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收集了2004—2013年我国45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和相关宏观数据,并运用差分GMM回归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做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确实存在,且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刺激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银行的规模大小、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反比;人均GDP增长率、银行业竞争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正比。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了2004—2013年我国45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和相关宏观数据,并运用差分GMM回归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做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确实存在,且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刺激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银行的规模大小、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反比;人均GDP增长率、银行业竞争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正比。  相似文献   

3.
肖本华 《新金融》2012,(11):25-30
近年来,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这一渠道从传统商业银行拓展到影子银行。本文认为宽松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会扩大其风险资产的比重,降低对风险资产的定价。宽松货币政策下有限责任和风险转移会加剧影子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后危机时代,我国在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同时,货币政策还应高度关注社会融资规模,加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多国中央银行相继实施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媒介,非常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2014—2018年我国103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中介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扩张性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会增加银行风险承担;非常规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融资活动对其风险承担产生影响.国有银行受非常规货币政策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2003~2013年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建立GMM广义矩估计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该风险承担渠道受银行审慎监管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增加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拨备覆盖率与风险资产占比衡量的银行风险承担成负相关关系,流动性比例与其比成正相关关系。(3)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例等越高(监管力度越大)的银行,货币政策对其风险承担影响的敏感性越弱,其中前三者削弱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的增加,而流动性监管削弱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7—2021年中国30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就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绿色信贷对非国有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力度更大。绿色信贷主要通过提高银行社会责任履行度及绿色声誉渠道来抑制银行风险承担,“绿色信贷—社会责任/绿色声誉—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均有效。货币政策对绿色信贷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银行业竞争对两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银行业竞争加剧会减弱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监管部门多次强调,银行要提高对不良贷款考核的容忍度,表明疏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已成为解决货币政策传导不畅问题的重要方面。对此,本文考察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两阶段传导环节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研究流动性囤积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梗阻效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宽松的货币政策显著提高了银行风险偏好水平,且风险偏好的提升会使银行有更强的信贷反应。第二,银行流动性囤积显著抑制了宽松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偏好的促进作用,显著弱化了高风险偏好银行的信贷行为。第三,“梗阻效应”在区域性银行以及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刻画出银行普遍进行流动性囤积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形成的“梗阻效应”,为了破解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困局,应更加重视银行流动性囤积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发生的6次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事件,采用事件分析法测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程度,以揭示结构性货币政策通过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传导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大多数结构性货币政策公告的发布会对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产生影响,当发布新创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公告时,会对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产生正向影响;当发布现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再次操作的公告时,基本不会改变原有政策走向,因此对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正向影响不显著。由此,文章提出增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理入手,总结了风险定价模型效应、逐利锦标赛效应、思维定势效应和中央银行沟通反馈效应等四条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渠道,并以2004~2010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即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了银行的风险承担;随着存款利率水平和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提高;同时中国银行的风险承担与GDP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即具有显著顺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纳入资本充足率要求、惩罚力度和货币政策变量来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拓展模型,剖析了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交互效应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提出假设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金融稳定角度看,无论是数量型工具还是价格型工具作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货币政策周期都是非中性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资本监管能有效防范监管范围内商业银行业务的风险;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还发现: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具有互补性,随着资本监管压力的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增加,有利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发挥风险抑制作用;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与逆周期资本监管的协调机制得以加强,增强了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The study investigates how monetary policy affects bank risk-taking under a multiple-tool regime of Vietnam during 2007–2018. Particularly, we also consider the conditioning role of bank performance, broken down by bank profitability and cost efficiency, in this nexus. Using both dynamic and static panel models, we show that the liquidity injection initiated by the central bank’s asset purchases induces banks to take more risks, captured by the traditional Z-score and two alternative measures of credit risk. However, monetary policy easing through decreased interest rates is beneficial to the credit portfolio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of banks, which therefore challenges the functioning of the bank risk-taking channel. This startling result is robust across three different interest rate measures, including lending rates, refinance rates and rediscount rates. 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at our observed effects are alleviated for banks with higher performance — i.e., more profitable and efficient banks. This in-depth finding offers more insights into the “search for yield” incentiv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the two competing hypotheses of “bad management” and “cost skimping”.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6家上市商业银行从2014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三季度的季度面板数据,采用差分广义矩估计(DGMM)方法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和杠杆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货币调控在金融稳定方面并非风险中性,它与银行风险承担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货币政策放松会相应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第二,杠杆率作为资本充足率的有益补充是有效的,银行杠杆水平越低则其风险承担水平也越低,杠杆率监管会减缓或抑制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这也为2018年我国“宽货币紧信用”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就完善并协调货币调控、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琳  廉永辉  方意 《金融研究》2022,503(5):95-113
本文基于2007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A股32家上市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从“冲击”和“传染”两个维度考察了政策连续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连续性程度的提高通过降低银行个体风险和减弱银行个体与系统的关联性进而显著降低了银行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连续性降低了银行被动风险承担水平而非主动风险承担意愿,减弱了银行间接关联程度而非直接关联程度。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下行和货币宽松时期,政策连续性对系统性风险的降低效应更大,并且本身破产风险越高、信息透明度越低的银行,其系统性风险受政策连续性的影响越大。区分不同类型的政策发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与资本项目政策的连续性上升均能显著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其中货币政策连续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力度最大。  相似文献   

14.
刘孟儒  沈若萌 《金融研究》2022,503(5):57-75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理论模型,研究了结售汇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机制,并采用结售汇报表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为实现利润最大化,银行会将外汇流入创造的流动性用于投放较高风险的贷款,导致净结汇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有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大型银行受影响程度高于中小银行。本文结论意味着,当考虑结售汇波动可能进一步加剧时,有必要出台更多结构性政策,补足外汇流入减少带来的货币缺口,优化存款市场结构,稳定金融机构流动性预期,以缓冲外需冲击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激励银行服务重心进一步下沉,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信贷支持,完成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国88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及中国人民银行的储户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储户对未来经济和收入感知的预期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储户资产配置、货币政策预期与银行风险承担三个渠道储户预期水平上升有助于提高金融稳定性;机构储户对金融稳定性的边际影响高于居民储户;城市储户的预防动机需求会降低金融稳定性;从系统重要性银行角度看,储户预期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影响更大,储户对房价信息与股市波动等信息的适应性学习会降低储户预期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中国银行业和企业的数据,对“双支柱”调控的微观稳定效应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宏观审慎政策能够减弱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传导效应,有效抑制银行在宽松货币政策下的过度风险承担;另一方面,在宽松货币政策下,企业有提高负债率的激励,而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抑制企业过度负债的动机;同时,宏观审慎政策能够降低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促进企业优化债务结构,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强化了这一作用。上述实证结果说明“双支柱”调控政策对银行和企业两个微观层面主体都具有更好的稳定效应。此外,本文的实证分析还发现,“双支柱”调控对银行风险承担和企业负债行为的影响在不同经济周期阶段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同时,“双支柱”调控的政策效果在不同性质的银行和企业中也有所不同,这意味着在制定“双支柱”调控政策时需考虑经济周期以及银行和企业异质性,以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的相关研究结论丰富了“双支柱”调控在微观层面的传导效应等方面的文献,并为中国实施“双支柱”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13-2017年24家银行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 道的存在性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调节作用,以及银行异质性特征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异质 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效应存在,而结构型货币政策 风险承担效应不存在。(2)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可以削弱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因此,本文给出了央行应将银行风险承担状况纳入货币政策目标、实施不同的货币政策组合以 降低风险、监管当局应将贷款损失准备金率指标纳入监管框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银行资本与风险承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本文在D-L-M模型中引入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分析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发现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取决于银行资本状况。接着利用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采用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我国现实背景和《巴塞尔协议Ⅲ》,利用2008年至2017年间194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银行净稳定资金率进行了度量,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探究了其影响机理和传导渠道。研究表明:扩张型货币政策会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不同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但不具备异质性;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中,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不具有异质性;在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中,银行信贷行为是重要的传导渠道。因此,央行可基于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差异进行相机抉择;商业银行则要加强信贷规模和质量的管理,优化资产结构,通过弱化信贷渠道作用来降低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