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怡  胡修林 《金卡工程》2003,7(6):65-67
本介绍了入侵检测的概念、网络入侵检测的步骤及分析手段,指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在保护信息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最后简单介绍了该技术的发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企业网络遭到拒绝服务攻击(DOS)而导致网络瘫痪和网站由于受到入侵攻击而造成无法访问的现象时有发生。面对当前多种形式的网络入侵攻击,仅仅利用IP封锁、包过滤等传统的防火墙、路由器技术进行监控和防范,已无法满足网络安全的要求。入侵检测系统(IDS)通过采用主动检测的方式来实现对网络环境的保护,其与防火墙的结合使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网络安全防护的被动局面,对原有防火墙技术做了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企业网络遭到拒绝服务攻击(DOS)而导致网络瘫痪和网站由于受到入侵攻击而造成无法访问的现象时有发生。面对当前多种形式的网络入侵攻击,仅仅利用IP封锁、包过滤等传统的防火墙、路由器技术进行监控和防范,已无法满足网络安全的要求。入侵检测系统(IDS)通过采用主动检测的方式来实现对网络环境的保护,其与防火墙的结合使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网络安全防护的被动局面,对原有防火墙技术做了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4.
一.网络安全概述安全是一种能够识别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能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网络安全是抵御内部和外部各种形式的威协,以确保网络安全的过程。要深入理解网络安全,必须了解网络上所面临的危险及一个能够用于阻止这些攻击的主要机制。以下是为网络安全的5个基本元素: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二.防止网络入侵和攻击的主要技术措施科技部门的网络管理人员应认真分析各种可能的入侵和攻击形式,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网络安全策略,防止可能从网络和系统内部或外部发起的攻击行为,重点防止那些来自具有敌意的破坏主体和内部恶意人员的攻击。防止入侵和攻击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安全审计和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和深入,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单纯的防火墙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安全高度敏感部门的需要,入侵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入侵检测技术是继防火墙、数据加密等传统安全防护措施后的新一代安全保障技术,它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上的恶意行为进行识别和响应,不仅能检测来自外部的入侵行为,同时也监督内部用户的未授权活动。入侵检测系统(IDS)是网络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防火墙一起组成了立体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遭到黑客入侵或感染病毒等造成的网络瘫痪及性能严重下降事件时有发生。这些攻击有些为恶意行为,有些是因为感染病毒后在不知情情况下发生。为避免以上非正常攻击带给网络的危害,特别是对生产网络的严重影响,网络中采用了越来越多的安全措施,如定义访问控制、安装防火墙等。部署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tstem)也是一种重要的安全防范手段,是对其他安全措施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刘璐 《中国外资》2009,(14):275-275
Internet蓬勃发展到今天,计算机系统已经从独立的主机发展到复杂、互连的开放式系统,这给人们在信息利用和资源共享上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由Internet来传递和处理各种生活信息,早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沟通方式之一,随之而来的各种攻击事件与入侵手法更是层出不穷,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问题。本文介绍现今热门的网络安全技术一入侵检测技术,本文先讲述入侵检测的概念、入侵的危害性、并且分析了入侵检测系统技术及其分类和不足之处,最后说描述了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入侵检测、安全路由器、防火墙、VPN、数据加解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技术相继出现。入侵检测与网络审计技术作为主要的网络安全技术之一,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近几年,全国各省、市建设银行分行业务大集中后,极大地加速了对这一技术的需求。但是,基于传统C/S结构的入侵检测与网络审计系统的缺陷也暴露出来,如在有多个入口点的局域网内部部署入侵检测与审计系统时,会给系统的实施、管理、维护以及升级等方面带来诸多不便。本文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B/S结构的入侵检测与网络审计系统的设计方案。入…  相似文献   

9.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是重要的网络安全设施。IDS能对网络活动进行实时检测,扫描当前网络的活动,监视和记录网络的流量,根据定义好的规则对入侵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出黑客的攻击手段,进行及时、准确的报警,以便科技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保障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它与反病毒系统、防火墙、  相似文献   

10.
入侵检测系统是置于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本文探讨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模型和分类,详细研究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技术,最后结合目前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端口扫描技术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端口扫描(Port Scan)是一种现在最流行的入侵侦察技术。Hacker在入侵之前通常都要使用某一种或几种端口扫描软件对目标系统进行侦测。以发现可以被侵入的服务(Services)。通过对这些服务进行扫描,Hacker有可能发现系统潜在的弱点,从而利用这些弱点侵入目标系统。入侵检测系统作为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对一般的入侵方式加以检测,而且也不能放过对端口扫描的检测。通过对端口扫描的检测,有可能在系统被真正入侵之前发现入侵者,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Internet蓬勃发展到今天,计算机系统已经从独立的主机发展到复杂、互连的开放式系统,这给人们在信息利用和资源共享上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由Internet来传递和处理各种生活信息,早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沟通方式之一,随之而来的各种攻击事件与入侵手法更是层出不穷,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问题.本文介绍现今热门的网络安全技术一入侵检测技术,本文先讲述入侵检测的概念、入侵的危害性、并且分析了入侵检测系统技术及其分类和不足之处,最后说描述了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应用的飞速发展,金融电子化步入了网络时代,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与此同时,网络入侵和计算机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利用入侵检测技术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网络入侵。一、实时入侵检测技术大多数传统入侵检测系统(IDS)采取基于网络或主机的方法来辨认并躲避攻击。在任何一种情况下,IDS 都要寻找"攻击标志",即一种恶意代码或可疑的攻击模式。当 IDS 在网络中寻找到这  相似文献   

14.
浅析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安全工程一般涉及多种技术和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虚拟专用网、CA认证、网络物理隔离、网络安全评估以及网络防杀病毒系统等。其中技术最成熟的当属防火墙设备,而入侵检测系统则是最近几年才逐渐风行起来的、作为防火墙有益补充而出现的网络第二道防线产品。  相似文献   

15.
入侵检测是当前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是传统防火墙的必要补充,入侵检测系统模型从整体上描述了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与关系,对整个系统的分析、实现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当前常用的入侵检测模型IDES和CIDF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统一外联平台是银行与业务外联单位之间的通信接口。作为各分行辖内外联业务的唯一接口,统一外联平台采用集中按入、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入侵防御技术、访问控制、双机热备、线路冗余等多种方式,联合实现统一的安全策略和接入规范,保证外联网络接入的信息安全和运行安全。本文基于当前的银行统一外联平台,着重分析其中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构成及常用检测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金融系统的网络非法入侵的犯罪行为也越演越烈,网络安全已成为金融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人们在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中主要采用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防火墙、安全路由等安全技术,但这些技术一般都采用静态的安全策略,在  相似文献   

18.
随着银行等金融机构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结构日益复杂,网络安全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技术与应用栏目从银行业网络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节选了目前已成熟应用的漏洞管理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等成功案例,供行业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识别和隔离“网络入侵”的一种安全技术。通用入侵检测模型(CIDF)由四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检测部件从网络传输介质上高速接收数据包,但不对捕获的数据包做过多的处理,而是保持数据的“原汁原味”;分析部件首先对数据包作必要的重组和解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形式各异的网络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各个领域。网络上的关键业务应用越来越多,因而网络成为攻击的目标,保障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以至整个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在复杂的网络应用环境下,侧重动态安全的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与静态防火墙等技术共同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