
养老保险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具有重要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养老金公平分配既是收入再分配的出发点,也是再分配调节能力的基础.只有深入透彻的分析基础养老金自市级统筹提升到省级统筹层次带来的收入分配变动,才能更好检验基础养老金统筹层次提升所带来的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实现全国统筹铺平道路.本文立足于分析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依据养老金计发办法,分析统筹层次提升对养老金给付影响及基础养老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得到如下结论:省级统筹的实施对养老金给付水平的调整不存在影响;省级统筹的实施对新增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给付存在影响;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提升缩小地区间的新增退休人员初次分配差异;对于新增退休人员来说,实际基础养老金地区差异要小于名义上的基础养老金地区差异.但当前的省级统筹层次提升分配方案损害了高收入地区高物价水平地区新增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福利,未能真正体现出保证劳动者在职贡献与养老金福利给付的相对公平.因此,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升方案中,应充分考虑地区间物价水平差异,确保高收入地区养老金合理的流向低收入地区,保证基础养老金分配的公平与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全国统筹的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对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负担基础养老金及预期寿命与实际寿命的差异,使得新农保具有代际间再分配效应,政府提供保费补贴使得新农保具有代内再分配效应;缴费年限、缴费水平、寿命、性别对新农保再分配效应有显著影响;职保转入新农保所预期得到的利益净流入将远低于直接参保新农保的净流入水平。  相似文献   

5.
2022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国统筹,由中央调剂省际余缺承担养老金给付责任,不同地区参保者将在同一资金池缴纳保费和领取养老金。由于我国省区间的工资收入和养老保险制度内抚养负担差距较大,一般认为发达省份将为全国统筹做出额外的经济贡献。然而若从参保队列终身收支的视角看,发达地区的人均寿命更长,养老金终生领取时期更长,养老金福利更高。那么,在综合考虑收入差距、寿命差距、性别差距等因素后,全国统筹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如何?本文从参保人终身收支的视角,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CHIP)2018年的数据,采用微观模拟法,对不同类型人群的终身收入和预期寿命进行模拟,使用加权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评估基本养老保险的再分配方向和水平。研究发现:工资差异在再分配中的效应较低,总体再分配方向为男性向女性转移,短寿群体向长寿群体转移;养老保险基金的全国统筹加大了再分配力度,终身视角下预期寿命更长的省份仍是制度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6.
推动基本养老保险由省级统筹向全国统筹过渡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心,对于实现经济的公平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取2006—2017年全国31个地区的面板数据,以基础养老金省级统筹过渡到全国统筹后,不同地区及不同收入群体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为研究对象,从统支视域出发,采用渐进式计发办法预测2041年统筹层次提升后,各地区不同收入群体的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并结合泰尔指数和离散系数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结果发现:养老金统筹层次提升存在着显著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但各地区养老金待遇差距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
以收入分配不平等日益加剧为背景,基于收入再分配角度的养老金制度研究日渐兴起且一般认为,统筹层次的提高能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挥更大的收入再分配作用。基于对收入再分配效应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陕西省省级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虽然的确保证了多年来对参保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但待遇的地区平等性并未能因此有所改进,相反制度的公平性和效率性甚至还因此有所损伤。由此出发,在号召全面、彻底提高统筹层次的政策背景下,对如何最小化其连带问题影响的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混合型养老金计划是国际养老金计划发展的重要趋势,现金余额计划是美国养老金混合计划中发展较好、规模较大的一种私人养老金计划。该计划具有较低的养老金计划成本、资金筹措较具弹性、养老金给付享受政府担保、较好的激励机制、较强的透明度和携带性、为雇主和关键员工提供更高的福利保障、与其他计划搭配的计划组合效应等特定优势。美国2006年养老金保护法颁布实施后,该计划的年龄歧视、转换期的养老金蚀损、给付贴现则所导致的制度法律风险得以消除,使该计划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美国现金余额计划对中国企业年金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保障     
在对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中,彼得·戴蒙德教授主张通过养老金相关参数的调整来适应未来养老基金支出增长的压力,方式是改善养老金待遇标准和税收规则以确保养老基金的精算平衡。其基本观点是:第一,社会保障是退休后收入的基础,是防止贫困和失去保险机会的保障,所以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建立;第二,因为人们很少自愿进行养老金积累,年金化的强制性公共养老金就非常重要,一是能平衡终生收入,二是能够提供就业激励;第三,公共养老金计划对工人及其家庭,特别是儿童、配偶和遗属有重要保障作用;第四,延迟退休能提高未来的消费,设计合理的待遇累进原则和退休审查制度会有助于增加劳动激励;第五,养老金的代际转移是一种再分配,较多的再分配会对工作生涯形成激励;第六,为实现精算平衡,应引入自动平衡机制来自动调整税率和待遇水平,以减少立法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混合型养老金就是把DB模式和DC模式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养老金计划。本文主要分析了两种典型的混合型养老金——传统DB模式与DC模式混合型养老金和保证固定收益率的混合型养老金,将养老金的固定收益保证视为欧式期权,利用Black-Scholes模型进行期权定价。再对两种养老金计划下投资组合风险和宏观经济风险对期权价格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本文对这两种计划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实务中保证固定收益率的混合型养老金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依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2017年、2019年三期数据,运用MT指数测算政府转移支付对全国及各地区居民收入再分配效应,并探讨纳入养老金后的政府转移支付对居民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政府转移支付降低了居民整体、城镇内部、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三期分别平均下降2.58%、0.64%、1.15%,且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存在地区差异。从贫困异质性看,政府转移支付缩小了贫困家庭与非贫困家庭间的收入不平等,且政府转移支付对于贫困家庭收入的重要性超过非贫困家庭。纳入养老金后的政府转移支付虽然可以降低城镇内部与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但强度有所减弱。并且加入养老金后使城乡间收入差距扩大,因此,逐步缩小城乡间养老保险的待遇差距成为公平可持续的重要举措。基于此,应改善政府转移支付质量,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提升多维贫困家庭的人力资本,探索建立全民统一的养老金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养老基金是大多数美国职工退休后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全美各种养老金计划已达83.4万项,包括近5400万职工。绝大多数美养老金计划按有关养老金管理法进行严格管理,成千上万的养老金计划的成员(或受益人)是受美三个联邦政府机构即美养老金收益担保署、美劳工部养老金与社会福利管理局和美国财政部收入总署的保护。 美国养老金计划大体分两种,即固定收益计划和固定捐助计划。养老金计划是由“计划主管”负责执行的,按照美国养老金管理法,计划主管需向养老金计划成员自动提供有关该项养老金计划的制定、何时计算收益、投资状况、遗孤收益标准、收益权归属期  相似文献   

13.
<正>一、养老金计划养老金(也叫退休金)是指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用于保障日后生活的收入。而养老金会计是一项全面、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养老资金运作的管理活动。养老金会计与养老金计划密切相关,不同的养老金计划,其会计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养老金计划,指一种企业  相似文献   

14.
退休领取养老金是人生转折点。在正规就业市场早退休,再到非正规就业市场重新工作,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这种状况对国家税收、收入分配、就业结构、劳动保护、社会保险制度的冲击是深重的,亟待在综合治理中得到改善。领取养老金年龄是国家依法规定的。如果领取养老金年龄的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激励性,部分受益人可能选择提前退休领取减额养老金或者推迟退休领取超额养老金。退休是指劳动者因年老等退出劳动力市场,按期领取生活费用。受  相似文献   

15.
欧洲政府债务比重长期偏高的国家表现出高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比重、高社会养老保障支出比重、高公共养老金替代率和再分配功能偏低的"三高一低"特征,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养老保障及其改革的刚性。因此,中国应该从长经济周期的视角来协调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当前社会保障建设则要适当滞后于经济发展,同时,建立多层次的退休金支付结构,强化基础养老金"保基本"的横向再分配功能,并构建养老金关键参数的弹性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财政压力的加重,英国由国家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组成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呈现出私有化的特点,尤其鼓励大力发展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计划。《2008年养老金法案》中关于英国职业养老金计划的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中"国家职业储蓄信托"提升了职业养老金计划的整体投资绩效;"自动加入"机制作为职业养老金计划由自愿性转向强制性的标志,极大地提高了职业养老金计划的参与率和覆盖面、增加了职业养老金计划的储蓄额。可以说,《2008年养老金法案》对英国职业养老金计划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养老金制度存在代际财富转移效应,养老金不平等会影响家庭代际经济交换。本文利用CLHLS 2014年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养老金制度对家庭代际经济交换的影响效应。估计结果显示,相比无养老金的老人,有养老金的"农民(含居民)"爷爷(祖父辈老人)每年给子孙的净转移额并无显著差异,但"职工"爷爷、"干部"爷爷的净转移额分别每年显著多出2241元、3670元。进一步使用联立方程模型估计发现,代际经济交换中还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考虑中介效应之后,退休职工、退休干部的净转移额分别多出2636元/年、4445元/年。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养老金不平等会从抚养、供养两个方向影响子孙代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进而影响整个收入分配格局。建议要尽早实现我国基本养老金制度的全覆盖,尽快解决制度"碎片化""双轨制"的问题,针对不同群体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关博 《保险研究》2011,(9):53-59
现金余额型养老金计划是美国职业养老金近年衍生出的创新模式之一,作为混合型计划的一种,其兼具确定给付型和确定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特点。本文运用比较法分析了现金余额型养老金计划的运行机理,进而在分析我国目前职业养老金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指出现金余额型养老金计划对我国职业养老金建设的借鉴意义,具体包括:DC计划不是职业养老金...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1988年、1995年、2002年和2007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入分配中的纵向失衡和横向失衡问题。研究发现,在纵向分配方面,我国离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它构成了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推动因素。从横向分配来看,不同特征的离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差距也不可忽视,其中两种值得关注的显著失衡是离休与退休人员之间养老金的差异,以及公务员与企业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差距。在控制各种影响因素变量后,离休人员比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退休公务员比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都高出很多。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养老保障体系采用的是典型的三支柱模式,第一支柱是强制实施的联邦公共养老金,即老年、遗属及残障保险计划(Old Age Survivors and Disable Insurance,简称OASDI)。第二支柱是由政府雇主或者企业雇主出资,带有福利的养老金计划.前者为公共部门养老金计划,是指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为其雇员提供的各种养老金计划,后者为企业雇主养老金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