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加强部门合作与协调,调动多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巨大合力保险本质上是一种灾害补偿制度。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出台《农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于完善国家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风险保障能力、减少农民因灾损失、帮助农民及时恢复生产、  相似文献   

2.
动态     
国家1《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可望年底出台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近日在北京透露,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工作方面,保监会已会同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农业部成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起草工作小组,计划今年年底前出台该条例。“农民可通过农业保险及农房、农机具等财产保险,降低自然风险对农业生产过程、生产成果和生产设施的灾害损失;通过信用保证保险,控制农业生产组织和产品交易的市场风险;通过养老和健康保险,规划未来养老和医疗安排。”周延礼说。周延礼强调,下一步,保监会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成果,落实财政配套支持政策,扩大保险保障范围,让广大农民从保险中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都提出了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要求。发展农业经济,稳定农村社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切实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我们在发展农业保险方面展开深入思考与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保险之路。  相似文献   

4.
2009年吉林省粮食主产区遭受了特大旱情,农业受灾情况严重,给当地农民造成不可低估的损失。自2007年中央财政首次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给予补贴以来,在减轻农民损失,为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险保障方面,政策性农业保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农业政策性保险在开展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以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农业法》和《保险法》的配套法规,《农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农业保险的地位、作用做出了阐述,特别是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中的若干重要法律规范做出了明确的不同于《保险法》的规定。这些规定不仅吸收了国外有关农业保险立法的有益经验,更是对我国几十年来农业保险特别是近几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试验实践在法律上的概括。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农业保险一直面临着保险公司抱怨无利可图,农民不满保险结果的尴尬,农业保险立法的呼声日益高涨。在征求意见稿出台半年后,国务院日前公布《农业保险条例》,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对符合规定的农业保险由财政部门给予保险费补贴,并建立财政支持的  相似文献   

7.
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利于保护和促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鉴于此,国家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制定有关政策及立法等强有力措施,努力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多层次政策性农业保险体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差别很大,各地可从实际出发开展区域性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这是对全国性农业保险的有效补充。而国家强力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给予多种(除了免税和再保险政策外,还应因地制宜实施财政费用补贴)政策性的支持,将切实帮助农民、扶持生产,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盼望已久的《农业保险条例》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终于正式颁布了,并将于2013年3月1日起施行。作为中央政府颁布的我国第一部关于农业保险的法规,虽然只有短短33条,它却是数十年农业保险实践和研究的一个小结,也是有关各部门合作与协调的重要成果。如果说,2007年中央财政将农业保险费补贴作为财政预算科目列入预算是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验的正式起点的话,《农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则是我国农业保险特别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指的农村政策性保险主要包括在政府推动和扶持下、商业保险公司参与运作的、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政策性保险,以此区别没有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的社会保险,并以宁波为例。从宁波辖区近年来实践看,农村政策性保险业务的逐步启动和发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以来,江苏省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坚持"政府推动、商业运作"的"联办共保"模式,保险品种及其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承保、理赔工作开展顺利,农民的保险意识逐步增强。农业保险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分散南京市农业生产风险,增强防灾抗灾能力,促进农民保收增收作用巨大。笔者通过对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情况开展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阶段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由政府主导推动,财政给予保费补贴,农民自愿投保,商业保险公司承办,按商业保险规则运作,并提供专业化保险服务的一种农业保险。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根本目的是支农、惠农,提高农业生产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健康发展,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松原市县域政策性农业保险在转移农业风险,减轻政府负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农业政策性保险在展业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矛盾和困难,从而限制了其健康发展.为此,应当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步伐;切实发挥各级政府在农业保险推广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严密保险办理手续,使国家优惠政策真正惠及农民;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制度及农业政策性保险准...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以来,江苏省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坚持"政府推动、商业运作"的"联办共保"模式,保险品种及其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承保、理赔工作开展顺利,农民的保险意识逐步增强。农业保险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分散南京市农业生产风险,增强防灾抗灾能力,促进农民保收增收作用巨大。笔者通过对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情况开展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阶段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的保费补贴会改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期望收益,进而会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决策,最终对农村环境造成影响。根据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本文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环境效应划分为三个维度:一是由农业保险引致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造成的环境污染结构效应;二是由农业保险引致的农业生产规模扩张造成的环境污染规模效应;三是由农业保险引致的农业生产技术进步造成的环境污染技术效应。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财政补贴的环境效应问题,通过不断优化农业保险覆盖结构、保障水平和保费补贴比例,诱使农民采用环保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使农业保险真正实现维护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村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保险研究》2011,(11):I0034-I0035
近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部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地方性规划,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袁琼 《河北金融》2012,(3):55-57
国家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行,可以构筑起作为弱势群体-农民的收入安全网。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农业生产风险状况也不同。农业风险的特殊性要求加强农业保险立法,建立多层次的农业再保险体系,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有效、有序经营提供保障,并积极通过实践探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刘忠俊 《中国保险》2010,(11):56-60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系我国如同"粮食直补"政策一样的基本支农惠农政策措施。三年来的试点工作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实实在在保障了农业,稳定了农村,惠及了农民。如何确保这项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应当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李征 《中国保险》2003,(6):35-37
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四十六条: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和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建立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互助合作保险组织,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八月,江苏省灌南县出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性工作方案》,先期开展水稻、小麦两个险种。农业政策性保险采取政府和人寿保险公司风险共担的联办共保运营模式,政府承担保险责任的  相似文献   

20.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增强农业和农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2008年,湖北省启动了政策性水稻保险试点工作,沙洋县被列为试点县。笔者到该县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目前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