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赵蕊 《时代金融》2014,(9):83-84,89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和稳健性的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监管已经成为银行监管的核心内容。本文应用计量经济软件对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2008年2013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是有效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也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水平,但是监管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并提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14家商业银行的实际数据,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后,资本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资产风险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政府注资等外部行为,资本监管的实施促使资本不足的银行大幅度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的作用尚不明显,同时,资本监管的压力也不能解释近年来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模型对2000~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充足率变化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实施银行资本监管能够促使已达到最低监管要求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银行风险,但对于达不到监管要求的银行,实施银行资本监管并不能促使其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风险水平.实施银行资本监管不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降低的原因,资本监管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中会失效.市场及投资者并不因为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而对上市银行的收益或价值的评价产生变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市场约束是我国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提高资本监管有效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模型对2000~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充足率变化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实施银行资本监管能够促使已达到最低监管要求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银行风险,但对于达不到监管要求的银行,实施银行资本监管并不能促使其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风险水平。实施银行资本监管不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降低的原因,资本监管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中会失效。市场及投资者并不因为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而对上市银行的收益或价值的评价产生变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市场约束是我国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提高资本监管有效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唐雅婕 《中国外资》2011,(14):52-52
资本充足率即银行资本金与风险资产的比率,是衡量商业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及整个银行体系稳健性最重要的指标,我国银行资本监管遵循《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的标准。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仍显不足。本文主要分析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相似文献   

6.
资本充足率即银行资本金与风险资产的比率,是衡量商业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及整个银行体系稳健性最重要的指标,我国银行资本监管遵循<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的标准.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仍显不足.本文主要分析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对银行业的监管一直是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监管的重点。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以及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大。在这种形势下,资本监管已经成为各国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本文首先介绍了巴塞尔协议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的演进,然后是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及其监管发展现状总结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看到,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普遍得以提高的背后更多依靠的是来自监管机构的外生的资本约束机制,而并非商业银行内生的风险资本管理作用的结果。鉴于外生的资本约束对于推动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转向自发主动的风险资本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根据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资本管理的现状,本文提出从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管理体制的转变和管理技术的转变等几个方面来培育和构建商业银行内生的风险资本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会计》2006,(7):4-6,23
根据《巴塞尔协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即银行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得低于8%,各国银行监管机构将监管重点逐步转移到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上来,资本是否充足成为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大小的最基本的指标。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重资产轻资本,重扩张轻风险,使资本充足状况堪  相似文献   

10.
构建商业银行内生性风险资本管理体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看到,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普遍得以提高的背后更多依靠的是来自监管机构的外生的资本约束机制,而并非商业银行内生的风险资本管理作用的结果。鉴于外生的资本约束对于推动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转向自发主动的风险资本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根据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资本管理的现状,本文提出从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管理体制的转变和管理技术的转变等几个方面来培育和构建商业银行内生的风险资本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如何对商业银行财务状况做出科学全面的评价,日益成为监管者、投资人和管理者关注的焦点。通过总结以往商业银行财务评价研究中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套商业银行财务评价方法。首先按照"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商业银行经营原则,构建起一套商业银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13家上市银行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完成财务综合评价函数设计,最后选取深圳发展银行为典型,应用所设计财务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财务分析,以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阐述了我国保险存款制度的发展历程,认为我国构建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有助于明确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中的法人地位、约束商业银行的经济行为、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以及维护储户的金融利益和金融系统的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13.
谭政勋  黄东生 《金融论坛》2012,(1):23-28,45
本文运用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3~2010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银行稳定与信息披露的关系。中国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在逐渐增强,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银行稳定性。进一步发挥信息披露的市场约束作用,需要完善相应的制度环境和市场基础。银行资产规模以及利润的增长有效地促进了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国有银行有国家信用的担保,而股份制银行具备相对完善的治理制度,两者的稳定性并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别。政府应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为投资者提供全面、及时、真实的财务信息,加强信息披露的市场约束作用,加强对银行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的稳定健康直接关系到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乃至国家安全。本文在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和"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性、信用、盈利能力、流动性和发展能力五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法构建了一个多指标综合监控的银行财务风险测度模型,以期能够有效地识别风险,通过事前控制确保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平抑经济波动,为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最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沿着良好的态势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上市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核心组织,是维护金融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质性漏洞是银行内控免疫系统中的脆弱环节,它的存在使银行公司治理和外部监管的有效性难以保障,在加强宏观监管的背景下,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实质性漏洞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述评,并对如何构建上市银行内控实质性漏洞评价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提出了研究设想,以期对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和加强金融创新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即使是损失很小的操作风险事件,也会引发巨大的声誉风险并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探究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效应及影响因素,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以2001年1月至2019年3月中国上市银行公开披露的201件操作风险事件为样本,运用事件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国家声誉的风险分担机制,相较于股份制银行,国有大型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更低且恢复较快;而涉及高管人员的操作风险事件会造成更大的商业银行声誉损失。本文进一步对声誉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国有大型银行比中小银行更易受到声誉损害,但国家声誉对国有大型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声誉风险效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风险抑制作用会与商业银行有形资本形成"替代效应"。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中,应重点关注中小银行和高管人员在监管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完善落实有形资本的监管制度提升对声誉风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中国金融监管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融创新对宏观政策的制定、金融市场运行、商业银行透明度均有影响,它能够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也能增大金融风险,还将对金融稳定性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中国的金融监管应建立健全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间以及与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机制,通过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制定,借鉴国外金融监管经验,不断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贷款是银行资产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占比可能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本文基于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数据和属地商业银行的微观绩效数据,实证检验了房地产贷款规模变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规模与经营风险之间呈正U型曲线的特征,并存在临界点.如果超过临界点再继续扩大房地产贷款规模,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收益,但同时也会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鉴此,建议通过测算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规模的临界点,对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监管,以防止商业银行片面追求资产规模或房地产贷款收益而导致的经营风险上升问题,维护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ole of social norms in financial markets by relating bank transparency to social capital. Using comprehensive data on commercial banks, we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high social capital contributes to more transparent financial reporting, thereby enabling more precise risk assessments and promoting financial stability. We find that the effect of social capital is more pronounced when commercial banks are more complex and disclosure incentives of bank managers are strong.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more opaque reporting by peers explains lower transparency but financial misreporting is less contagious when social capital is high.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social capita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reporting transparency when other mechanisms are not effective, thus securing financial system stability.  相似文献   

20.
国有商业银行公共性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军 《金融论坛》2004,9(5):17-22
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决定了其承担公共性职责的必然性,因此,单纯的企业性绩效评价对国有商业银行并不公平,必须进行公共性绩效评价.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共性绩效主要体现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经济增长、维持金融稳定、提升金融效率与金融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包含企业性绩效和公共性绩效的综合绩效评价对国有商业银行才是全面和公正的评价.2002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绩效排名好于企业性绩效排名.公共性绩效评价体系适用于国有性质的商业银行评价,只要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公共性功能就不会消失,公共性绩效评价就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