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自2009年3月1日起实施,对股权出资进行了明确和规范,鉴于股权出资为企业资产整合、股权合理流动提供便利通道.在促进投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股权出资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出资方式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股权出资实务中涉及的税务调整事项比较复杂,本文从实务的角度.根据会计处理中对出资股权以公允价值计价问题,对股权出资涉及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差异问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企业     
《理财》2008,(1):7-7
浙江允许股权出资设立新公司经国家工商总局同意,浙江在全国率先实行股权出资登记,有关人士称,该政策的推行对浙江省内需重组、改制的企业而言,无疑将是一个重大的"利好"。由于国家对股权等非货币出资的登记办法至今仍未出台,股权出资无法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重组、收购等资产重组的步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股权出资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出资对优化公司资源配置、调整持有者资产结构、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具有重要作用.股权出资在我国实践中存在操作难和不规范等问题.我国股权出资管理与登记应把握四个重点问题:即时投资人、股权公司、被投资公司的范围给予适当限制;股权出资不应受30%货币资金配套的硬性制约;股权不应作为对被投资公司的首期出资;投资人用作出资的股权必须清晰、完整并已足额缴纳.  相似文献   

4.
吴菲 《会计师》2019,(22):53-54
IPO是企业改善财政状况、增强股权流通性、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在企业IPO的过程中,因为出资问题而未通过审核的情况屡屡发生。本文从延迟出资、资产评估、形式不规范、出资资产所有权、抽逃出资五个方面探讨IPO企业出资审计的重点,降低和防控审计风险,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实践与我国外商投资管理法律体系,经过几十个春秋的发展已逐渐走向成熟,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方式日趋多元化。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提出了外国投资企业在利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基础上在我国境内上市等举措。但是在法律法规层面还没有明确外国投资者能否真正在中国以涵盖私募股权投资、股权出资等股权投资的方式进行投资。事实上,与传统的外商投资方式比较起来,股权投资方式无论是在企业成长的促进还是在融资渠道的拓展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优越性。股权投资方式对于我国利用外资水平与吸收外资质量的提高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开辟了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的新天地。本文从股权投资、股权出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等三个方面对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政策法规     
科技成果入股确认股权指导意见出台 证监会、科技部近日发布《关于支持科技成果出资入股确认股权的指导意见》。具体措施如下:鼓励以科技成果出资入股确认股权。支持企业在科技成果出资入股时,通过发起人协议、投资协议或者公司章程等法律文件形式对科技成果的权属、  相似文献   

7.
基本情况:2005年.河南省漯河市有5家企业发出对外股权转让业务.金额为3.215万美元.占全年引进外资的67%.是上年的10倍多。股权转让主要涉及食品饮料业及相应的包装材料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股权转让形式多样。外方购买股权出资方式灵活.有外资以现汇直接出资收购企业股权,以人民币利润再投资出资,外方以合资企业精算资金所得出资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股权出资增加了投资人的出资渠道,降低了投资人投融资成本,为企业优化产业结构、重组兼并整合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但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之间的股权出资行为,目前工商管理部门的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规定产生了冲突,《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亟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张崴 《财会学习》2014,(3):29-30
正一、拟上市的民营企业需要关注并解决的财务问题(一)企业上市前改制重组涉及的财务问题上市前改制重组起着统领整个公司上市工作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及其重要的,直接决定着能否上市。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股权关系复杂、出资不到位、关联交易多等问题。很多企业由于改制时未能处理好这部分关键问题,在日后公开发行股票时面临很大障碍。1,上市主体选择不当,主体资格存在缺陷有些公司存在实物资产出资不实、货币资金虚假出资;股权历史沿革不清晰、转让  相似文献   

10.
《财会学习》2012,(12):8-9
第一条为规范涉及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出资行为,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促进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律、《公司法》以及相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境内外投资者(以下统称股权出资人)以其持有的中国境内企业(以下统称股权企业)的股权作为出资,设立及变更  相似文献   

11.
股东出资来源的界定,对出资合法性的认定以及进一步探讨非法财产出资能否取得股权具有重要意义.这篇文章中,笔者首先界定了什么是非法出资,然后罗列学界对于非法出资能否取得股权的观点,以及我国立法和实践操作现状.最后从立法和法理层面进行论证,对非法出资取得股权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12.
所谓股权出资.是指股东以其投资权益出资。由于原《公司法》出资方式中未提及股权出资,因此,不少地方管理部门将股权出资视为雷区。  相似文献   

13.
股权出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股权出资,是指股东以其对外投资(即在其他公司的权益)出资.原(《公司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原《公司法》规定的出资方式并未包含股权,但是,在实务中除了《公司法》规定的出资方式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出资方式,如净资产出资、股权出资.  相似文献   

14.
《证券导刊》2010,(7):11-12
股权转让凯迪电力(000939):日前发布公告称,湖北联发投收购公司所持东湖高新14%股权的申请已获得湖北省国资委批准。湖北联发是一家多级政府和企业担任出资主体的股份公司,湖北省国资委出资13亿元,为最大股东,占总股本40.625%。  相似文献   

15.
政策信息窗     
我国将加强合资企业出资管理 经国务院批准,外经贸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日前出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的补充规定,以对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包括收购国内企业资产或股权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公司法》规定,发起人认缴股本的出资方式有三种:货币、实物和无形资产。其中,无形资产主要是指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然而,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出资方式,如净资产出资、股权出资等。对于股权出资方式,不但我国现行立法中未明确规定可以作为出资,《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中也无相应的操作规范,因而注册会计师在对股权出资审验时要格外关注风险。股权出资中常见的陷阱案例例: A公司拥有B公司10%的股权,采用成本法核算。2000年1月,A公司与C公司拟合资成立D公司。A公司以其拥有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一、政府引导基金及其参股子基金背景介绍(一)政府引导基金相关概念及发展概况政府引导基金是由政府出资,吸引有关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出资设立基金,将资金投资于种子期、初创期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通过股权或债权的方式投资,获得部分股权或债权,主要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盘活资本,弥补企业只投资成长期、成熟期的不足。而参股子基金主要是由于政府不直接参与基金的日常运营管理,政府直  相似文献   

18.
股东股权是因出资而取得,依相关法规或公司章程和程序参与事务并在公司中享受财产利益,股东有可转让性的权利。企业股东的股权转让,应按股权转让所得或损失计入当期纳税所得额征税。但是如果企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过适当筹划,可以选择纳税最少的方案转让,或者依法将纳税时间向后递延。文章分析了股权转让的税收筹划案例。  相似文献   

19.
《会计师》杂志2006年第3期的“实务解读”栏目里登载了赵西卜、张兰的《新<公司法>对公司财务行为的影响》一文,文章通过对资本制度、收益分配问题等方面的新规定的分析,论述了新《公司法》的实施可能出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问题分析得很清晰,只是关于以股权出资这一点,本人有些补充。在“出资形式”一节中关于股权出资的问题,作者指出:如果现阶段完全放开股权出资,允许任何一个人拿货币出资,另一个人拿股权出资设立公司A,那如果他再拿A公司的股权到另外一个地方设立,拿同样一笔钱很可能会设立七、八个公司,并指出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  相似文献   

20.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股权激励作为企业激励核心员工的长期性制度安排,能否促进企业创新及影响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焦点。通过对2006—2022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融资约束、风险承担作为中介变量考察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采用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与没有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相比,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推动企业创新,经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更为显著;融资约束和风险承担在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创新中起遮掩作用,阻碍了企业创新。以上研究结论对企业用好股权激励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和选择创新路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