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一直是会计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这种曾备受大家推崇的计量模式一时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论的热点。本文结合这次金融危机,探讨了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作用和缺陷,并根据我国现状提出了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的来临,使得原本被认为颇具先进性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被指责为是加剧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众矢之的.本文认为金融危机是资本市场过度证券化、金融机构过度杠杆化、金融监管过度自由化和消费者过度债务化等原因造成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不应被废除,应考虑公允价值计量的完善,使其更好地体现特殊情况下的资产价值,而不是全盘否定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3.
潘哲 《云南金融》2011,(8X):93-93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一直是会计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这种曾备受大家推崇的计量模式一时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论的热点。本文结合这次金融危机,探讨了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作用和缺陷,并根据我国现状提出了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中的公允价值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金融界和政界人士纷纷将目光投向会计公允价值计量,试图通过暂停或修改公允价值计价来掩盖危机、转移视线。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描述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正确认识和对待公允价值计量以恰当应对危机的蔓  相似文献   

5.
在金融危机之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一直备受争议,特别是在我国这样新兴资本市场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更是经历严峻的挑战。笔者试图在通过对金融危机之后的时期进行研究,从中分析出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现实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的完善公允价值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资本市场遭遇的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缺陷暴露无疑.文章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在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主要导火索是美国的次级贷款,并且由于次级贷款衍生金融产品在各金融机构间广泛持有,造成危机迅速在各金融机构间蔓延,危机中损失惨重的金融机构对公允价值计量发出责难,认为是公允价值导致了本次金融危机,面对这一背景,本文将从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其在金融危机中的影响及相应措施几个方面形成结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全球蔓延,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157)提及的"公允价值"计量也饱受争议。金融界普遍认为第157号会计准则导致金融机构过分对资产按市价减计,造成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加大资产抛售力度,从而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本文将从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基本内涵、产生发展及其对第157号会计准则争论背后的利益冲突来论述金融危机与会计公允价值计量之间的关系,并预测公允价值计量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上市公司率先实行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这是我国会计走向国际化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而在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中,矛头直接指向会计准则,认为第157号美国会计准则要求金融产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我国刚刚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新准则面临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本文从会计与金融危机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试图探讨出金融危机下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中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存废问题一度形成论战,本研究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不应是这场金融危机的主要成因,也不应是它的替罪羊,它在本质上是值得坚持的,但应从制度及技术层面上进行改进与完善来保证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再次遭受质疑,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论证了公允价值的含义及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劣势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应该正确看待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最后指出在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后危机时代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随着衍生工具的盛行,历史成本计量对此显得无能为力,在争论和探讨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美国初步确立。伴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对公允价值的利弊的探讨更是被推到风口浪尖。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公允价值起源及发展历程进行简要综述,并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思考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公允价值准则与金融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准则自其产生之时,就引起了金融监管当局的担忧,概因从传统的混合会计计量模式过渡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引起资产负债、损益的波动,从而可能会影响金融企业的经营行为,并对整个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欧美金融界对公允价值准则的态度有了新的变化,纷纷暂停或停止按市价计算的会计准则,而改用成本估值计算。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准则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和我国对公允价值准则的监管状况,提出了降低公允价值准则给银行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金融危机下,生产过剩和金融过剩导致经济疲软,证券市场也表现为顺周期效应。中国大多数证券公司业务经营存在同质化倾向,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开放并没有改变这种状况,而金融危机的冲击及伴随的金融监管强化使证券公司经营模式更加单一。因此,在公司内部,一方面应适当促进产业集中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另一方面应培育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公司外部,应完善公司外部环境治理,构建证券公司增值及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和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中贯彻实施,在将来的会计核算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也会更加频繁。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企业损益直接列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项,表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司业绩不仅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企业无法通过自身活动控制的市场环境。当前,公允价值模式在我国金融工具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针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In January 2005 the Canadian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AcSB) issued thre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that require Canadian firms to mark-to-market certain financial assets and liabilities and recognize the holding gains and losses related to these items as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or as part of net income. The Board’s objectives for issuing the new standards are (i) to harmonize Canadian GAAP with US and International GAAP, (ii) to enhance the transparency and usefulnes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iii) to keep pace with changes in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other countries that are moving towards fair value accounting.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empirically whether requiring Canadian companies to report comprehensive income and its components provides the securities market with incremental value-relevant information over the traditional historical-cost earnings approach.Previous empirical studies provide mixed evidence on the value relevance of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and its components. This mixed evidence may be attributed partially to the use of as if methodology to construct an ex-ante measure of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prior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SFAS 130, which introduces measurement error. In contrast, this study uses actual data on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for a sample of Canadian firms cross-listed in the US in the period 1998–2003. We find evidence that available-for-sale and cash flow hedges components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rice and market returns. We also find that aggregate comprehensive income is more strongly associated (in terms of explanatory power) with both stock price and returns compared to net income. However, we find that net income is a better predictor of future net income relative to comprehensive incom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mandating all Canadian firms to adopt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is expected to enhance the usefulnes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Our findings, therefore, should be of interest to Canadian accounting policy makers as they provide ex-ante evidence on the potential usefulness of mandating firms to report comprehensive income and the components of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in their financial statements.  相似文献   

17.
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允价值会计一直是会计准则制定者与银行界及其监管机构之间争论的焦点.围绕着公允价值会计的争论全面而系统地综述了国外关于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业及监管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转变确实会对银行业及其监管、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在决定是否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财务报表的主要计量手段之前,需要对公允价值所产生的影响做出不断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总被引:62,自引:6,他引:62  
公允价值被公认为我国2006年新会计审计准则的最大亮点.本文认为,公允价值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亟待辨析澄清;《企业会计准则2006》缺乏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重大系统性缺陷亟待弥补纠正;深刻认识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意义和历史地位极其重要;公允价值审计任重道远、其风险近期高远期低.  相似文献   

19.
从金融产品异化角度解析次贷危机的特征、发展和前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们之所以对次贷危机一再判断失误和低估其影响,主要在于采用了传统观念来评估这次前所未有的危机。次贷危机和以往历次金融危机相比最大的特征在于它是首次由产品异化引发的全面金融危机,所以从产品异化角度来审视这次危机,有助于揭示其中许多新的特征和发展脉络。相应地,传统的危机对策难以完全应对这次新型危机,只有同时对业务模式和产品重新调整,才能最终恢复市场信心和信任。在业务模式和产品经过调整的后危机时代,美国金融市场将会进入更加健康持续深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汲取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稳健推进中国金融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仍未探底。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美国实行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直接成因是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滥用金融创新产品,并疏于金融监管。虽然这场危机的直接成因是金融创新,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停止金融创新,相反,要在汲取这场金融危机的教训的基础上稳健推进金融创新。在金融创新中要切实做到:金融创新立足实体经济并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并重,加强场外监管。确保金融创新的基础资产质量。审慎对待复杂的金融产品创新、规范信用评级、加强风险控制、坚持行之有效的外汇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