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芳英 《云南金融》2011,(7X):140-141
自2000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已经成为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途径。然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至中西部的只是零零散散的少数几家企业行为,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整个产业自东往西的转移。与此相对应的是如江苏省的苏北地区发达产业转到不发达的苏北地区,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到地理位置毗邻的粤北,粤西地区。本文着重分析珠江三角洲产业没有大规模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而是转移到地理位置毗邻的粤北和粤西地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陈芳英 《时代金融》2011,(21):140-141
自2000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已经成为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途径。然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至中西部的只是零零散散的少数几家企业行为,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整个产业自东往西的转移。与此相对应的是如江苏省的苏北地区发达产业转到不发达的苏北地区,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到地理位置毗邻的粤北,粤西地区。本文着重分析珠江三角洲产业没有大规模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而是转移到地理位置毗邻的粤北和粤西地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金融聚集理论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具有更大的集中度,更容易出现聚集现象.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明显和严重的差异.金融要素在具有地理优势、经济发展快速、政府政策倾斜的东部地区不断聚集,金融聚集使得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的过度金融发展可能导致地区经济过热,诱发金融风险,而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滞后是导致区域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作为支持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优惠、支持、鼓励政策的力度,鼓励金融创新,推动金融聚集,促进金融发展,这样既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长期发展和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4.
借助改革开放的先机,东部地区非国有经济迅速扩展,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良性互动,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逐渐形成。在其初期,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排他性地支持国有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有经济占绝对份额的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但随着经济制度环境的变迁,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逐利动机日益增强,又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提出了假设,在此基础上剔除了区域经济总量的影响后,从融资成本和融资规模两个维度出发,以各省市区的信贷余额占GDP的比例(XDB)和利率上浮比(SFB)分别作为因变量,以城镇化水平(CZH)、第二三产业各自占GDP的比例(EZB、SZB)作为自变量,利用各省市区2005年-2014年10年间的面板数据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信贷融资能力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了东部地区信贷融资能力强、其他地区较弱的结论.东部地区较高的城镇化水平和相对高级的产业结构是东部地区信贷融资能力较强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融资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实体性中间金融资源和整体功能性高层金融资源三个层次,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熵权法对我国农村金融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进行较系统的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资源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农村地区的人均金融资源拥有量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且这种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东部农村地区的金融中介机构在支持经济发展方面的功能更完善,这势必恶化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失衡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对我国区域内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开展比较研究,探索区域经济差异下的新型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模式;综合目前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建设的一些见解,同时提出了适合当前经济形势下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全国30个省2003~2013年的统计数据,描述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趋势及区域差异,结果发现,中国已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中国东部地区老龄化程度偏高,但中西部地区老龄化速度较快,2010年后三个地区老龄化程度日趋一致;2005年后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且城乡老龄化差距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周虹 《时代金融》2012,(23):37-38,42
近年来,我国的区域信贷配给呈现出东部地区信贷配给弱化,中西部地区信贷配给强化的空间非均衡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在描述我国信贷配给存在区域差异的前提下,从信贷配给的主体——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认为,区域资金回报率、区域信贷规模、区域法制信用环境和区域市场结构等是造成信贷配给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上述原因,是有效消除信贷配给区域性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周虹 《云南金融》2012,(8Z):37-38
近年来,我国的区域信贷配给呈现出东部地区信贷配给弱化,中西部地区信贷配给强化的空间非均衡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在描述我国信贷配给存在区域差异的前提下,从信贷配给的主体——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认为,区域资金回报率、区域信贷规模、区域法制信用环境和区域市场结构等是造成信贷配给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上述原因,是有效消除信贷配给区域性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日益提升,国家及吉林省推动东北振兴、打造哈长城市群和中部城市群、加快粮食主产区发展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吉林省农信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前所未有。在新的形势下,吉林省农信社要推进人才战略的研究与实施,抢抓机遇,奋发有为,促进吉林省农信社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社产权结构及治理机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善的产权制度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经营的基础,是其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金融支持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不完善,存在改革的必要性.应在统一法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产权改革模式,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结构及治理机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的资金需求量大。农信社作为地方金融发展的主力,可在城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利用SWOT法,深入分析了农信社服务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自身的优势与瓶颈。针对性提出建议,农信社要准确定位,加强金融创新驱动,积极引进战略、民间资本,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大力支持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现阶段,农村信用社信贷规模快速扩张,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逐步地暴露出来,特别是信贷风险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控制信贷风险确保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是当前各级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重心。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实际,针对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且农村人均收入较低。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其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十分密切。运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农村经济的增长并没有带动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广西北海市农村信用社为例,将其贷款利率水平与全国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水平进行比较.结论表明,农村信用社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之间是一种负相关关系,两者存在比较稳定的竞争状态.但由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制约,面对其他金融机构进入农村信贷市场的竞争,以高利率为支撑的农村信用社难以适应利率完全市场化的...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一直是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数据质量对一个地区整体的金融支持“三农”数据质量会有重要影响。为提高农村信用社金融统计报表的质量,确保对本地区金融支持“三农”情况的准确把握,人民银行通化市中心支行通过督促辖内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人民银行各项金融统计制度,积极推进金融统计标准化工作,并针对辖区内农村信用社报表错误比例较高的现象开发了《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报表白动生成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农村信用社贷款逐笔自动筛选、归类,有效甄别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报表科目归类错误,准确测算辖区涉农贷款规模,为提升整体履职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用社存在着制度供给的外生性、民主管理的局限性、参与主体的弱势性、组织范围的广泛性等特点,加强政府干预很有必要.政府干预对农村信用社的组织成本、产权制度、生存和发展环境等方面产生广泛影响,可能会出现政府失效的问题.为此,必须降低农村信用社的组织成本,尊重社员产权,优化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信社的社区银行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农村信用社未来的发展出路,许多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和争论。本文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契机,借鉴了欧美等国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深入探讨了将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造成社区银行的可能性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政府部门以资金支持、政策鼓励等多种方式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与改革,目的是为了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改革力度不够到位,导致农村信用社对当地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也极大的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因此,本文就产权结构、业务类型、外来资本冲击三个方面对农村信用社在深化发展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