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魏涛  黄凡 《证券导刊》2009,(13):67-68
由于保险公司的高杠杆性,其业绩和股价表现均相对依赖资本市场较深,近几个月,股市持续反弹,预计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将取得不错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保险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国内已有四家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市。但是保险公司的长足发展并没有体现在公司的股价稳步增长上。保险公司的股价近年来出现了大幅波动,尤其中国人寿作为我国最大的上市保险公司今年以来估计已经接近历史最低值。中国人寿投资价值究竟多少?本文基于EVA模型即经济附加值法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规则中的业绩报告制度,既是年度报告的一次预演,产生重要的信息披露和市场预期效应,又可让市场提前消化信息,减轻年报公布导致的股价波动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历年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报告披露情况,可为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4.
许焱 《上海会计》2010,(5):18-20
股权分置改革,迎来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全流通"时代。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控股股东具有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和股价的驱动力,政府亦以发展的眼光来鼓励上市公司通过资产注入的方式来提升业绩。本文从理论角度来解释资产注入(包含整体上市)对上市公司业绩和股价的影响,然后根据WIND资讯的整体上市板块、申万的资产注入板块进行样本分析,最后从理论和实证中得出结论:资产注入能够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股价,提升幅度大于市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交叉上市对我国资本市场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交叉上市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股价信息含量,降低股价同步性,该结论在采用Heckman两阶段回归模型以及相关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截面异质性检验发现,交叉上市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在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较低、有研报关注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交叉上市通过提高资本市场股票流动性、投资者关注度进而提高了股价信息含量.研究结论丰富了交叉上市的经济后果,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IPO募资投向变更、经营业绩变化和市场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项目型股票融资制度背景下,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IPO募资投向变更和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事件研究法来观测IPO募资投向变更之后的市场反应情况。结果表明上市前后经营业绩下降幅度越大,越会引起IPO募资投向变更,而这种变更能够改进未来经营业绩,因而变更行为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具有"好"的动机的善意变更行为。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和市场有效性并不强,投资者却对IPO募资投向变更消息持负向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并购业绩承诺对于并购方上市公司未来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一方面,依据不完全契约理论和信号理论,业绩补偿承诺可能起到降低契约摩擦和信号传递的积极作用,进而降低并购方未来股价暴跌风险;另一方面,基于并购业绩承诺制度的理论缺陷以及我国资本市场中代理冲突的特点,业绩补偿承诺也可能引致代理冲突变异并激发相关利益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反而加重股价暴跌风险。本文研究发现,并购业绩承诺使得上市公司未来股价暴跌风险加重,并且关联并购中的业绩承诺对于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更大,从而支持"代理观"假说。我们进一步检验了标的资产质量不确定性对于业绩承诺是否发挥信号机制的影响,发现无论标的质量不确定性或高或低业绩承诺均无法降低并购方未来股价暴跌风险。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我国现行制度背景下的并购业绩承诺制度存在显著的理论设计缺陷,因而未实现保护中小投资者并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初衷。  相似文献   

8.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内保险公司面临的一个主要竞争热点将是产权交易,其表现形式是兼并收购战. 以往因受到保险监管政策的限制,国内保险公司主要是依靠自身投入,铺设营业网点,拓展业务.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扩大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跨国公司将主要通过资本市场利用产权交易方式控制国内保险公司的股东企业,直至在资本市场上购买上市的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薪酬粘性的角度,考察了上市保险公司的薪酬契约机制。其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比较检验了独立董事网络位置与上市保险公司、上市非保险公司薪酬契约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我国上市保险公司已经基本确立了与业绩挂钩的薪酬考核机制,但目前同时存在比较明显的薪酬粘性特征;不论是上市保险公司还是上市非保险公司,其独立董事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薪酬契约发挥治理作用。本研究丰富了保险公司"网络和治理"尤其是治理机制和薪酬契约的实证研究文献。关于上市保险公司和上市非保险公司的比较检验,对完善上市保险公司独立董事治理和薪酬契约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美国20家上市财险公司的股价波动风险较大。其股价波动的原因主要有经营业绩的变化、保险股股价的同步性波动、预期因素等。研究美国20家公司的股价波动风险,对我国上市财险公司发展有很多启示。中国人保财险虽然上市时间不长,但其股价波动风险也非常明显。其股价波动的影响因素也很多,许多因素同美国上市财险公司一致。为了防范与化解中国上市财险公司的股价波动风险,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做好上市财险公司的股价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相比较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的股价同步性问题尤其严重.通过研究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发现:一是证券基金持股能够显著降低股价同步性;二是证券基金持股提高了信息披露质量,进而降低了股价同步性;三是控股股东操纵性程度越高,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对股价同步性降低作用越显著.因此,证券投资基金能稳定资本市场,提高市场定价效率.应提高基金在资本市场市场参与度,鼓励"用手投票"参与治理.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 ,我国保险公司上市是实现增强公司竞争实力、促进保险业可持续发展这个最终目标的必要而可行的方式。但上市给保险公司带来的效应是双重的 ,收益与风险并存。本文分析了上市给保险公司带来的融资、改制和资本运营方面的收益 ,以及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分拆风险和系统风险。收益和风险都不是绝对的 ,保险公司只有充分利用上市带来的机遇 ,真正从公司的长远发展和上市的最终目标出发 ,主动转换角色与经营理念 ,才能规避风险 。  相似文献   

13.
韦嘉璐 《中国外资》2013,(24):100-102
自我国创业板市场开启以来,创业板企业上市后业绩“变脸”的现象一直引人注目。在创业板市场中,私募股权资本扮演着为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帮助其完善治理结构和提高经营绩效的重要角色。立足于西方成熟市场的研究和中国创业板市场的现状,笔者进一步探究了创业板业绩“变脸”的原因,以及私募股权资本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资本市场与财产保险公司客户价值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讨。文中区分了财产保险公司向企业客户和家庭客户提供的不同客户价值,并以此为基础讨论资本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资本市场的波动导致收益率、系统风险水平、市场情绪和企业短期筹资渠道的变化,这些变化会进一步影响到财产保险公司提供的风险分散、流动性保证、投资手段等客户价值。因此,资本市场的波动,会导致财产保险公司客户价值的增减变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2~2015年期间24次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事件,结合沪深两市16家上市银行股价波动情况,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检验了基准利率调整对上市银行股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基准利率调整对银行股价产生显著影响仅仅体现在降息上,降息短期会造成银行股价显著下跌,但中长期会推动银行股价上涨。第二,基准利率调整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响是不同的,大型商业银行市场反应最强,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反应最弱。第三,基准利率调整的股价效应与市场行情有关,特别是在熊市行情下,基准利率调整会导致银行股价在短期内显著下跌。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开市。首批28家具有高成长性的创业型企业正式挂牌交易。截止2016年7月1日挂牌企业已经达到512家。经过七年稳步的发展,创业板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我国培育多层次市场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中小型、科技型企业融资变得更加顺畅,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促进发展也得到了上市公司和监管层的认可,然而,由于创业板具有上市门槛低、上市企业规模小、企业技术风险高、可以直接退市等特点,相对于主板,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具有更大的投资风险,这些科技型企业本身也具有不少的经营、技术、财务、概念炒作等等风险问题,这些问题极易导致股价的暴涨暴跌,所以在追求高成长性、高回报性的同时,也容易产生企业上市后业绩变脸、股价非理性下跌等投资风险,因此,中小投资者在投资创业板的时候要具有充足的风险意识,形成良好的投资风格,避免因为股价暴跌而蒙受损失。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简称IPO)的公司,其经营业绩在上市前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及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如何,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务学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从理论上来说,一方面,公司往往在进入快速成长阶段上市,公司上市时获得了一笔可观的股权资本,改善资本结构,提高了资信,等级,上市后还可以在资本市场上持续融资,增强了竞争环境下抵御风险的财务能力;同时从上市前的资本约束,投资不足状态中解脱出来,在把握战略投资机会资源方面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所以公司在上市后的三至四年内,应该实现与资产规模扩张速度一致甚至更高的经营目标.另一方面,由于股票市场关注每股收益,权益资本收益率等反映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上市公司为了保持持续股权融资能力,一般都有合法利用会计准则操纵公司会计账面以求达到股票市场认同的增发新股或其他再融资财务标准.因此,有理由认为,公司上市后三至四年内,经营业绩应该逐年高,而不是递减,但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司当年的经营业绩显著低于上市前一年.也就是说公司上市后难以维持其上市前的业绩水平,上市后经营业绩显著下降,本文称之为IPO效应.关于公司上市前后的业绩变化的理论预期与实证结果的背离,成为IPO研究领域新的困惑.  相似文献   

18.
2015年开始,保险公司在股票二级市场的频繁举牌成为保险业界、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门现象,保险公司作为大股东持股上市公司,能否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保险公司是否是优质的机构投资者?本文选取中国A股市场2006~2015年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Tobit模型对保险公司作为前十大股东持股的上市公司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寿险公司作为大股东,其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公司规模、发展能力、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票回报率显著正相关,与贝塔系数负相关;财险公司作为大股东,其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公司规模、发展能力、流通股比例、股票回报率显著正相关。此外,本文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保险公司作为大股东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寿险公司持股可以显著提升上市公司下一期的经营业绩;财险公司持股对上市公司下一期经营业绩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Bushman和Williams(2012)的研究模型验证了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中确实存在市场约束效应,表现为银行经营者会根据资本市场反映的银行风险水平变动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率;而且银行自身股价同步性会影响这一关系的敏感性,说明银行向市场披露的自身信息越多,市场约束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资保险公司的限制逐渐取消,大量外资保险公司以独资、合资和战略投资等方式先后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对我国保险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和经营区域不断地扩大,但经营近10年来,市场份额止步不前,经营也鲜有盈利。本文在对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的经营基本状况及特点予以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在华经营的多项业绩指标,试图寻找其在华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高外资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