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证券交易所推行的问询函监管逐渐成为保障和改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机制,其实施效果自然成为监管者和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银行的角度研究问询函监管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溢出效应,具体考察问询函监管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公司被出具问询函后,银行的贷款利率显著更高,贷款期限显著更短,银行贷款要求提供担保的可能性和比例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处于信息风险和信用风险相对较高的情境中,或银行对信息风险和信用风险较为关注的情况下,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幅度更加显著,不过,贷款期限、担保要求等非价格条款并没有显著差异。同时,问询函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在银企之间存在较强的信息不对称时更加显著。最后,本文发现公司收到问询函以后,分析师预测分歧度显著提高,这表明信息风险是问询函监管影响银行信贷决策的一个可能渠道。  相似文献   

2.
银行业改革、市场化与信贷资源的配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鉴于我国资本市场弱法律风险和股权高度集中的基本特征,本文提出了一个分析我国银行信贷业务预期违约风险的基本框架。以此为基础,本文考察了我国的银行业改革以及市场化进程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配置信贷资源时,会认真考虑贷款企业的历史财务绩效和代理成本。并且,银行业改革和地区市场化进程都成功促进了银行信贷资源配置行为的商业化。本文的研究为评价银行业改革的历史进程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线索。一方面,银行在配置其信贷资源时不仅要进一步关注贷款企业的财务绩效;另一方面,也应当致力于促使银行在确立必要报酬率时进一步关注贷款企业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下调小微企业债权风险权重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银行信贷供给诱导有效性及其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会计准则规范影响的协调性。研究发现,下调小微企业债权风险权重的资本监管规则实施对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具有显著诱导有效性,但已发生损失模型下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对此具有削弱作用,其削弱路径主要来自会计信息的风险信号传递调节效应,与资本约束中介效应无关。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其他银行,市场竞争力较弱的银行、以市场景气度较高小微企业为主要信贷投放对象的银行,具有更为显著的资本监管诱导有效性及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削弱效应,显示提高相关制度协调性并充分发挥市场激励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信贷配给"现象。  相似文献   

4.
银行是高风险行业,信贷风险是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是多方面的,其中信用风险是主要因素之一。信用问题归根到底取决于信息的真实性和完全性。在银行信贷领域中,贷款的决策、贷后的管理等均依赖于多方面的信息。借款人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及银行利用的有效性,对银行贷款风险的防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债务违约暴露的信用风险具有传染效应,会对金融市场稳定产生较大的冲击.以2013—2019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在区分放松卖空管制和卖空交易不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卖空机制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放松卖空管制使公司积聚的"负面消息"得以释放,减缓了大股东质押行为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上升的影响;二是放松卖空管制后,市场上投机者对公司"负面信息"的过度挖掘放大了公司股价的波动,而融资交易和卖空交易规模的扩大会加剧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上升.  相似文献   

6.
债务违约暴露的信用风险具有传染效应,会对金融市场稳定产生较大的冲击.以2013—2019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在区分放松卖空管制和卖空交易不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卖空机制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放松卖空管制使公司积聚的"负面消息"得以释放,减缓了大股东质押行为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上升的影响;二是放松卖空管制后,市场上投机者对公司"负面信息"的过度挖掘放大了公司股价的波动,而融资交易和卖空交易规模的扩大会加剧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上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4~2009年城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其信贷行为、不良贷款和银行业绩的综合影响。本文研究发现股权结构是影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和经营业绩的重要因素。第一大股东的控股能力越强,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越高,贷款集中度越高,经营绩效也越差;银行的大股东同样存在的"掏空"动机,第一大股东股权性质为地方政府的银行不良贷款率更高。而银行中的独立董事对银行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我们还发现,股权结构会通过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和贷款流向影响银行经营业绩,从而揭示了股权结构影响银行绩效的作用途径和机制。本文的研究为银行公司治理与银行绩效之间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对于加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控制、防范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安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我国175家商业银行1998-2009年间的贷款数据,分析了资本监管制度对银行贷款的影响,并结合理论与实际总结了相关原因.本文发现,资本监管制度实施之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能力显著下降,贷款相对规模减少,信贷扩张的速度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资本监管之后,银行自身的资本水平对贷款发放产生了重要影响,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信贷扩张的能力较强,而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则放缓了信贷扩张的步伐.此外,本文还发现,受银行融资约束的影响,不同规模的银行在信贷扩张速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陈胜蓝  李然  王璟 《金融论坛》2020,(11):49-58
本文使用中国2010-2018年融券标的公司的卖空交易量来考察实际发生的卖空交易如何影响公司违约风险。本文借助转融通业务的开启构建准自然实验情境,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卖空交易能够显著降低公司违约风险。卖空交易降低违约风险的主要机制之一是减少公司的新增融资。横截面差异检验发现卖空交易降低公司违约风险主要存在于控股股东私利侵占行为比较严重、融资约束程度较高和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公司之中。  相似文献   

10.
在信贷市场中,银行为企业与个人提供了极大方便,是人们获得贷款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中银行信贷是信贷的最主要形式。然而,由于信贷体系各方面发展尚未成熟,在我国运行起来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银行会尽量地收集借款人的相关信息来避免经济损失。本文对银行信贷分析的信用信息共享进行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我国证券市场推出融资融券制度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放松卖空管制的经济后果这一研究基础,进一步研究放松卖空管制如何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从卖空机制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公司现金价值及对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治理作用来看,放松卖空管制通过这一系列治理作用降低了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在不同产权性质条件下,对其进行分组回归,发现卖空机制在民营企业中对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并且在股权集中度高的样本中,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李碧伟 《云南金融》2012,(3X):206-206
在信贷市场中,银行为企业与个人提供了极大方便,是人们获得贷款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中银行信贷是信贷的最主要形式。然而,由于信贷体系各方面发展尚未成熟,在我国运行起来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银行会尽量地收集借款人的相关信息来避免经济损失。本文对银行信贷分析的信用信息共享进行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违约是信用风险传染的一种表现形式,现有研究忽视了委托贷款的违约风险。本文利用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据研究发现,委托贷款借入方违约导致贷出方银行借款可得性下降。当贷出方两权分离程度和融资约束较高时,其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风险传染;货币政策从紧时期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期,风险传染更容易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借入方违约通过提高贷出方的经营风险,降低了贷出方银行借款可得性。本文为企业间风险传染提供了实证证据,对于企业委托贷款决策、银行授信决策和监管部门防控金融创新工具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放松卖空约束的政策实施,运用双重差分法考量放松卖空约束对现金持有行为影响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结果显示:放松卖空约束增加了公司现金持有量,同时也增加了公司现金持有的边际市场价值;按照公司内部代理成本分组来看,内部代理成本越大的公司,放松卖空约束的治理效果越明显;进一步检验中,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发现主要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性检验表明放松卖空约束通过抑制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增加了现金持有及其市场价值。结果表明:放松卖空约束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可以通过外部治理监督作用缓解公司内部代理问题,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现金持有行为。  相似文献   

15.
政府的多重利益驱动与银行的信贷行为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本文以我国转型经济下政府、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紧密联系作为研究的背景,深入分析了政府多重利益驱动下的银行目标函数,并以会计稳健性标准作为衡量银行对债务人信贷要求的指标,实证检验了这一制度安排下的银行信贷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随着一系列商业化改革的完成,国有银行的经营理念正在向现代商业银行趋近,对于没有政府干预或干预较少的贷款,其信贷要求能够根据债务人的风险作出相应的调整。然而,仍然存在的政治性贷款又使其信贷行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异化,即使得银行对债务人的贷款标准不能根据风险作出相应的调整,并且造成了其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信贷标准的差异。此外,来自政府提高资产质量的压力和向非国有企业发放信贷时潜在的政治成本迫使国有银行为了控制信贷风险对非国有企业要求过于严格的信贷标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金融脱媒快速发展,银行业出现“存款荒”现象,商业银行普遍面临融资稳定性下降。本文从信贷规模和贷款价格两个方面考察融资稳定性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并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8年财务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融资稳定性与银行信贷规模、贷款利率均呈正向关系,说明现阶段融资稳定性下降后会导致银行信贷规模下降和贷款利率降低。异质性分析发现股份制银行的这两类关系更为显著。本文最后从监管当局与银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会计信息的信贷决策有用性:基于所有权制度制约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廖秀梅 《会计研究》2007,11(5):31-38
本文在我国制度背景下以两阶Logit回归模型考察我国会计信息的信贷决策有用性。模型包括银行信贷决策的会计财务指标,也包括所有权性质等制度因素。结果表明,会计信息可以降低信贷决策中信息不对称程度,但是信贷决策有用性在所有权制度层面被削弱,主要源于企业与银行均为政府终极所有时银行监督缺位。银行信贷决策中是否使用会计信息不单单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也受所有权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合理、准确地评价借款企业偿还能力是银行有效判断、规避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信贷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是银行确定风险程度的依据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针对银行信贷企业的信用特点,提出了一个银行信贷企业信用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一个基于ANP理论的银行信贷企业信用评价模型,为有效评价银行信贷企业信用等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董卉宁  刘琦  阮宏勋 《金融研究》2022,499(1):167-184
本文以我国的融资融券制度为背景,结合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卖空机制对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非融券标的,可融券标的公司高管的月减持比例在允许卖空后下降22%,这种抑制作用在小规模、高盈余平滑度以及非国有公司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其次,成为可融券标的后,股价定价效率提高,高管减持收益显著下降。进一步地,本文将高管的减持行为分为定期性与投机性两类,发现卖空机制显著抑制了高管基于信息优势和股价偏差的投机性减持行为。  相似文献   

20.
风险识别是风险预警与控制的基本前提,是银行信贷管理的重中之重。但在经营实践中,信贷人员可能会被一些模糊认识所误导,以致不能准确把握企业经营状况,识别相关信用风险,进而造成贷款损失。故择其一二,剖析如下,以期引起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