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是对连接到第二层交换机端口的网络用户的逻辑分段,不受网络用户的物理位置限制而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网络划分。一个VLAN可以在一个交换机内或跨交换机实现。基于交换机的VLAN能够为局域网解决冲突域、广播域、带宽问题。本将从VLAN的划分方法和标准人手,并以Avaya P580、Cisco2950和Cisco2900XL交换机在VLAN中的中继应用为例,介绍如何应用VLAN技术。  相似文献   

2.
唐艳宁 《中国外资》2009,(16):283-283
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局域网的建设已经成为网络技术的一支独秀,但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冲突不断产生,管理难度日益加大,如何合理的规划与配置侵更有效地提高网络管理的灵活性,提高网络效率和网络安全性尤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虚拟局域网技术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VLAN的概述以及VLAN的优缺点和VLAN的组建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在网络的站点数200个左右的规模,采用仝交换加中心路由嚣的VLAN结构能够发挥其优势,并提出一个简单的VLAN模型可用以帮助分析VLAN指导VLAN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局域网的建设已经成为网络技术的一支独秀.但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冲突不断产生,管理难度日益加大,如何合理的规划与配置使更有效地提高网络管理的灵活性,提高网络效率和网络安全性尤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虚拟局域网技术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VLAN的概述以及VLAN的优缺点和VLAN的组建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在网络的站点数200个左右的规模,采用全交换加中心路由器的VLAN结构能够发挥其优势,并提出一个简单的VLAN模型可用以帮助分析VLAN,指导VLAN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4.
虚拟局域网(VLAN)理论、应用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虚拟局域网(VLAN)理论、应用及实现来阐明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以及如何避免网络的广播风暴,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从而提高整个网络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局域网的应用越来越多,局域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从原来的一个机房扩展到一幢建筑物、一个城市园区;从最初的共享式局域网发展到现在的交换式局域网,随着网络成员和网络层次的增加,如何有效控制网络业务量,提高网络安全性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VLAN技术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利用两层VLAN与三层路由结合的交换技术而建立的具有多层交换服务功能的局域网络,将一些原来在路由器上应用的技术移植到交换机上,并进一步发展,使其功能逐渐扩展到远程广域网接入和互联路由方面,使交换机在园区局域网…  相似文献   

6.
VLAN是英文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缩写,即虚拟局域网,它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技术。VLAN允许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用户加入一个逻辑子网中,共享一个广播域。通过对VLAN的创建可以控制广播风暴的产生,从而提高交换式网络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浅谈交换机的VLAN技术及其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VLAN的技术标准IEEE 802.1Q早在1999年6月份就由IEEE委员会正式颁布实施了。随着几年来的发展,VLAN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在各金融系统的网络中也被广泛应用,成为当前热门的一种以太局域网技术。本将为大家简单介绍VLAN技术,并结合农发行惠州市分行内部网络改造实例向大家简单介绍其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8.
交换机VLAN的安全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是指在交换局域网的基础上,采用网络管理软件构建的可跨越不同网段、不同网络的端到端的逻辑网络。一个VLAN组成一个逻辑子网,即一个逻辑广播域,它可以覆盖多个网络设备,允许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用户加入到一个逻辑子网中。  相似文献   

9.
一、虚拟局域网技术介绍 1.虚拟局域网特性 虚拟局域网(VLAN)是根据功能、部门、应用等因素将局域网内的用户划分为一个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工作组,即在逻辑上将物理的LAN分成不同的子网(对以太网来说是广播域)。分配给同一VLAN的端口共享广播域,分配给不同VLAN的端口不共享广播域,广播帧只在同一VLAN的端口之  相似文献   

10.
在人民银行内联网升级扩容项目的推动下,我中支采用了AVAYA P580三层交换机,将局域网的设备按逻辑划分为一个个网段,实现了多个虚拟工作组,用虚拟局域网技术(VLAN)架构出我中支的主干网络。该技术将共享介质改为独占介质,大大提高了网络速度和信息系统的运转性能,均衡了网络数据流量,增加了网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硬件性能的不断提高、成本的不断降低,目前局域网基本上都采用了性能先进的技术,局域网其核心交换机一般采用三层交换机,它能很好地支持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虚拟网络技术打破了地理环境的制约,在不改动网络物理连接的情况下,可以将工作站在工作组或子网之间任意移动,工作站能组成逻辑工作组或虚拟子网,提高信息系统的运作性能,均衡网络数据流量,合理利用硬件及信息资源,同时,利用虚拟网络技术,大大减轻了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的负担,降低了网络维护费用,但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在虚拟网间如何通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赵淑萍 《华南金融电脑》2004,12(5):101-102,60
在人民银行网络建设中.核心交换机为全面提高内联网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骨干作用。我行以catalyst4506作为核心交换机,利用它的第三层交换功能、基于策略的QoS服务、可预测性能和集成式冗余可靠性等技术,在局域网内划分VLAN,以有效地避开网络广播风暴;利用互联VLAN实现路由器上的路由汇聚,以减轻路由器的负荷;对通讯数据包进行QoS优先级标记,以合理分配不同业务的带宽;针对重要系统,应用面向系统的专门访问控制技术,从而将控制扩展到网络边缘,保证了业务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3.
做好局域网的网络地址的规范和管理是网络管理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采用三层交换机cisco 4506之前,由于局域网内使用一个网段,在装有Windows 2000 server的服务器上配置好DHCP服务,各客户机自动获取IP地址,无需网络管理员为各客户机配置IP地址,给地址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在使用cisco 4506三层交换机后,网络中划分了多个VLAN(虚拟局域网),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局域网中冲突域和广播域产生的原因及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并阐述了局域网分段在提高网络性能中的作用,最后对Windows网络分段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虚拟局域网技术的原理,讨论了虚拟局域网的设置方法,并分析了当前虚拟局域网中的终端用户身份识别和并发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VLAN ID MAC地址 IP地址绑定的解决方案,最后说明了提高局域网的精确性、安全性和运行可管理性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6.
一、传统体系结构与 VLAN 的提出在传统的局域网中,各站点共享传输信道所造成的信道冲突和广播风暴是影响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发生在刚络第二层的信道冲突和发生在网络第三层的广播风暴问题,网桥和路由器被广泛应用于局域网中。由网桥连接的网络属于同一逻辑子网,逻辑子网是指该网络中的网络站点具有相同的网络层地址,例如具有相同的 IP 网络号或者  相似文献   

17.
局域网技术发展迅速,从传统的以太网(10Mb/s)到快速以太网(100Mb/s)、再到千兆以太网(1000Mb/s),从传统LAN到交换LAN、再到VLAN,也只不过是几年的时间。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办公信息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增强了部门协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内容的丰富,对信息的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交换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有许多企业网络的解决方案涉及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如网络硬件的热备份及局域网的扩展等)。交换机ISL trunk口可用于两台Catalyst 5000交换机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可使多个虚拟局域网(VLAN)通过trunk口在两台交换机之间传输数据。如果两台交换机之间的连接不是通过trunk口,  相似文献   

19.
局域网中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网络技术不仅可以解决与管理变化直接关联的问题,还可以提供可扩展性、互操作性不断增长的独享吞吐量,这些都是用户升级到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所必须的。一、虚拟网络技术简介在虚拟网络中,网络管理软件可以将每个端口分配到某个VLAN网络中,允许管理员利用集中式数据库和配置服务器,动态地将交换机的端口分配给工作站的MAC(MediaAccessControl)地址。第三层IP路由组允许管理员跨越交换机配置IP子网,通过IP路由选择,每个子网都作为虚拟网来处理,从而实现VLAN之间的通讯。交换机产品是属于OSI七层协议的第二层,…  相似文献   

20.
步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局域网的内部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金融系统的局域网内部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