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义务教育是关系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而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事关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是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建立完善规范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是义务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并在近几年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同时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目前该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要促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对我国现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进行改革。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中存在的缺限和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山西省尧都区34所农村中小学校为样本,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评价财政农村义务教育支出新政运行的成效,找出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尧都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义务教育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中小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所承担的责任尚不明晰.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机制也不健全。而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的财政保障机制,明确规定义务教育的支出标准。把义务教育的支出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财政上.是义务教育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财政投资性支出是财政预算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用财政预算内外资金、专项基金、国债等财政性资金进行基本建设、城市维护、房屋修缮、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企业挖潜改造、科研开发等财政工程、项目性专项支出和用银行借贷进行政府项目工程支出的行为。财政投资性支出评审主要是对财政投资性支出行为依照法律、  相似文献   

5.
一是学有所教,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投入力度,教育支出安排23545万元,同比增长20%,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继续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成果,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除课本费和学杂费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安排资金300万元推进教育资源整合,着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当年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47所,建设50所高标准寄宿制学校。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显示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财政支农结构中,支援农业生 产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是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而农业科技三项 费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考虑财政对三农、教育、健康的投入的研究结果显示,国 家在健康方面的投入对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正面影响最大,其次是对“三农”的支出,农村居民 的受教育水平对农村居民的纯收入的影响为负,但对农村居民的经营性纯收入和工资性纯收入 的影响为正。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精准扶贫背景,本文建议应继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支 持力度,同时重视对农村健康和教育方面的投资,在健康与教育之间,应该优先选择提升农村 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一直处在变迁之中,这种变迁过程一方面是基于对原先体制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原先体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的结果。财政体制的改革,为我国义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2000年我国预期的"两基"目标如期实现,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人口普及率达到了85%,其中一些地区"普九"人口覆盖率高达95%,到2002年全国90%的县(2599个县)实现了"两基"目标,农村地区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8.6%和90%。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  相似文献   

8.
顾涛 《财政研究资料》2007,(30):F0003-F0004,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经济面貌等多个层次的全面提升,因此各级财政增加投入并不是简单的针对某个项目的资金支持,而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财政体制创新,缓解县乡财政困难,逐步调整各级财政的公共支出结构,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提供稳定的财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我国财政基本建设投资的分配,基本上是按照财政管理体制运行的,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方面,带有一定的特殊性。一、集中统一财政体制的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编制1950年政务院通过的《统一管理1950年财政收支的决定》,提出国家预算管理权集中在中央,经济建设费和国营企业投资列入中央预算,由财政部统一掌握和分配,按全国收支标准逐项审核支出。1950年财政  相似文献   

10.
仇童伟  何青 《财政研究》2023,(5):84-102
本文利用中国地方政府财政预决算数据库2016—2018年数据,从财政投入与支出两个维度系统评估了财政支持对脱贫地区经济增长与脱贫成果巩固的影响。结果显示,脱贫地区生产发展支出有利于经济增长且未影响脱贫成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支出因前期大规模投入而增效不明显;财政专项扶贫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是激励脱贫地区经济增长和脱贫成果巩固的重要原因。机制检验表明,财政支持通过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激励企业发展促进了脱贫地区经济增长;脱贫地区继续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社会发展支出并不能促进非农就业率的提高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生产发展支出是通过促进一二产业发展来促进脱贫地区经济增长的,随着脱贫地区经济增长,生产发展支出的重点需要转向第三产业。为此,因地制宜地调整生产发展支出结构,促成脱贫地区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是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易洪海 《财务与金融》2009,(3):90-92,76
本文从中部地区基层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影响因素角度,分析了当前中部地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问题。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基层政府财政收入较多的依赖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其支出受制度安排影响,缺乏财政决策权;财政支出类别繁多,资金利用效率不高;基层政府教育负担过重;回归分析表明,增加基层政府本级财政收入,能显著增加基层财政的农业投入和教育投入。本文提出,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合理划分税权,加强基层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将有助于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充分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空间关联关系,以及财政教育支出对农村减贫的空间关联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空间关联上呈现出复杂、多线程的网络结构;区域间财政教育支出差异和人力资本差异与农村贫困联动矩阵呈现显著负相关,区域间技术发展水平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农村贫困联动矩阵呈现显著正相关。加强我国农村贫困的治理,需要考虑财政教育支出的空间关联作用,实施定向的、梯度推进的区域协同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城乡义务教育统筹发展的财政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义务教育统筹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但当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为了有效地解决此问题,我们必须依靠政府行为,通过财政制度的安排,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研究农村金融市场融资能力及信贷效率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来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性。首先基于帕加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选取与经济增长率相关的且能反映农村金融市场融资能力的金融指标,其次基于这些金融指标,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在统一的框架内综合分析金融市场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情况,并定量分析农村经济增长与信贷、投资间的互动过程。计量结论显示在长期信贷与优化的金融结构、完善的金融融资渠道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但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不能内生吸引信贷资金。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在于发展高效农业,监管部门要通过指导意见改善农村金融结构与金融渠道、促进信贷支农特别是支持乡镇企业的投资,以此为基础实现农村产业与农村金融市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高玮  刘巧雅 《财政科学》2021,(3):130-135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以及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本文总结了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和财政政策实施情况,同时也梳理出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面临的运营维护成本上升、建设项目投入分散、运营维护机制缺乏等困难.因此,需要着眼于现实财力条件,以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投入长效机制为基础,以优化支持人居环境的财政支出结构为核心,以加强财政投入资金绩效管理为保障,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1986--2007年的实际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结构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都是正相关的。但是农村金融效率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呈负向关系。文章认为,农村金融资金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配置低效率是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经济的变迁,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不是随之增长,反而趋于相对萎缩的态势,说明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依然存在缺陷,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制度层面分析,强制性制度变迁与单纯性机构扩张是其与农村经济发展体系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改革深化路径应当是功能优先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投入不足,财政对农业的实际支持程度不高,这也是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制约因素。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农业正迈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发展急需加大财政投入规模。本文运用统计一般描述法,分析了我国农业财政投入绝对与相对规模,得出农业财政投入绝对规模在不断加大,但是从相对规模看,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却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GDP的比重变化具有十分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根据这一结论,提出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把握重点投入,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农业投资的法制化与规范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2009年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政府的主导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本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外部和内在风险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以期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参照,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本文认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主要外部风险因素包括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高龄化、城镇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其他养老保障制度的弱化;内在风险因素则包括制度设计风险、个人的筹资风险、财政的支付风险、投资性风险和管理性风险。  相似文献   

20.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发展我国县域农村经济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也是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但同时,其也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极薄弱的一个环节,其发展与改革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三农”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更关乎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近年,四平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加快实施各项改革措施,合理优化了股权结构,进一步健全了产权结构及法人治理结构。但随着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显现诸多影响其改革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