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金融风险的传递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金融监管当局的重视。加强对跨市场、跨行业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关键要对金融控股公司等实行综合经营的金融机构建立起科学的监管框架,并建立起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风险预警系统。本文将借鉴国外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臧臣 《中国证券期货》2013,(8X):153-154
金融业综合经营对经济、金融的影响分析是综合经营立法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73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综合经营与银行业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综合经营下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净资产收益率较低。我国建立综合经营金融体制的条件还不成熟,应当加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法律建设,完善法律保障,为未来金融综合经营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经历从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转变的重要时期,伴随产生的跨市场金融风险因其复杂性与危害性而亟待研究。本文对跨市场金融风险界定后,将现阶段我国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载体分为三类:交叉性金融产品、全国公开性金融市场、金融控股公司。剖析了跨市场金融风险在不同载体中的传递方式与风险特点,并基于前文分析建议构建我国的"伞式综合监管 功能监管"模式,以有效防范跨市场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4.
试论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吴景杰金融风险预警监督机制,是金融稽核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量的不断增加,监督需求与稽核力量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迫切需求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监督机制,以便能够对各级各类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情况...  相似文献   

5.
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风险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莹 《新疆金融》2008,(5):57-59
在外资进入中国金融业的同时,我们也充分看到了综合经营的必然趋势以及综合经营对分散金融风险的重要作用。推进金融综合经营试点,关联交易是金融混业应预防的核心风险。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以混业经营模式之一的金融控股公司为对象,研究其关联交易风险及其控制。  相似文献   

6.
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 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建立一个既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又能支持经济增长的高效率的金融体系,是目前中国经济金融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对此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之后,对中国金融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最后,从银行业的改革与完善、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中央银行金融风险防范预警系统的建立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刘又林 《中国金融》2001,(12):58-59
一、创建金融安全区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相结合  针对检查出来的辖区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差、经营成果失真和内控制度松弛等问题 ,人行芜湖市中心支行把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作为今年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及时制定出台了《芜湖市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风险工作指导意见》 ,对银行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期内资产质量、经营效益等 7项指标实施综合考核。同时 ,在辖区农村信用社中全面推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明确规定各信用社主任在任期内要完成的不良贷款下降比例和扭亏增盈等 5项指标 ,对完不成经营目标的降格使用或不再聘用。二是建立金融…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1997年以来国内在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研究文献的梳理和评价,以研究我国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研究领域的弱势及空白领域。在借鉴国内外成熟和最新的理论成果及预警方法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及该趋势下风险来源、传染路径的特殊性,探讨了适用于金融综合经营趋势下的风险预警框架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浅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主要问题及监管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混业趋势下我国金融控股经营模式存在内部关联交易、资本金高估以及监管套利行为等问题,金融风险容易聚集并扩大,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文章对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唐伟 《黑龙江金融》2004,(12):37-37,40
为了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东北金融系统要特别重视采取综合配套措施,重点抓好金融改革和信贷投向调整,同时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系。一、金融监管要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变化而不断改进金融监管的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以保证货  相似文献   

11.
面对金融风险和日渐凸显的竞争压力,商业银行要想生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解决自身存在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与创新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内外部问题和矛盾,建立起一套能够适应市场化经营及发展要求的全新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立起能够有效防范内外部风险管理体系。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含义、特征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发展原则以及具体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金融》2008,(11):11
1、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与体制机制改革2、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与金融集团3、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与并购重组4、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流程银行建设5、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与经营模式转换6、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7、金融衍生产品与金融风险控制8、金融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9、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业务10、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金融服务11、中外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12、稳健财政政策与从紧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3.
金融科技时代,属地监管与全国经营的矛盾导致风险处置责任难以压实,地方成为金融科技创新以及金融风险防控的重要战场.在此背景下,如何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构建区域性风险防范、金融消费者保护以及实体经济发展的地方监管模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课题基于重庆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综合分析金融科技创新地方监管面临的问题,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对安徽省铜陵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影子银行机构的调查分析,指出影子银行发展主要存在经营不规范、风险管理不足和内控机制薄弱等问题,影子银行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向正规金融体系的传递金融风险以及加大宏观调控难度。应从探索建立符合我国金融发展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强化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外部监管、加强影子银行体系与正规金融体系的风险隔离以及完善自身内控风险管理四方面防控影子银行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5.
在金融资产公司综合经营的大背景下,传统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断探索混业经营模式。金融资产公司在坚持不良资产收购主业的基础上,已逐渐发展成为以综合金融产品服务商为特色的金融控股集团。随着金融资产公司经营业务的扩大,特别是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对金融资产公司内部管控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究金融资产公司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控机制对保障金融资产公司健康发展,预防金融风险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贷款风险分类是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加强贷款监管的有效方法。自八十年代以来,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西欧各国的商业银行,都已基本建立了以贷款偿还可能性为标准的贷款风险分类信贷管理模式,在维护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业稳健经营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国寅  傅进  陈长华 《金融纵横》2007,(3):43-45,14
作为综合经营的一种有效模式,金融控股公司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协同效应以及分散金融风险等方面,具有其他金融组织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并成为美、英、日、德等发达国家金融机构选择的主流公司结构。本文在阐述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之间的优劣,指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浅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问题及监管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混业趋势下我国金融控股经营模式存在内部关转交易、资本金高估以及监管套利行为等问题,金融风险容易聚集并扩大,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文章对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竞争和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推动下,银行、证券、保险及各种金融市场新兴主体快速发展,通过多种方式的融合创新不断突破原有市场边界,不断推动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的发展。面对金融综合化经营的冲击,分业监管的格局已经难以适应当前金融风险监管的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对于系统性与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金融综合化经营可能引发系统性与区域性金融风险的机制、总结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当前分业监管制度在系统性与区域性金融风险监管中存在的不足,案例分析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发达经济体的金融监管协调经验,为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趋势下的金融监管协调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金融机构纷纷开发出了形式各样的交叉性金融工具,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之间的业务联系日趋密切,从而使各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竞争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一些金融控股公司也应运而生,金融业的综合经营趋势日益明显.本文在这种背景下,研究跨市场、跨行业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