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本文将银行的流动性资产分为自愿性(预防性)流动资产和非自愿性流动资产两部分。通过建立银行预防性流动资产需求模型,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分析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汇率波动率、存款波动率和银行存款增加是银行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银行的自愿性流动资产过剩和非自愿性流动性过剩并存,银行大量的流动性资产部分是为了规避融资成本、汇率风险和存款波动等风险而持有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潜在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中的流动性过剩广泛存在于商业银行并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过于依赖利息收入.对非利息收入业务开发缓慢或者受到限制,是中国商业银行存款相对过剩的根本原因.缺乏信用风险定价能力不能充分行使存贷款利率定价自主权、商业银行全面实施股份制改造、外资银行进入和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大规模流入及骨干企业产能资金双重过剩等因素,是引起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存款相对过剩会降低银行经营利润,恶化其资产风险构成.深度开放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在强化市场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提高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以及进一步发展股票市场,改善外资经济结构等.有助于缓解中国商业银行存款过剩压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物资产价格效应和金融资产价格效应,发现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与一般物价、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且对一般物价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同时,过剩的流动性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要大于对实物资产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郭蒸 《金卡工程》2009,13(9):189-190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成为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央行为应对"流动性过剩"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效果却差强人意.本文认为我国目前的流动性过剩本质上是资产市场的"投机性资产流动过剩"而非全面的流动性过剩,其外部原因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国际"热钱"的流入,根源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金融体系不发达,建议以稳定汇率为前提,打击"热钱"的流入,并积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金融体系改革,合理引导资金流入真实投资领域.  相似文献   

5.
基于银行业在宏观风险来临时出现的流动性不足和系统性风险,通过建立 DSGE-VAR 模型,考量银行业在宏观经济运行框架下的系统流动性风险,结果发现:银行同业借贷、其他证券资产和交易性负债业务的综合作用会使得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总体增大,银行如果想要降低存款提取率对其流动性的影响,就要在银行间市场停止拆出资金、出售政府证券及其他流动资产,并出售潜在的流动性较低的资产.从监管层面来讲,应当通过监管的引导效应将交易性负债进行转化,引导同业借贷和其他证券资产业务向平衡区域集中,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银行其他证券资产业务的规模.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选取美国存款保险公司(FDIC)披露的7309家银行2006-2013年上半年的季度财务数据,将其分为破产和未破产两组,研究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总额分别占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占比波动幅度与银行破产的关系.分组研究表明:破产银行的流动性资产占比波动性在所有项目的占比波动中最大,呈现出“先升后降”具有“拐点”的走势.并对破产银行组中在统计期间内破产的全部484家破产银行进行单个银行流动性资产占比波动分析,得出了与分组研究一致的结论.其次,文章提出按照流动性资产占比波动率的极差R值将银行的破产倾向量化并分为“标准级、风险级和破产级”三个等级的构想,对样本银行中未破产的6825家银行的破产倾向进行了等级划分,以实现通过量化破产倾向等级、预测破产发生时间对银行破产进行预警的目标.最后,运用2007-2012年的数据对我国15家上市银行的破产倾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使用14家上市银行2007~2013年季度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融资流动性对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存款成本和银行间融资成本的上升,会激励银行增加风险资产,减少流动性储备,不利于银行防范结构性流动性风险;存款流失会削弱银行贷款扩张的动力,提升流动性偏好;同业融资依赖性的上升短期内可以改善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长期则会加大资金借短贷长的问题,为流动性危机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8.
后危机时代美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囤积与货币政策传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囤积,是指银行体系持有的流动性资产数额远远超过日常经营所需水平,具体表现为银行准备金数额大规模增加,银行资产组合中高流动性资产占比增加。作为金融中介,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囤积阻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成为当前各国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流动性囤积的解释包括对手方风险、投机性囤积和预防性囤积。就美国现实而言,中央银行过高的流动性供给和私人部门中长期信贷需求不足,以及银行监管要求是产生流动性囤积的主要原因,并且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和汇率渠道传导,导致货币政策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构建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对资本监管、银行流动性风险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具有顺周期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型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顺周期性较城市商业银行更为严重;(2)银行微观特征对流动性资产规模的影响是不同的;(3)对不同规模的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率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流动性资产规模的偏效应是不同的。研究结果启示,应提高逆周期监管思路,减缓顺周期性;不应盲目地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资本充足率,当在一定的范围内时,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物资产价格效应和金融资产价格效应,发现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与一般物价、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且对一般物价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同时,过剩的流动性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要大于对实物资产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汇率制度角度透视我国当前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象,目的在于为经济金融的进一步开放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本文通过对“三元悖论”理论的解读和1998~2006年各季度数据的实证检验,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与汇率制度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即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存差的扩大,造成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流动性过剩。基于上述研究,作者提出了如下相关建议:完善我国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培育相对均衡汇率;深化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放资本市场;汇率制度改革要与其他政策改革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2.
从汇率制度视角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李成  姜柳 《金融论坛》2006,11(9):54-58
从汇率制度角度透视我国当前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象,目的在于为经济金融的进一步开放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本文通过对“三元悖论”理论的解读和1998~2006年各季度数据的实证检验,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与汇率制度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即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存差的扩大,造成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流动性过剩。基于上述研究,作者提出了如下相关建议:完善我国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培育相对均衡汇率;深化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放资本市场;汇率制度改革要与其他政策改革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遵照巴塞尔协议Ⅲ,我国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新规促使我国商业银行优化了优质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提高了商业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监管仍然存在着流动性监管指标因存款增长不足而导致的优化困难、中小型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压力持续增加、监管难度因商业银行同方向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而增加、金融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流动性监管指标监管效果尚需评估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体系,我国亟需有效引导商业银行完善资产负债配置、引导中小型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建立差异化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建立业务数据动态报备制度、及时更新与修正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政策等。  相似文献   

14.
Banks can deal with their liquidity risk by holding liquid assets (self‐insurance), by participating in interbank markets (coinsurance), or by using flexible financing instruments, such as bank capital (risk sharing). We use a simple model to show that undiversifiable liquidity risk, that is, the liquidity risk that banks are unable to coinsure on interbank markets,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affecting their capital structures. Banks facing higher undiversifiable liquidity risk hold more capital. We posit that, empirically, banks that are more exposed to undiversifiable liquidity risk are less active on interbank markets. Therefore, we test for the existence of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 capital and interbank market activity and find support in a large sample of U.S. commercial banks.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中国当前使用的流动性缺口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巴塞尔委员会《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征求意见稿)》(2009),给出关于流动性风险计量的改进方法。改进方法使用了高质量流动资产、净流动性缺口和净流动性缺口占总资产的比率三个指标,克服了传统流动性缺口管理没有充分考虑资产质量和资产流动性特征等缺点,更好地反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通过实证分析先对国内3家银行2006~2009年年报数据进行比较,然后对国内10家银行2009年年报数据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改进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7-2017年中国25家上市银行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对公司治理与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正U型关系,较低的股权集中度会降低银行风险资产配置权重,股权集中度的提升会加大银行风险承担。董事会规模会促进银行风险承担,董事会规模过大将平滑单个董事表决权,导致董事会控制效率下降而引发银行经营决策频繁变动,由此加大银行风险承担。资本监管会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资本监管的趋严促使银行减持风险资产进行资本补充;资本监管对股份制银行、国有大型银行与城农商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货币供给增速的放缓将降低银行存款吸收能力,由此加大银行流动性风险,货币供给对银行信贷存在制约效应;经济增速的下调将降低企业盈利能力,由此加大银行风险承担,银行存在顺周期放贷倾向。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频出,近期货币政策逐步收紧,使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更加不容乐观,发展压力逐步加大。因此,本文阐明了准备金率上调对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提出应对可能产生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Our investig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ank market power and liquidity in 101 countries reveals that a bank's initial gains of market power lead to increases in bank liquidity, but does so at a diminishing rate. Beyond an empirically determined threshold, further increases in market power are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bank liquidity. From a cross-sectional viewpoint, banks that lack market power hold more liquid assets and are net lenders in the interbank market. In contrast, dominant banks hold less liquid assets and are net interbank borrowers. For a given level of market power, ceteris paribus, developed nation banks hold less asset liquidity and obtain more interbank funding liquidity than their developing country peers. These results remain equally relevant during the 2007–2009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GF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