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货膨胀成为信用货币经济中循环往复的问题,货币是症结关键。通过建立包含货币缺口和收入差距的凯恩斯Phillips曲线理论模型,利用中国1979-2010年的数据实证得出:货币化通过两种途径作用于通货膨胀,一是通过扩大货币缺口、直接推动当期物价上升,二是高货币化导致了较高的通货膨胀预期,这种预期又推动了通货膨胀的自我实现。因此,在经济平稳发展情况下,货币化是一个金融发展程度指标,但在严重依赖货币扩张推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货币化却可能是货币超发的指标,与通货膨胀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广东金融》2008,(1):56-59
今天,我将就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谈谈我的看法,并简单介绍联储是如何预测通货膨胀的,包括我们如何将通货膨胀预期运用到通货膨胀的预测过程。  相似文献   

3.
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是扭曲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产生通货膨胀社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通货膨胀水平、经济活动以及货币政策规则之间的关系能为货币当局提供决策支持。本文从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文献进行梳理与评述,并探讨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1987年1月—2013年10月为研究区间,采用两种方法对我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对通货膨胀及其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与其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受时间长短的影响。具体地,在中短期(11个月内),通货膨胀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符合Friedman-Ball假设;在长期内(12个月以上),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符合Holland假设与Friedman-Ball假设。  相似文献   

5.
通货膨胀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自从货币经济产生以来,通货膨胀也就随之产生了。历史上,无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国外,还是中国,都发生过各式各样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所以,要想消除通货膨胀,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求量的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6.
199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趋向正常,物价平稳,金融形势相对稳定。但是,财政困难,企业效益差,货币供给大幅度超经济增长等问题依然突出,潜在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实施配套政策,治理潜在通货膨胀,为深化改革和发展消除后顾之忧。我国潜在通货膨胀的表现型态通货膨胀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价格上涨型通货膨胀,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或零售物价上涨率来代表;二是潜在性通货膨胀,也称货币储存性通货膨胀。供给超过经济增长需求的过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动态与我国货币政策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地位,然后深入探讨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与通货膨胀惯性之间的关系,最后在简要总结我国2009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通货膨胀态势与货币政策走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预测对于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备的通货膨胀预测机制,系统的、全面的通货膨胀预测模型和方法也相对匮乏,造成中央银行在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时缺乏直接依据。针对这一现状,采用LSTAR模型刻画了我国通货膨胀非线性动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比较无限制VAR模型、LSTAR模型和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模型)的预测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加入国际原油价格指数、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贷款规模变量的BVAR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并且模型的解释力较强,能够较好地预测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趋势。  相似文献   

9.
核心通货膨胀的界定与衡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燕 《上海金融》2004,(10):19-21
核心通货膨胀反映了一国经济中通货膨胀长期潜在的变化趋势,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编制和公布这一指标。本文在简要介绍核心通货膨胀的产生背景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主要衡量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情况,以期为我国建立更加有效的通货膨胀指标评估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钟荣 《中国金融》1994,(10):9-11
坚决遏制通货膨胀钟荣严格控制物价上涨幅度,坚决遏制通货膨胀,努力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是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发出的号召。科学地揭示通货膨胀的原因,全面地分析通货膨胀的危害,提出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切实保持币值稳定,是当前的一项首要任务。一、何谓通货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