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由制造商、供应商和第三方回收商构成的具有分销、再制造和再利用功能的闭环供应链,研究了回收价格和初期投入不确定情况下的再制造渠道选择问题。参照基础平衡模型,对废旧品回收过程中再制品和新产品的价格、成芩和利润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基于回收不确定的闭环供应链优化模型,可为闭环供应链分销渠道设计和企业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传统零售渠道的基础上,研究了增加直销渠道对供应链成员最优决策以及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零售渠道相比,双渠道结构总是损害零售商的利益。然而,双渠道结构是否有利于制造商与供应链取决于直销渠道的成本。此外,本文在零售商可以阻止制造商增加直销渠道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双边支付机制来提高供应链效率,该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双方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3.
4.
5.
6.
本文考虑针对由一个生鲜产品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生鲜供应链,分析资金约束零售商采取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策略下的相关问题,并考虑投保策略对融资问题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消费者对生鲜产品新鲜度的敏感度较低时,零售商选择债权融资更优;线上渠道内消费者的敏感度偏高时,供应商投保而零售商进行股权融资能获得更大利润;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投保情况下生鲜产品的最优批发价格和最优零售价格都要比不投保情况下的价格更低;保费比率越低,供应商越倾向于投保。 相似文献
7.
本文引入共享投入关联两阶段DEA模型,以存款为中间产出,将银行的整体运作分为资金筹集和资金运作两个关联的子过程,并评价了1996-2010年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效率和两个子过程效率。结果显示:在整体效率上,股份制银行的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但二者的差距在缩小;在资金筹集效率上,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提升较股份制银行快,并最终超越了股份制银行;在资金运作效率上,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相近。分析发现,银行整体无效率主要是由资金筹集阶段效率低引起的。对此,本文提出改善银行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供应链金融: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导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后,部分中小企业倒闭,这些倒闭的中小企业使得银行更为谨慎,在审批未倒闭企业贷款时,银行就会考虑得更多,未倒闭的中小企业要获得贷款就会变得更难或者更迟,这些企业又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资金链又有可能断裂,从而又引发新的企业倒闭。如此恶性循环,中小企业的融资将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刻画了面临随机需求的单个制造商和单个品牌商构成的供应链。通过引入资金的时间价值和制造商的经营状态,构建了动态折扣模型,并分析了供应链决策和收益。数值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1.动态折扣能增加制造商的产能和品牌商的订货量,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2.动态折扣可以显著提高品牌商和制造商的利润,这也是品牌商愿意采用动态折扣为制造商融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考虑制造商存在公平关切行为,构建基于制造商为主导的Stackelberg绿色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自贴与行业认证生态标签策略下,制造商不同公平关切程度对绿色供应链各成员最优均衡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制造商公平中性时,自贴和行业认证生态标签策略下,制造商利润均大于零售商。当制造商存在公平关切时,相较于自贴策略,行业认证策略下伴随制造商公平关切程度的增加,单位产品绿色度、零售商单位批零差价及绿色推广努力水平均较高,且呈现递增趋势;制造商成本与批发价的中间盈利也略高,但呈现下降趋势。同时,行业认证策略下零售商最优效用更高,制造商最优效用相对略低;但绿色供应链系统总效用均伴随制造商公平关切程度的增加而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1.
基于突发事件风险概率小、后果大的特点,考虑企业社会责任的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风险中再制造成本扰动风险的优化决策。结果表明:当再制造成本扰动较小时,不需要调整闭环供应链的生产计划,反之则需要调整生产计划;若再制造成本扰动值增大,则需提高最优零售价并减少最优产量;若再制造成本扰动量绝对值增大,则需降低最优零售价格并增加最优产量。关注CSR的水平越高,最优的批发价格和最优的零售价反而会降低。最优的回收利用率、最优的产量及整个链条的总利润与CSR水平呈正相关。若再制造成本扰动值较小,零售商回收模式更加合适,而若扰动值超过一定值则应该选择制造商回收模式。 相似文献
12.
13.
目前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新型物流企业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还利用其自身在产业中的供需枢纽优势,将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优化整合,将双方供需关系进行对接,并为双方提供外包服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供应链金融正在向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转型,提炼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典型运作模式,分析其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内在机理,对于加快传统供应链金融转型升级,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理论机制,并以山东高速信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车支付”生态圈构建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案例实证。研究发现,产业生态平台基础和金融科技赋能是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活动的两大典型特征,极大降低了供应链金融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带来了零边际成本和规模报酬的递增,使得基于产业生态平台的供应链金融能够在商业可持续前提下,有效缓解海量小微客户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15.
16.
构建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的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是党中央应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供应链经济是实现经济双循环目标的重要抓手,而供应链金融则是供应链经济能否持续繁荣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的供应链金融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特别是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战略背景下,必须根据供应链经济变化新特点,扎紧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敞口,设计好供应链金融的新布局,提升供应链金融在各项金融产品中的比重,加快供应链金融各项政策落地,以数字化为主要手段全面推动供应链金融生产能力的再释放,充分满足供应链经济发展的需求,发挥金融在供应链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新格局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供应链理论将企业的经营看做是一个价值增值的过程,主张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而供应链金融是指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顺畅,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构筑商业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文在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风险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及应对措施,以期达到减少和防范风险,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供应链理论将企业的经营看做是一个价值增值的过程,主张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而供应链金融是指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顺畅,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构筑商业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文在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风险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及应对措施,以期达到减少和防范风险,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供应链融资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可以缓解链上的小微企业资金紧缺,并成为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之一,但同时也受到信息孤岛、不便监管等因素的制约。物联网技术将物与物以及人与物进行信息转换连接,具有"可视化"监管、多向交互式联系等特点,可以实现对现实世界的货物信息等的实时跟踪。从互联网供应链融资模式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分析认为风险连锁扩大、信息判断失误、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是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融资模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尝试设计物联网供应链融资模式框架,从数据处理平台、模式运行路径等机制进行论述。结合典型应用案例分析物联网供应链融资在小微企业的应用,探索小微企业融资的创新模式,剖析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强化物联网运行安全、加强质押物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R. Rajesh 《Journal of Risk Research》2013,16(10):1264-1286
Supply chain vulnerability (SCV) and its counterpart supply risk management are increasingly researched in recent years. SCV is often quantifiable and can be effectively monitored if practices are implemented on a systematic basis. It is essentially more important to extend the research in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so as to address certain traits where the companies perform poor or areas where they overlook their performances. Here, we introduce the concept and property, the so-called pseudo resilience in supply chains where supply chains pretend to perform better in its risk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but are essentially vulnerable. Pseudo resilience is an incessant nature of many supply chains to overlook concomitant risks. Typical traits of pseudo resilience were identified in this research and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isruptions and its effects was done. This research is a maiden effort in the direction of addressing the property of pseudo resilience in supply chains. It is imperative for managers to identify the traits of pseudo resilience in their supply chains so as to avoid the ill effects resulting from it. Further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es are recommended for evincing the property of pseudo resilience in supply chai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