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自贸区时代的经济变化为背景,以融资租赁行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自贸区出台的相关政策,研究其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机遇,并对促进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发展,经历了坎坷,最近几年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发展突飞猛进。2011年至今,在我国上海、天津等部分区域,融资租赁业得到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自上海自贸区成立后,上海的融资租赁行业有了快速发展,成为我国拥有融资租赁企业数量最多的省市。 相似文献
3.
4.
5.
6.
王雅滋都辰雨马巧燕林彩玲黄宇歆蒋缨 《金融经济(湖南)》2018,(4):6-8
本文主要研究了福建省自贸区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通过与其他典型地区的对比分析,得出了福建省融资租赁行业在发展中需要和其他自贸区有不同的布局与发展重点,应创新融资租赁模式,实现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7.
8.
近几年,随着国内融资租赁政策的逐步完善,融资租赁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国内各地自贸区的设立及相应融资租赁业务发展试点政策的出台,依托自贸区试点政策的融资租赁创新业务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近年各融资租赁类公司业务发展的热点方向之一.本文以天津自贸区东疆保税港区为例,分析了自贸区融资租赁创新业务的政策基础及产业支持政策,总结了天津自贸区东疆保税港区目前已成功操作的且具备推广价值的融资租赁业务创新模式及案例,最后对融资租赁公司依托自贸区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的出台,融资租赁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但由于我国税收立法的缺位,融资租赁业的相关税收法律制度始终呈现体系破碎化、优惠不均衡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营改增”之后依然存在。本文立足于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大背景,从法律层面剖析融资租赁业税收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力求为自贸区建设和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勾勒出一条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10.
“十三五”期末中国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将超过12万亿人民币,其中天津的业务总量可超过4万亿人民币,继续保持全国三分之一左右的份额,融资租赁业将成为天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行业,也是打造金融创新示范区的重点领域.数据显示,总部设在天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数量约占全国的20%;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占全国的27.4%,占据全国1/4市场份额,这一比例均超过上海、北京、广东、福建等省市,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融资租赁业集聚地.庞大的租赁市场形成了巨大的资金需求,势必成为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需求的重要客户群体.天津正逢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期,通过创新驱动和创新转型发展,做专做特做精,巩固我市融资租赁行业的优势地位,扩大其对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从而有效地拓宽融资渠道,优化租赁资产结构,提高租赁资产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严旭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6):11-15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已一年有余,多项制度创新成效初显。本文从三个维度剖析了上海自贸区的战略意义,梳理了一年来的制度创新,总结了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徐英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5,(1):5-12
离岸再保险市场是国际再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自贸区发展离岸再保险市场,不但可以扩大再保险业务,而且有利于与国际再保险市场接轨,实现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再保险中心的战略目标。本文分别从国家和企业层面探讨了上海自贸区发展离岸再保险市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大环境变幻莫测的背景下,我国自贸区已形成"1+3+7+1+6"的基本格局。为应对新冠疫情冲击,需稳定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和产业链布局,这为自贸区发展带来挑战与机遇。同时,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也得到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无疑可以为自贸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的自贸区与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同时从自贸区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出发,深入探讨绿色金融结合绿色财政助力自贸区发展的路径与政策建议,以期推动"十四五"期间绿色开放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老成员正式步入零关税时代。对越边境贸易占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的60%左右,自贸区零关税的启动,短期内势必削弱边贸的政策优势,但随着越南关税的逐步削减,广西边贸也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本文结合自贸区的降税安排,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自贸区建成对广西边贸造成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上海自贸区“金改40条”方案,上海自贸区将率先试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的步伐。如何在自贸区全面开放资本项目可兑换之后,既保证企业在资本项下便利地运作,又有效地进行监管、防范风险必将是此次“金改”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比目前区内外和国际上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开放程度和风险监控方式,认为在保证便民举措的前提下,自贸区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的监管核心在于对自由贸易账户FTA的监控。 相似文献
16.
上海自贸区应当在政府治理的推动下,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有序治理为目标,建设负责任、高效、廉洁、透明、法治的自贸区,引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合理有效的审计监督是自贸区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国家治理的框架下,指出审计监督对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至关重要,并针对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风险和效果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审计监督工作,有效防范制度创新的风险,提高制度创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肖本华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5):16-22
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在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借鉴国外经验,本文提出了上海自贸区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总体思路和分阶段任务。 相似文献
18.
胡乃静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1):66-71
智慧金融主要通过信息技术促使现代金融行业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业务开拓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本文对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中支撑智慧金融的软环境的现状及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公共金融数据中心、建设金融产品数据库以及加快复合型智慧金融人才培养的建议,从而通过推动智慧金融的发展,提高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加快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互开放和共同发展,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风险保障需求。本文在分析自贸区建立给保险业带来的机遇的基础上,对当前亟需开展的保险业务以及制约保险业服务自贸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如何加快保险业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海自贸区对我国养老保险服务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云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6):25-28,87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接近2亿的国家.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对医疗、护理等养老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这一需求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可能满足的,亟待社会多元资本的参与。根据上海自贸区的总体方案.外商独资的医疗机构获得了准八的机会,因此,对我国医疗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发展,以及老年医疗服务的提供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进而为外资参与养老服务领域提供了可能,带动我国养老服务市场的升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