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企业发展战略提出了建立胜任力模型的理论框架,探索构建了国内商业银行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设计了生理要素、心理要素和能力要素等模型要素。其中,生理要素包括身体健康等3个二级指标,心理要素包括诚信等10个二级指标,能力要素包括风险管理能力等17个二级指标。通过运用结构方程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赵福建 《海南金融》2008,(11):82-84
青年行员是央行分支机构未来发展的人才支撑,指导青年行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对促进青年行员个人成长成材,为央行分支机构履职提供人才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青年行员入行时间,可将青年行员分为三个阶段,央行分支机构应根据各阶段青年行员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青年行员职业生涯发展指导。  相似文献   

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分析保险职业经理人的现状入手,通过关键词频法筛选出保险职业经理人特征要素,初步建立了一个由33项要素组成的保险职业经理人胜任力模型,将得出的胜任力要素编制问卷并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初步验证,最终构建了包含30项要素的保险职业经理人胜任力的五大因素模型,即业务技能、专业知识、个人特质、领导特质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4.
当前,青年行员已逐步成长为央行分支机构的一支重要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是新时期央行分支机构有效履行职责的重要人才保障.如何管理好、培养好、使用好青年行员,是央行分支机构人员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针对青年行员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央行各分支机构引导青年行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并根据青年行员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青年行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郑海燕 《中国外资》2011,(15):173+175-173,175
胜任力模型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要求的一系列不同胜任力要素的组合。本文重点论述了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的概念、如何建立企业知识型员工胜任力模型以及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奕丞 《财会学习》2007,(4):78-78
职业成熟度并非用来衡量一个人的职业特长和胜任力.但作为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它直接作用于职业环境而产生效果,与其他可评价因素(包括: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学历、特长等等)一样,是职业环境对人的职业评价中的要素,并直接影响到职业回馈.以下为两个测评职业成熟度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学历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是学历教育的核心环节.本文在分析资产评估职业胜任能力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以职业胜任能力为主线的资产评估本科学历教育和研究生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研究基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职业胜任能力问卷调查的现实,根据内部审计组织的正确定位与工作角色,指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差距。然后根据这个差距,运用能力要素法的层次结构,论述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职业通用胜任能力的主要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特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为例,通过专家小组意见法确立了包含价值、品质与特质,元胜任,情感胜任,知识技能,行为胜任5个胜任力特征维度的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胜任力词典,并以此作为外生潜变量构建了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胜任力的偏最小二乘法评价模型。基于江苏地区城市商业银行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显示:显著影响客户经理胜任力的外生潜变量依次为价值、品质与特质,元胜任,知识技能和行为胜任。情感特征没有通过检验,其对胜任力有影响但不显著。此外,元胜任对其他内生潜变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互联网+审计"的特征发现审计人才职业胜任力在智力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职业道德三个维度都较以往有较大变化,应从确立以"审计职业胜任力培养"为宗旨设计审计专业课程、围绕"审计职业胜任能力培养"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将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审计人才培养计划三个方面着手创新.  相似文献   

11.
张庆龙 《会计研究》2013,(1):84-91,96
本文的研究基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职业胜任能力问卷调查的现实,根据内部审计组织的正确定位与工作角色,指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差距。然后根据这个差距,运用能力要素法的层次结构,论述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职业通用胜任能力的主要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特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家庭理财需求日趋旺盛和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快速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成为商业银行角逐的焦点。而且理财经理又是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主要营销力量,然而理财经理队伍的专业性问题是制约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如何建设一支专业性和稳定性都较高的理财团队,如何建设一支"人岗匹配"的理财经理队伍,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管理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在回顾胜任力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的基础上,以胜任力模型为参考,尝试构建商业银行理财经理队伍胜任力要素表,并简要分析胜任力模型的应用范围,进而分析国内商业银行建设高胜任力水平理财经理队伍的策略和措施,以期为国内商业银行强化理财经理队伍建设与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职业胜任力是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财经类院校人才的职业胜任力由核心胜任力、职场胜任力和拓展胜任力构成,将职业胜任力嵌入教学体系,重组教学模块,嵌入教师发展,再造知识结构,嵌入制度发展,重塑教育理念是职业胜任力培养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行为事件访谈法(BEI)和调查问卷等方法,以人行海口中支为例,以处级领导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更其实用性的央行分支机构处级领导胜任力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分层的多维度指标体系,这说明处级领导的胜任力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培养和提高.另外,本文还具体论述了该模型在央行分支机构的应用路径,说明该模型能够很好的与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对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及审计效用研究从定性的研究转向定量的研究,旨在寻求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效用均衡点,并实现审计效用最大化。本文采用投入法对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进行描述。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是职业品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综合体现。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层次从投入的角度看,可以按审计人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道德观念本身水平梯次高低划分为高、中、低不同层次,即初级、中级和高级,由此构建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在研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了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模型,并研究了其模型曲线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职业成熟度是个人制定与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目标,作为高素质工作者的大学生,其职业成熟度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对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大学生个人职业能力培养和高校职业生涯辅导提供实践参考。本文对经管类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就业胜任、职业成熟度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论分析了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提升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钧  张德 《金融论坛》2007,(6):25-29
本文研究了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业务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利用团体焦点访谈法、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对国内6省市商业银行进行访谈调研,形成问卷,并对9省市商业银行进行调研,得到有效问卷914份.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胜任特征评价法,对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客户经理胜任力结构模型,由28个胜任特征因素构成六大类胜任力模块:风险掌控、资讯把握、咨询建议、服务延伸、冲突管理、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8.
李媛 《中国外资》2013,(14):296-296
胜任力与绩效管理的关系模型近年来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究的热点,胜任力模型为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突破口。本文基于胜任力的内涵、特征和核心胜任力的形成入手,分析了胜任力与人力资源绩效的关系。同时,本文提出了模型绩效结构性要求和方法。研究认为,胜任力对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的提升的,要加强模型构建和体系构建,以提高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内审部门作为央行主要的内部管理部门之一,内审工作直接影响到其履职成效和管理效果,而内审人员的胜任能力又是影响内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开展央行内审人员胜任能力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对胜任能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法从众多影响央行内审人员胜任力的因素中提取出学识、实践和素养三个主要因子,从增加组织价值的视角,深入分析增强内审人员胜任能力的渠道和途径,实现对内审人员胜任力增加组织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行长胜任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商业银行行长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采用什么标准来选拔和培育银行行长成为银行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胜任力模型的研发为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应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I),并通过对不同绩效行长胜任力特征的差异比较,构建了商业银行行长胜任力模型.行长胜任力模型包括9项超越性胜任力特征和13项基准性胜任力特征.最后,本文就如何将行长胜任力模型运用于商业银行行长选拔、培训、绩效考核,后备行长选拔以及行长职业生涯规划等人力资源模块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